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洛婆

画先生

<p class="ql-block">我多次在我的微信圈里谈到我的杏花书屋和我的商洛婆了。</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还要再集中详叙。</p><p class="ql-block">我不能不谈她。</p><p class="ql-block">与她共同生活了近十年,共度安乐,也共享喜愁。在这近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她为我操了不知多少心,她确实像我的祖母一样,对我是百般疼爱。回忆起十年的点点滴滴,就像回忆一个甜美的梦。</p> <p class="ql-block">她是秦岭山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太太。她没有多少让我刻画的特点,相貌普普通通,衣着普普通通,谈吐平平常常,总之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p><p class="ql-block">然而,同她相处的时间越久,便越觉得她在普通中有不平常的地方:她老实,她诚恳,她善良,她和蔼,她不会勾心,她不会说客套话。她也有一些小小的传统偏见与固执,但这些也都是平平凡凡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这只能增加她的人情味,而决不能相反。同她相处,不必费心机,设堤防,一切都自自然然,使人如处和暖的春风中。</p> <p class="ql-block">她的生活是十分单调的,平凡的。她的天地实际上就只有她的这方小院。中国有一句话说:妇女围着锅台转。我的房商洛婆也就是围着这样的灶台转。她爱喝糊汤,爱吃酸菜。每天一起床,先烧半锅糊汤,给她下肢残疾的儿子一份,给我一份。然后就是无尽无休地洗案板,擦窗台。</p><p class="ql-block">在我生活方面所有的需要,都是她一手的去给我做。上大学期间,学生海吃海喝的为大多数。当然我是一个搞艺术的穷学生,没钱来摆谱儿,我还是关中汉子的形象,一日必以面食为主。早点有时候吃点商洛婆的糊汤。午饭在学校门口的小吃城岐山面馆子里咥一干拌面,或在学生食堂里吃。晚上回家,商洛婆把她们中午吃的蒸面或蒸饭给我留下一份。然后,炒点蒜苗,油泼些辣子,电饭锅里一温。因此,我的晚餐也都是热乎乎的。这都是商洛婆在熟知了我的饮食习惯之后精心安排的。有时候在图书馆的画室里呆一整天之后,回到屋来,能够吃上一顿热乎乎的烫饭,心里当然是美滋滋的。对商洛婆这一番情意,我是由衷地感激的。</p> <p class="ql-block">我脚勤,平日闲余的时间,比如说扫院子、倒垃圾,等等,我会主动去干。商洛婆一是年过九旬,二一方面腿脚有些不灵便。我干这些活的时候她总会心疼般的阻止,然而,作为一个学生,再无以回报之恩。大学买的被子是叫不上名儿的那种棉质的,棉没有被固定起来,在被套里面时不时就会冒出来。我很不习惯盖这种被子,睡下以后,总感觉有絮飘来飘去。我向婆一讲,她于是细心教我怎样除去棉絮的方法。我就像孩童般,在她的照顾下愉快地生活。</p><p class="ql-block">我的商洛婆她无宗教信仰。不烧香,不拜佛。但却是一个心地善良、厚道的平常人。她好客、舍得、乐待。无论是谁来串门,或是门外有乞讨的,她都会拿出好吃的去招待。乐善好施的活佛形象在她的身上时常体现。</p> <p class="ql-block">她的一生也是颇为坎坷的,农业社时期为了解决家庭温饱问题受尽了苦头。听她讲起,在集体挣工分担土修路、割猪草的时候她总干的比别人的要多,村里人见她老实本份,只重活都让她干。如今,只见她的手骨变形,那都是积劳而造成。</p><p class="ql-block">2017年因工作暂离商县数日,回来以后。杏花书屋在商洛婆的打理下整洁如故,桌上无一丝灰尘。那几盆绿茵茵的吊兰在商洛婆平日的浇灌下还是那么的生机!如我回来,肯定有蒸面吃,扐面,擀面还是显得那么有程序。虽说饭菜中无多种调料的搅配,在我的口里,商洛婆做的饭就是殿堂级食品。每次回来看着她精神依旧,我发自内心的高兴!</p> <p class="ql-block">谈到我的祖母般的商洛婆,近十年中,值得我去写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即使在我困难时期回忆这些情景,这回忆也仍然是甜的。这些回忆一时是写不完的,而商洛婆对我的爱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注:商洛婆系作者画室(杏花书屋)的房东,因对作者百般照顾疼爱,且七年未收过房租,而后收作者为干孙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1年10月16日商洛婆以九十多岁高龄不幸逝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