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了你,我的父亲。读《儿子们》有感

andy

<p class="ql-block">王龙的儿子们:王老大是地主,王老二经商,王老三是军阀。时代不同经历不同,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还是在不断地延续下去。</p><p class="ql-block">三个儿子受到了父亲王龙积攒下来的家产护佑。老大做他的地主,收租管佃户,找女人,他每天抱怨天气抱怨佃户,但他离不开土地,他早已忘了他曾经也想出离走到南方去看看,发福的躯体空壳一样的灵魂,从王龙帮他娶亲禁锢在家开始,他的生命中只有吃喝玩乐,找了一房漂亮但不聪明的小老婆,最后竟成为老年的一份寄托,因为在所有靠他养的人中只有这个小老婆敬重他,小老婆简单,她把王地主当神一样敬重。正如他的父亲王龙死后只有小妾梨花对他忠心耿耿,并把王龙的傻女照顾到死,最终上尼姑庵时还稍带照顾了王地主的"驮背"儿子。同时王地主在对逐渐成年后儿子们的安排与父亲王龙如出一辙,老大想当兵可因为是长子,长子肩负着家族的责任,王地主选择把文质彬彬的二儿子送到老三那里去当兵,作为与老三连接的一颗棋子,如果老三革命成功,二儿子可以借机飞黄腾达,顺便自己也可以沾光;如果革命失败,也不过是牺牲了一个不太重要的儿子。最后怯弱胆小的老二宁愿上吊自杀也不愿意去跟随三叔,看似懦弱的老二用生命还击专断的父亲,王地主白白死了一儿子却一点好处也没捞着。三儿子从生下来就是驮背因此也不受父母待见,在那个时代里儿子是用来传宗接代的,所以男子必然被价值化功能化,赋予男人更多的社会资源同时却也剥夺了男人的情感,男人的情感是不被看见也看不见别人的。</p> <p class="ql-block">精明能干的王老二,做掌柜可谓是得心应手。也得益于他是父亲王龙的二儿子,父亲对于他的要求不如长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遂了老二的愿,把他送到粮店当伙计,会写会算如鱼得水,最关键他还明白他需要什么样的生活,选什么样的媳妇,这日子也如他的生意一样,里里外外盘算一番,他也不像老大找太多女人,有个会过日子能生小孩的老婆就够,因老大的大老婆与老二老婆不对付,后来与老大商量,他在院子的偏门进出,老二不在乎正不正门,从此老二院子里儿哭女闹,女人安乐男人节俭的日子,再也不用担心俩妯娌会闹得鸡飞狗跳了。可能父亲没有对老二有过多的要求,老二对儿子的态度也没那么高,他把他的大儿子送去当了兵,最终也如他自己一样取得了世俗上的成功,由于打仗有功,三叔乐得给他一小块地偏安一隅,过起了荣华富贵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在本书中浓墨重彩描述的对象老三王虎。从当初由于看上父亲姨太使女梨花,梨花因为王龙从小老婆荷花的手里救了她而心生好感,小时候被父亲卖掉的经历让他对王龙产生了如父如夫的情感,于是梨花怕公子哥的薄情而选择老年的王龙,这使得王虎对父亲产生怨恨心理,以至于王虎对于女人的情感也是很复杂。</p> <p class="ql-block">老三从不思进取的司命那分裂后的第一战,杀死了为霸一方的土匪"豹子"后,立志要成为一方正规军队而非土匪,在他的认知下一方面深知人民疾苦,但一方面军费开支的压力让他时常处于一种矛盾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p><p class="ql-block">随着老三的首战告捷,老三的欲望如当年父亲买地一样,朝思暮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军队扩编后管理起来力不从心,让自己的侄子充当眼线始终觉得不如自己有后,亲信也不那么可靠,情感上受过重创的老三,不为情欲只为有自己的儿子,于是在哥哥们的安排下先后娶了二房妻室并为他生下一儿一女。</p><p class="ql-block">对于儿子他寄予厚望,并从六岁开始不让他跟女性接近(包括自己的母亲)。可事与愿违,每天对他进行训练,他的儿子一点激情也没有,就像父亲的"布偶",父子俩从来也没有情感上的交流。而儿子在一次老三杀死了六个讨要馒头的兵后,父子似乎走向了决裂。可让人诧异的是:儿子长大后到南方的军事学校受过训练后,也接收到革命新思潮,可儿子却回来了,对着父亲说:我选择了你,我的父亲。到底是父子之间的和解呢还是儿子彻底放弃坚持走自己的路,而延着父亲安排好的路走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