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高中群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b>每天早上,高中群的打开方式是从群主的一声问候开始的:“早上好!平安就是幸福,拥有就要珍惜”、“九月九,重阳节,祝福同学们健康久久,快乐久久,平安久久,吉祥久久”、“早安!天气转凉,注意保暖”。群主是位女生,当年接触不多,只记得瘦瘦小小的。没想到高中毕业后女生也能长个子,她现在是高挑个,模特身材,唱歌跳舞旅游当群主开淘宝店,玩得不亦乐乎。</b></p> <p class="ql-block"><b>接下来是一两张随手拍的风景照片:春梅、夏荷、秋枫、冬雪,每天不间断。发照片的是一位男生,当年他是红卫兵团干部,学校风云人物,我对他的印象是成熟稳重。后来他学医,当了大学的副校长,至今仍在工作。</b></p> <p class="ql-block"><b>再接下来便是断断续续的各种分享:</b></p><p class="ql-block"><b>一位同学喜欢去公海垂钓,他把垂钓过程的图片发在群里,与大家分享收获的喜悦和海上绚丽风景;</b></p><p class="ql-block"><b>一位同学有画画特长,他将绘画审美融进摄影,与大家分享油画般的艺术摄影作品;</b></p><p class="ql-block"><b>一位同学家里养的昙花盛开时,她将昙花一现的照片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喷薄而出的生命之美。</b></p><p class="ql-block"><b>跟着下来必定是一大片大拇指、玫瑰花、握手的夸赞图标。</b></p> <p class="ql-block"><b>高中群不喧闹,没有人发乱七八糟耸人听闻的帖子,没有不见外的打闹嬉笑和随心所欲的闲聊,也没有争吵。有九分久别重逢的亲近,也有一分多年不见的疏离;有满溢的愉悦,也保持适度的界限。同学还是原来的同学,真心交流,热情友好;同学已不是原来的同学,彼此之间守着礼貌,讲究分寸,注意克制。在这个毕业四十多年后重建的聚集平台上,没有戾气和暮气,只有干净和舒服,静水长流。</b></p> <p class="ql-block"><b>我入群比较晚。每次与群主见面,她都客气地邀请:“有空到群里来玩玩呀”,我总是礼貌地笑笑,不回答。之所以迟迟不入群,是有顾虑。一是当年在班上存在感就低,几十年后,还会有人认识我吗?二是当年班级给我的毕业评语最后一条是“希望更广泛联系群众,关心同学”,“希望”是对缺点的婉转表达,同窗时都不能“广泛联系群众”,几十年后我还能认出“群众”吗?相互认不出多尴尬。</b></p><p class="ql-block"><b>但其实尴尬并没有出现。名字陌生没什么,想不起谁是谁也没关系,知道这里的人都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曾在同一间教室读过两年书、拥有许多共同的回忆就行了,亲切感自会油然而生。</b></p> <p class="ql-block"><b>我们的高中,文革前是第二女子中学,听说有百年历史,民国时期宋美龄还来过学校并资助过学校的发展。到我们上的时候,学校改名为五七中学。文革后因地点靠近梅园新村,又改叫梅园中学。遗憾的是,前几年学校在南京市教育布局调整中被调整掉了。记得听说学校即将不复存在时,我们几个同学还向班上一位当市领导的同学提过建议,希望他能帮忙说说话,把母校保留下来。这位同学当年是副班长,话不多,爱学习,有原则。领导顾全大局,当然不可能采纳我们这个显得有些狭隘的建议。</b></p> <p class="ql-block"><b>我们上高中的时候,文革已过了大串联大批判时期,进入到抓革命促生产阶段,学校秩序已恢复正常,各门课程开设齐全。老师们都是三十出头的年龄,精明强干,铆足了劲投入教学,只要学生热爱学习,老师必定诲人不倦。班上一个女生钻研数学,嫌课本太浅,数学老师就另外给她布置作业,专门给她讲解课本外的难题,这个女生后来考上七七级南大,毕业后去了美国。我那时喜欢写点额外的小作文,语文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帮我批阅,给我指导,她对我说的“不能空,不要堆砌,不要把人写成神”,我牢记至今,她送给我一本《鲁迅选集》,鼓励我多读书勤动笔。</b></p> <p class="ql-block"><b>数学郑老师多才多艺,会打排球会拉手风琴,一手板书堪称艺术品,听他的数学课是一种享受,他后来考上南大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研究生,成为著名哲学教授。语文诸老师端庄优雅,她总在同学们发表完课文分段意见后说:“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但我的分法与迟文同学比较一致。”英语陈老师戴着黑框眼镜,说话慢条斯理,十分儒雅,听他读英语就像听抒情诗一样优美,他总说我长得像朝鲜人。我比较不喜欢物理和化学,觉得自己不擅长理科思维,但我喜欢物理龚老师的帅,讲课语言干净利落;我也喜欢化学孙老师作为印尼归国华侨的独特气质,他后来也去当了大学老师;因为喜欢老师,所以逼自己硬着头皮刻苦学习这两门不擅长的功课。</b></p> <p class="ql-block"><b>我们的班主任是周老师。在我的记忆里,周老师对工作总是拼尽全力,似乎从早到晚满脑子都想着班级的事,执着地要把每一个学生往学习和纪律的轨道上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作为同一职业同一专业,后来每当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我常常会想:如果是周老师,他会如何处理?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周老师始终是一盏明灯。</b></p> <p class="ql-block"><b>可惜当时只道是寻常。现在回头看,我对高中时期的自己并不满意:明明年少无知却无自知之明,不够认真,还不“广泛联系群众”,不知珍惜。但即便如此,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老师们的气质修养润物无声,还是在潜移默化间滋润了无知少年的身心,让向上并保持善良成为精神底色,让追求美好沁入灵魂。</b></p> <p class="ql-block"><b>所以,尽管群里几十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学历不同,从事职业不同,生活阅历不同,世界观价值观可能也不尽相同,但都用体面的语言说话,都用尊重的方式相处,都有教养。这种与学历与职业无关的自然而然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教养,成形于我们的高中时代。</b></p> <p class="ql-block"><b>通过群建立起的联系,有时也会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约个饭局,见个面。这里才是仿佛回归少年放开了拘束嬉笑打闹的场所,笑纹蓄着沧桑,笑容说着故事,笑声洋溢着幸福。</b></p> <p class="ql-block"><b>每天晚上,高中群都伴着歌声落幕。唱歌的是一位成功创业的同学。从她的歌声中,可以听出身体的健康、心情的愉悦、对生活的热情,充满感染力。 </b></p><p class="ql-block"><b>晚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五七中学七三届高中二班的老同学们又将在群里相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