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新课标 构建新思维--参加"和美课堂"第十七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阳光明媚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4日,罗庄,临沂兴华实验学校。我们一行十余人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七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研讨会第二天的会议议程,满满一天,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首先登场的是来自江苏省昆山开发区实验小学的孙庆博老师,第一次听孙老师讲课,不了解他的风格。他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风娃娃》,这是一篇比较熟悉的课文,又是低年级,孙老师会抓哪些训练点呢?又会教出怎样的新意呢?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  整堂课听下来,感觉越来越好,不禁暗暗佩服。教学过程行云流水,又特别扎实有效,许多环节很有借鉴意义。这是一节听得见学生如春笋般"啪啪"拔节生长的课。整堂课分为三个板块:写好字、读好书、说好话。</p><p class="ql-block">写字环节:教师分别念出三个词语,从三个词语中找出一个共同的字,帮助学生先听写“场”“伤”二字,然后针对书写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细致指导,抓住这两个字中的共同关键笔画"横折钩"发现了"折钩里收、上下对齐"的书写要点。引导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学生再写后就明显有进步了。整个写字过程,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发现共性要点,发现书写规律,学生的书写前后对比,质量明显提升。</p><p class="ql-block">朗读环节:还是让学生先读。教师抓住关键处指导,比如风娃娃帮助船夫一段,老师来念,学生根据文字做出“深吸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吹去”等动作,总结提炼出朗读的第一个方法:读出画面。还是这一段,再联系前后风车的转速“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地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哗啦哗啦地向田里流去。”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第二个方法:读出变化。还是这一段,借助“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高兴极了。”学习朗读的第三个方法:读出心情。整个朗读的指导过程真的特别好!在平时的教学中,虽然也有零零散散的朗读指导训练,但是对于朗读方法一直模模糊糊,至此,方“柳暗花明”。</p> <p class="ql-block">  随后的讲座中,孙老师就童话的内涵、分类、文体特征和教学策略做了介绍,让我们对童话这一题材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上午第二节《伯牙鼓琴》由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临安小学的张学伟老师执教。以“知音”为主题,整合了《伯牙鼓琴》《管鲍之交》《伯牙绝弦》及知音名言诗句来组文教学。这堂课打破常规,内容多,却不深挖。不解释字词不翻译句子,只是读,一个一个学生读,指导纠正,读出停顿,读出人物的情感,让学生读出“子期死”的前后对比,读着读着,学生就逐步读好了、读懂了。最触动我的是张老师和学生一起上课的感觉。张老师特别率性幽默,课堂上与学生的沟通和朋友一样自然,敢于直面说出学生回答不好或不对的地方,语气语调上不令学生难堪。比如“读得不错,但没感觉。”或者口头上指出不足,但是肢体上给以安慰。如拍拍肩摸摸头等。</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由张祖庆老师执教想象类作文指导课《万万想不到,穿越这样妙》。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穿越类想象作文的三个方法:天马行空、有去有回、以假乱真。天马行空环节,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锁定穿越的时代和想做的事情,借助《哈利波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毛毛》等幻想作品,找到穿越通道。借助儿童文学作品《5月35日》片段,引导学生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来写,体现渐渐变,写出穿越后世界的不一样。学生写完后的点评环节,更是结合三个方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一步一步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p> <p class="ql-block">  下午最后一节由戴建荣老师执教《泊船瓜洲》。吟诵为主,穿插着理解。笑声满满的课堂,带给我迷茫:一线语文老师真的也要吟诵起来吗?</p> <p class="ql-block">  满满一天的实地观看,有着电脑屏幕所传达不出的震撼与冲击。余音绕梁,于心头荡漾,感谢学校给予我们的这次学习机会。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学以致用,还要继续学习,继续思考,继续成长。</p>

学生

朗读

读出

老师

指导

穿越

教学

课堂

执教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