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若谷</b></p> <p class="ql-block">目标和理想是抽象的,只有实现了才是实物。</p><p class="ql-block">年轻人常常感到迷茫,在我们看来,迷茫的原因是自己的本领还够不到目标,达不到理想,他们往往不愿意脚踏实地,而是梦想着直接摸到太阳。</p><p class="ql-block">目标和理想是人类追求的方向。如爱因斯坦所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也就是说,理想和目标是现代与未来之间的桥梁,但这个桥怎么过,如何过是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迷茫。于是,人们在不停地努力和做着各种个样的判断和尝试,以便实现目标和理想。</p><p class="ql-block">想取仕的“学而优则士”是目标,步入黄昏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精神,伏案笔耕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向往,热恋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境界,哪怕是“明早六点起床跑步”都是理想,谁又能否定,黄金、车马、权利不是理想呢。于是为了目标、精神、向往和境界,这些归入理想范畴的词汇,人们在奋斗、在牺牲、在马不停蹄、在夜以继日、在茶饭不思、在不择手段,甚至在焦虑、在抑郁。甚至吃饭、睡觉都归入了理想的范畴。</p> <p class="ql-block">目标和理想是复杂的,复杂到当它一出世,就面临着对手。比如“现实”就是难以应对的对手。不要说改变世界,有时连改变自己都成了天方夜谈。</p><p class="ql-block">据说,柏拉图曾为两千年前的希腊城邦设计了一种制度,他坚信消除财产公有和取消家庭的共产主义能够让城邦的护卫者一心一意地保护城邦,坚信最有智慧的人一旦愿意承担最高的统治工作,这个城邦就是正义而完满的。但当柏拉图真的拿着自己设计的制度去帮助城邦立法的时候,他差点被贩为奴隶。</p><p class="ql-block">现在社会的理想是多元的。几乎各行各业、各人各体都有着自己的理想,生活的理想、家庭的理想、事业的理想、现在的理想、将来的理想,官员的理想、百姓的理想、好人的理想、骗子的理想、病人的理想、富翁的理想、乞丐的理想等等等等,于是也就出现了多元的手段和途径,鞠躬尽瘁的、甘当公仆的、头悬梁锥刺骨的、以权谋私的、权钱交易的、你争我夺的、脚下使拌儿、看病吃药的、起五更爬半夜的,都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p> <p class="ql-block">写到此,我忽然想到一则“六尺巷”的故事。说的是康熙年间的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建房,正好隔壁邻居也在盖房,互不相让,便写信给张英让他以权相照。张英接到家书,二话没说休书一封劝告家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张英的信,把围墙后退三尺,邻居一看惭愧,也主动后退三尺,便留出了“六尺巷”。成为千古佳话。</p><p class="ql-block">所以,理想有时是自私的,又是公益的。和谐是“自私”与“公益”之间的纽带。就好比张英的家书一般,长城屹立华夏两千余载,秦始皇却早以灰飞烟灭。而秦始皇永生万年的秦朝也在过了数载后,改换了门庭。</p><p class="ql-block">我想,当我们的祖先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哪?大抵也没有这样或那样的手段,他们的理想也只是如何从树下下来,如何挺直腰杆,双腿占立地行走。如何利用手和脚去解决有些异样感觉的肚子。因为劳动是一切实现理想的源泉,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我想劳动是人类第一个理想,也必将是人类最后一个理想。</p> <p class="ql-block">本文曾在《中旅》月刊刊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