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章转载 <p class="ql-block"><b>来源:~</b><span style="font-size:18px;">漫漫说~</span><b>网络版权归原作者</b></p><p class="ql-block">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来源/地缘知识局(zhengnengliangzir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这才是我们最该追的“星”!</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很多朋友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去卫生站或医院打预防针时,医生总会用勺子喂一颗白色糖丸给我们吃。糖丸香香甜甜,入口即化,至今还让我甚是怀念。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小糖丸。一年最开心的事,便是种疫苗时去卫生站蹭糖丸吃。</p><p class="ql-block"><b>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这一粒小小糖果的背后,藏着一个男人用生命拯救国家未来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5年,江苏省南通市突然爆发大规模小儿麻痹症。短短数月时间,这场专门针对1~6岁小孩的瘟疫,席卷了整个南通市。<b>1680名儿童被感染,瘫痪率接近70%,致死率高达28%。</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小儿麻痹症学名叫脊髓灰质炎症。感染者四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严重着可因呼吸困难致死。由于小孩体抗力差,加之建国初期的医疗落后,小儿麻痹症很快就开始泛滥。<b>据统计,1960年前,我国每年有2-4.3万个孩子会患上小儿麻痹症。</b></p> <p class="ql-block"> 在重灾区南通,每天都有满脸焦虑的父母背着孩子,来回奔走在各大医院间。</p><p class="ql-block"><b> 于是,“背包族”一词,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惨痛的回忆。</b></p><p class="ql-block"><b> </b>因为每一个背包里,都是一条瘫痪甚至即将逝去的生命。有些来自农村的父母,不只要背上自己的孩子,还要背上好几天的口粮。吃完了,他们宁愿上街乞讨,也不愿回家让自己的孩子等死。然而,每去一家医院,他们得到的答案都一样:<b>救不了</b>。</p><p class="ql-block"> 这场可怕的人间瘟疫,很快就被知晓。<b>我们常说:孩子是国家的花朵,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如果任由脊髓灰质炎症祸害中国儿童,国家还谈什么希望?民族还有什么未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时,一个身穿白大褂的男人出现了。他叫顾方舟。毕业于北大医学院,后前往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深造,任病毒学付博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顾方舟刚从苏联回国,便遇上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瘟疫”。<b>作为病毒学博士的他,毅然决然地扛起了攻克小儿麻痹症的重任。</b></p><p class="ql-block"><b> </b>科研攻关之初,顾方舟的进展并不顺利。主要是获得数据的渠道有限。</p><p class="ql-block"> 当时,全世界对脊髓灰质炎症,研究最深入的国家是美国。1916年,全球爆发第一次脊灰炎瘟疫,重灾区美国共有<b>27000人感染</b>,死亡人数<b>超过6000人</b>。1952年,第二次脊灰炎症席卷美国。感染人数飙升至<b>57268例</b>。全美上下一片恐慌,人人自危。1954年,美国病毒学研究员J.Salk,通过福尔马林成功把脊灰炎症的病毒杀死,并制成灭活疫苗。但因为不敢做人类活体实验,该项研究无限期停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身患小儿麻痹症的罗斯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50年代的中美关系完全敌对。尤其是经历过朝鲜战争的惨败后,美国更是把中国视为其亚太战略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b>如此具有战略意义的疫苗,美国当然不会给中国用。</b></p><p class="ql-block"><b> </b>没有办法,顾方舟只能寄托于在苏联的关系,他想尽千方百计从病毒研究所里搞到脊灰病毒毒株,并辗转运回国内。1956年,中苏关系发生分歧。中国从苏联获得科学技术的渠道越来越少。顾方舟的团队亦是如此。项目陷入停滞,他就经常在实验室里枯坐思量,寻思着究竟是哪个细节出了问题。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夜。</p><p class="ql-block"><b> 在外人看来,他的样子总是波澜不惊,可只有他自己清楚:这种坐如针毡的滋味不好受。</b></p><p class="ql-block"><b> </b>有一次,一位家长在给孩子治小儿麻痹症时,意外打听到顾方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于是,这位家长就背着孩子跑到顾方舟面前祈求道:<b>顾大夫,我求求您把我的孩子治好吧。他以后还得走路,还要参加国家建设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着家长绝望中带着一丝希望的目光,有那么一刻,顾方舟的眼神下意识躲避了。他很难过的回答:<b>对不起,同志,这个病我们目前还没办法治愈。</b></p><p class="ql-block"><b> </b>就像是一句死亡判决,那位家长的眼神顷刻间就黯淡无光。身体瘫坐在走廊的长椅,他抱着怀里的孩子,就那么静静的坐着。直到夕阳漫过天际,她才拖着长长的影子离开医院。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顾方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一名立志报国救人的大夫而言,眼睁睁看着一条生命的逝去,而他却无能为力,是一种莫大耻辱与折磨。家长抱着孩子绝望离开的那一幕,深深的刺痛了顾方舟。他发誓,穷尽毕生余力,哪怕是豁出自己的性命,也要尽快把疫苗研制出来。</p><p class="ql-block"><b> 疫苗早出来一分钟,国家未来就多一份希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快科研进程,顾方舟决定启动活体实验。用接近人类构造的猴子,作为项目实验对象。</p><p class="ql-block"><b> 于是顾方舟和他的团队,舍弃了环境殷实的科学院,集体奔赴千里之外的云南荒山,在这里,有一个猿猴实验基地。</b></p><p class="ql-block"><b> </b>说是实验基地,但实际上就是养猴子的山洞,环境差得连人住的地方都没有。在这种地方搞疫苗研究,简直是痴人说梦嘛。不少人建议下马这个项目,甚至连科学院领导都有些怀疑,忍不住打了好几次电话问他。</p><p class="ql-block"> 顾方舟也是逼得没法,索性立下军令状:<b>不把疫苗研究出来,我就不出这个实验基地!</b></p> <p class="ql-block">0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云南的天气本来就闷热,再加上山洞异常潮湿,被衣服闷着的地方细菌滋生。科研人员们连完整的裤子都没得穿,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处于培养阶段的疫苗细胞需要恒温保存。山洞里的条件根本不允许顾方舟他们建冷库。为了给细胞“保命”,实验结果一出来,他们马不停蹄的就拿着疫苗往山下的肉厂赶。山里茂盛的植被把他们割得体无完肤,却也浑然不在意。因为他们没时间在意。如果不尽快送去肉厂冷藏,细胞在高温环境下就会发生变质。实验项目也可能毁于一旦。</p><p class="ql-block"><b> 辛苦、劳累,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最基础的生活保障都没有。</b></p> <p class="ql-block">0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0年代初,接连不断的天灾让我国粮食产量锐减。顾方舟的团队,每天只能吃几两的食物。但科研攻关是个重体力、高脑力的劳动,一天都不能停。长此以往,很难有人吃得消。</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一个饲养员饿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居然去偷猴子的粮食吃。被大家发现后,立即引起实验室的骚乱。对于这个“小偷”,人人都在口诛笔伐,但唯独顾方舟没有,他只是觉得很心酸。<b>一个人要饿到什么程度,才会去偷畜生的口粮啊?</b></p><p class="ql-block"><b> </b>最后,顾方舟出面制止了争吵,并略带着哭腔说道:<b>人可以饿,但猴子是实验用的,它关系着万千性命,绝不能饿!</b></p> <p class="ql-block">0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有人都沉默了。若非肩负家国重任,谁愿意将猴命凌驾于人命之上呢? </p><p class="ql-block">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知在历经多少个日夜不明的研究后,顾方舟和他的团队终于成功研制出中国首批抗脊髓灰炎症的减活疫苗!</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瓶脊髓灰质炎疫苗!</p><p class="ql-block"> 虽然疫苗研制成功,但远没到抗脊髓灰战争胜利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猴子的身体构造与人类只是相近,而不是完全相同。哪怕有1%的细微差距,疫苗也会产生不同的情况。搞不好还会死人,毕竟疫苗本身就是病毒的一种。</p><p class="ql-block"><b> 问题来了:要想确定疫苗在人体的有效性,就必须做临床活体实验。</b></p><p class="ql-block"><b> </b>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卫生组织就明文规定:不得拿活人作医学实验。这也是J.Salk项目停摆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如果中国拿活人作实验,一旦消息泄露,其反人类的罪名,必将让世界群起而攻之。</p><p class="ql-block"> 怎么办?顾方舟做了一个疯狂的举动,<b>没错,他用自己做活体实验对象,把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疫苗全都喝了下去!</b>如果疫苗失效,其内部携带的脊髓灰炎的毒株,轻则让顾方舟终身瘫痪,重则中毒致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那些饱受脊髓灰炎症折磨的孩子来说,顾方舟,就是渡他们苦难的佛! </p><p class="ql-block"> 团队成员被顾方舟的疯狂震撼了,他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指挥官在前面冲,战友岂能在后面苟且偷生?于是,整个团队没有一丝犹豫,全部喝下首批疫苗!</p><p class="ql-block"><b> 这就是伟大的战士!</b>佛不曾渡世间万千苦难,但他们可以!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让他们无所顾忌!</p> <p class="ql-block">0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天后,喝下疫苗的人员全部安然无恙。但这说明疫苗成功了吗?没有!原因很简单。成年人的抵抗力比小孩子更大,对大人有效未必对小孩子有效。可哪家愿意把自己的小孩献出来做实验呢?要知道,疫苗实验接种的实验对象,必须是没有感染该病毒的人。也就是说,实验对象的小孩可能面临感染脊髓灰炎症的风险。</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顾方舟又做了一个“疯狂”之举。</p><p class="ql-block"> 没错,你们会猜到的。</p><p class="ql-block"> 他,含着眼泪,让自己不满一岁的儿子,吃下中国首批脊髓灰疫苗。一旦失败,他那还不会说话的儿子,要么瘫痪,要么死亡。</p><p class="ql-block"><b> 一个父亲,是要背负多大的责任,是要有多大的决绝,才可以冒着孩子死亡的风险,去验证一批药的有效性。</b></p><p class="ql-block"><b> </b>那一刻,顾方舟手里的疫苗不是“药”,而是未来的救命草,是中华民族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顾方舟和他的儿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为了验证实验成果的广泛性,团队其他成员也陪着顾方舟“疯”。</p><p class="ql-block"> 他们含着眼泪给自己的孩子吃下疫苗,如果实验失败,他们不仅会承受丧子之痛,甚至还会背上亲手杀死自己孩子的罪名。</p><p class="ql-block"><b> 有人批评:他们是一群疯子,一群为了实验结果,不惜一切代价的疯子。 </b></p><p class="ql-block"><b> </b>但只有懂的人知道,他们背负着怎样的使命。虎毒还尚且不食子,哪个父母不是在尽力维护孩子的周全?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若非为了更多的孩子,谁又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冒险?</p><p class="ql-block"> 他们不曾忘记从业前的那句誓言:<b>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奋斗终生!</b></p> <p class="ql-block"> 那是他们生命中最漫长的十天。每时每刻,都无比煎熬。</p><p class="ql-block"> 十天后,所有孩子全部正常。他们成功了!</p><p class="ql-block"><b> 这一刻,向来坚毅的顾方舟哭了。其他的同事们都和他抱在一起痛哭流涕。</b></p><p class="ql-block"> 是的,他们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顾方舟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与孩子的生命,为共和国的儿童们,战胜了脊髓灰炎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0年,最后III期脊髓灰疫苗试验,在北京上海等11座城市450万人身上,全部取得成功!经过一年的密切监测,试验的11个省市发病率与<b>1959年相比,降低1~12倍!</b></p> <p class="ql-block"> 顾方舟汇报说:<b>如果全国7岁以下小儿都能接种疫苗,就有希望在我国消灭脊髓炎炎症。</b></p><p class="ql-block"><b> </b>总理一边夸他,一边开玩笑的说道:<b>那到时候你们岂不是要失业啦?</b></p><p class="ql-block"><b> </b>顾方舟坚定的回答:<b>不会,那时候我们就去研究消灭别的疾病。</b></p><p class="ql-block"><b> </b>总理接话:<b>中国人就要有这个志气!</b></p> <p class="ql-block">1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后,顾方舟就投入到彻底消灭脊髓灰炎症的战斗中去。不过,很多小朋友觉得疫苗不好吃,下不去口,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顾方舟却牢牢牵挂于心。</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他愣瞅着正在吃糖的同事小孩,突然灵感爆发:<b>为什么不把疫苗做成糖呢?</b>说干就干,顾方舟立即让疫苗生产厂加班加点的赶制“脊灰”糖丸疫苗。</p><p class="ql-block"> 在甜味攻势下,1964年中国脊髓灰炎症的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降低至十万分之0.046。1978年,“脊灰”糖丸疫苗列入全国免疫计划,每个孩子免费吃。<b>换言之,当前40岁以上的中国人,每一个都吃过顾方舟爷爷给我们做的糖丸。</b></p> <p class="ql-block"> 1993年,中国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拉开脊髓灰炎症歼灭战。同年,小儿麻痹症患病率降低至十万分之0.046,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致死。</p><p class="ql-block"> 2000年,中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宣布:<b>中国彻底消灭了脊灰野生病毒的传播,成为无脊灰国家!</b></p> <p class="ql-block"> 那一夜,已是74岁高龄。满头白发的顾方舟激动得一夜未眠。</p><p class="ql-block"><b> 这场战争,这场持续45年的战争,顾方舟终于赢了!共和国终于赢了!中华民族的未来终于赢了!</b></p><p class="ql-block"><b> </b>2019年,顾方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顾方舟生前常说:<b>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粒小小的糖丸。</b></p><p class="ql-block"><b> </b>可就是这么一粒小小的糖丸,却挽救了中国千千万万个孩子,更挽救了国家与民族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 顾方舟爷爷走了,人间少了一位巨星,天上多了一颗闪闪发亮的星辰。</b></p><p class="ql-block"><b> 谢谢您,糖丸爷爷。卫生站那颗糖丸,是我这辈子吃过最甜最好吃的糖!</b></p><p class="ql-block">(转载者:读到此,心中不禁为顾老和他的团队的先辈们油然而生敬意,正是他们以及无数的科学家不顾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危,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才使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得以光大,昂首挺胸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2pXrHQTa_-UBE-I0Y6rkd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