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际象棋高材生曾蓓当选2021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思培润

<p class="ql-block">日前,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PS)公布了2021年新增会士(APS Fellow)名单,155位物理学家当选,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姚宏,1998级物理系校友、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曾蓓名列其中。</p> <p class="ql-block">曾蓓,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兼量子科技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和2004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曾蓓8岁开始学习<b>国际象棋</b>,12岁成为<b>四川省成年组冠军</b>,13岁成为<b>全国少年冠军</b>,14岁获得<b>世界少年赛季军</b>,15岁入选<b>国家青少年集训队</b>,16岁获得<b>全国棋协大师赛冠军</b>,17岁获得<b>全国青年赛季军</b>。1998年曾蓓作为体育特招生来到清华,进入体育代表队。“专业下棋,业余读书”的她被基础科学班破格录取。</p> <p class="ql-block">本科期间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研究生期间荣获第八届“航天海鹰杯”学术新秀称号。硕士毕业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200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2009—2010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量子计算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2018年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数学与统计系任教,2019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研究领域包括量子信息、量子计算、量子纠错。</p> <p class="ql-block">本次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是为表彰她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和贡献,包括纠错和容错、多体纠缠、量子层析成像、量子边缘和质量信息系统在量子物质中的应用,以及她对质量信息系统服务和教育的长期贡献。</p> <p class="ql-block">美国物理学会成立于1899年,在全球约有五万余名会员,是世界上最具声望的物理学专业学会之一,其编辑和出版的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为世界物理学界最著名、最权威的刊物。美国物理学会每年增选新会士的程序极为严格,人数不超过其会员人数的千分之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助力量子算法教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港科大引入香港首台商用量子计算机</b></p> <p class="ql-block">南都讯 记者董晓妍 通讯员卢梦舟 据悉,近日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赛马会高等研究院新设立的量子科技研究中心,引入香港首台用于教学用途的商用量子计算机,让有关量子算法的教学不再停留于理论层面。</p><p class="ql-block">该量子计算机采用核磁共振原理,运力为两比特,可实体向同学展示量子计算背后的操作原理和方法,除了港科大师生,也开放给香港其他院校、中小学以及公众观摩使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font-size: 15px;">曾蓓教授在和学生演示量子计算机使用方法。</i></p><p class="ql-block">作为此计算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港科大物理学系教授兼量子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曾蓓教授表示:“与谷歌、微软等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所要求的极低温环境不同,这款量子计算机于常温下便可以工作,而且体积小、重量轻,机身只比普通计算机略大。相信此系统能有助推广香港量子科技的教育和人才培训,让大众尤其是年轻学生,及早对量子计算这种崭新技术产生兴趣。”</p><p class="ql-block">港科大过去一周(7月5日至9日)向校内师生展示该款量子计算机,并举办简介会,邀请包括教育局、工商界代表以及中小学师生前来参与。</p><p class="ql-block">据悉,港科大在量子科技研究方面具领先优势,现设有量子技术研究中心及量子材料中心两个研究平台,团队成员皆拥有出色的学术研究背景,于量子材料、超冷原子量子仿真系统、新奇物质状态及凝聚态理论等范畴屡有新发现。近日其中一支团队有关“转角石墨烯”的研究,成为香港首个获国家科技部直接资助的重大科研项目。</p> <p class="ql-block">姚宏,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长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1年在南京大学取得学士学位,2004年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取得硕士学位,2009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09—2012年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加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任教,2019—2020年任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主要从事量子多体物态中强关联物理和拓扑效应的理论研究,在高温超导理论、超对称性、费米符号问题、新奇量子相变、马约拉纳费米子、量子计算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已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包括《科学》(Science)2篇、《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4篇、《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24篇,论文总引用5600余次,H因子36,多篇文章入选高被引论文。多次受邀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等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凝聚态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本次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是为表彰他在量子物态理论、新奇量子临界现象的理论及其在量子材料中的实现上作出的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文摘自清华校友总会公众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