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首届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竞赛(听障组) 根据《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开展2021年云南省以教育科研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系列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文山州教体局统一安排部署,继视障组课堂竞赛顺利完成之后,为期两天的听障组课堂教学竞赛于2021年10月21日和22日在州特校报告厅举行,有州特校、富宁县特校、丘北县特校、广南县特校共14位教师参赛。 文山州教体局副局长谢金年同志在课赛开始前作讲话并提要求:一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全州特殊教育发展。要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特殊教育全覆盖,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以文山州特校为龙头,办好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教事业。要深入研究师资队伍的建设、资源教室的利用、学前和高中阶段两头延伸、体教融合,降低送教比例,提高送教质量等问题。三是以教育科研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各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参与,提高水平,发挥集体智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文山州特校杨正林副校长讲话,表示感谢州教体局的信任,把承办权交给我校,承诺一定全力以赴,保证赛事圆满成功。欢迎各县市领导、参赛教师和观摩的同仁的到来。 评委组构成:<div> 评委一:常丽,文山实验小学教学副校长、东校区执行校长、云南省“万人计划”常丽名师工作坊负责人、2019年“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文山州优秀个人。</div><div> 评委二:戴丽萍,文山实验小学老师、中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文山州数学学科“州级骨干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34年。</div><div> 评委三: 张兆洁,文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从教23年,特教经历8年,在2019年文山州特教行业内举办的“全州培智类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活动”中做优质课展示。</div><div> 评委四:陈亮荣,文山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务室主任,中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28年,特教经历9年,多次荣获州、县级教学竞赛奖。<br></div><div> 评委五:高永芳,文山州特殊教育学校老师,中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获“云南省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称号。<br></div> 听障组课堂竞赛涵盖语文、数学、思想政治学科,既有跨学科的对比,也有学科间不同课题的对比,还有同课异构的对比。每位教师都遵循特殊教育儿童学习规律,体现特殊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法灵活多样,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平等、合作的师生互动关系。 方瑞丽老师在《邓小平爷爷植树》中以发音练习为课前活动,带领学生认识“邓”、“植”等生字。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植树过程,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使学生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p class="ql-block"> 同课异构《长方形和正方形》。</p><p class="ql-block"> 李露老师以日常生活所见图形作为导入,自主探究部分,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点博深入浅出,使学生在思考与研究中进入了教学情境,学会了解决问题。</p> 王蔓蔓老师让学生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来“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实际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庄由飞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巡视在方法上指导、引导学生们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 <p class="ql-block"> 农丽老师紧紧抓住特殊孩子因其认知发展的特殊性,抽象、逻辑和归纳的能力较差,思维属于具象思维这一点,在导入部分,通过摸一摸让同学们很自然直观地理解特征的含义。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包括用两根磁条先比一比,再量一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加工,有效地传递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特殊教育理念。</p> 辛金聪老师《圆的认识》趣味实验,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找到圆心。 《前后关系》一课,唐光俊老师让学生站成一列纵队的方法让学生直观认识“前”和“后”,以剪贴图片“重叠部分”、“近大远小”详细讲解。整堂课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观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体验前后的含义。 学生通过动手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p class="ql-block"> 陆永珍老师的《子女对父母的义务》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谈一谈为父母做过的事情,将课堂空间拓展至生活实际,变枯乏的思政课为生活体验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生活化教学的新课程理念。</p> 赵安学老师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师通过系统的知识梳理,由易到难的层层递进,由此及彼的环环相扣,对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构建支架,引导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p class="ql-block"> 《骆驼和羊》一课杨茜琳老师很好的运用了专架式教学,带领学生进入骆驼与羊发生争议的情景,引入争议的原因,再结合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带领学生探索到底是高好还是矮好。整个教学过程能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层层递进,最终揭开做人做事的道理。</p> 高自玉老师尤其注重从教学细节入手,变复述故事为“在提示下”复述故事。这样的巧妙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发挥的空间。 王晓丹老师《金色的草地》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草地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再到讲述变化过程,最后升华到情感目标的培养,思路清晰,井井有条。 《千姿百态的帽子》朱宁老师通过情境的设置,学生们很快进入状态,从观察不同职业的帽子形状到学习帽子制作过程,最后自己动手制作参加舞会的帽子,整堂课学生主动积极、情绪高涨。 学生展示作品成果。 学生们在课堂上合作探索、动手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 <p class="ql-block"> 经过紧张精彩的角逐,22日下午,听障组课堂教学竞赛圆满结束。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6名。每位参赛教师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反复研究教材教法,在教学环节、情境创设、活动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认真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心各展风采,可谓是每一个课例都是一次盛宴。</p> 王晓丹老师代表发表。 杨茜琳老师代表发言。 评委老师张兆洁从课堂教学、立足教材、建构学习支架、切合学生实际等方面对参赛教师的授课情况作了总结和细致的点评。 <p class="ql-block"> 评委老师常丽对在场老师提出建议:一是赛课课件的封面设计要精美,要突出自己学校的特色;二是加强校本教研。举全校之力,集体磨课,改进不足。三是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只有教师的基本功不断提升,学生才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四是要有一定的教育智慧。比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课堂的生成,设计课堂任务要有一定的机动内容,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灵活调整,以学递教,顺学而导。五是心中必须要有学生,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学生的课堂是大而空的课堂。六是评价语要有激励性和针对性。精心设计评价语,针对不同回答的学生才能起到不同的激励效果。</p> <p class="ql-block"> 最后,教体局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阳老师讲到本次赛课真正达成了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选优的目标,并预祝即将到省上展示文山州特殊教育课堂魅力的在本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老师取得优异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硕果:</p> <p class="ql-block"> 丘北县特校方瑞丽老师、王蔓蔓老师、富宁县特校朱宁老师、广南县特校庄由飞老师、州特校唐光俊老师、高自玉老师荣获“优秀奖”。</p> <p class="ql-block"> 州特校杨宁桃老师、陆永珍老师、农丽老师和富宁县特校辛金聪老师荣获“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 广南县特校李露老师、杨茜琳老师和州特校赵安学老师荣获“二等奖”。文山实验小学教学副校长、东校区执行校长常丽老师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并合影。</p> <p class="ql-block"> 州特校王晓丹老师荣获“一等奖”。州教体局教科所陈阳老师为其颁发获奖证书并合影。</p> <p class="ql-block">拟稿:何娟、王晶</p><p class="ql-block">图片:何娟、农丽、王晶</p><p class="ql-block">审核:黄星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