血管瘤术后切口感染---经典案例分享

济南慢创小医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症状包括切口部位局部发红、硬结、发热和疼痛,可能发生脓性切口渗出和切口裂开。一些患者会出现感染的全身性证据,如发热和白细胞增多。 <font color="#ed2308">图1-手掌血管瘤术后第4天</font> 患者葛女士,51岁, 因左手掌血管瘤术后切口感染4天来我院就诊,如图1所见,左手掌侧有一大小约1.0cm×3.0cm创面,创基有黄褐色坏死组织,有少量脓性分泌物,触痛敏感,创周皮温略高,血运良好,左手及左前臂水肿,自诉左手第3、4指有麻木感。 入院后创面给予<font color="#ed2308">中药</font>膏抑菌膏1号<font color="#ed2308">外敷</font>加强换药治疗,中药粉<font color="#ed2308">内服</font>改善微循环,创面换药时使用臭氧水冲洗,有良好的消毒及增加创面氧含量的作用,换药后给予红蓝光辅助治疗,改善创周血运,口服甲钴胺改善神经症状。 <font color="#ed2308">图2---中药换药第5天</font> 图2为使用抑菌膏1号换药第5天,可见创面坏死组织基本溶解消除,创基肉芽组织增生,无脓性分泌物,患者自诉创面触痛较前明显减轻,左手及左前臂水肿消退。 <font color="#ed2308">图3---中药换药第15天</font> 图3为使用抑菌膏1号换药第15天,可见创面完全愈合,新生皮肤红润,无明显色素沉着及瘢痕增生,皮肤弹性及感觉良好。 自古以来,中医在治疗伤口化脓感染上一直发挥着它神奇的功效,伤口外用中药,清除坏死组织,引流通畅,脓液逐渐减少、创口缩小直至愈合。治疗过程中,外围发热症状逐渐缓解至正常,发暗肤色逐渐改善至正常肤色。除特别严重病例或瘢痕体质,一般不留疤痕。具有不植皮、不手术、不输液的特点。 <font color="#ed2308">术后切口感染(SSI)重在预防</font> 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br><br>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围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br><br>2、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除非切口周围有毛发影响手术需要剃毛外,其他无需剃毛。术前备皮在手术当日进行,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去除手术部位毛发。<br><br>3、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br><br>4、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br><br>5、消毒前应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br><br>6、严格手术操作流程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规范手术部管理,限制人员进入清洁的手术环境。<br><br>7、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br><br>8、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br><br>9、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进行微生物培养。<br><br>10、定期通报手术部位感染率(NI)。 <font color="#ed2308">慢创居家专家会诊微信群</font> <font color="#ed2308">扫码关注,了解更多慢创知识。</font>

切口

手术

换药

创面

部位

第天

患者

感染

皮肤

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