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勤俭持家方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 也是父亲几十年不变的口头禅和生活态度。</p><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7日上午,我回老家看望父母,刚踏进院门就看到父亲演绎的现代版“缝缝补补又三年”。我轻轻的走近父亲,静静地站在他的身边,看着父亲用针线缝补厨房门帘。好久一会儿,父亲抬头才发现了我。父子四目相对,竟异口同声的说: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院子飘出父子朗朗的笑声。</p><p class="ql-block"> 我已经记不清父亲是第几次缝补这个竹门帘了,但能记清这个门帘是上世纪的1997年夏季就挂在这里的。父亲说:“这个竹门帘在这里忠于职守,遮阳挡蚊虫20多年可是个功臣,人对物时间长了是有感情的,它坏了我修修补补又不影响功能。换个新的,花不了多少钱也容易,但没有必要,也丢感情、丢节俭的传统。” 我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是理解父亲的。更觉得他对“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诠释是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对生活的一种感悟。</p> 百姓故事老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