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游雁荡是虚生。”这是清代诗人江弢叔为赞美雁荡山而下笔落成此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雁荡山”很早就听说过。中国所谓有三山五岳,这三座山里就有雁荡山——黄山、庐山、雁荡山。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因为工作需要,连续数次往来于上海—温州两地,但始终未能上得山来。这次到了雁荡山也曾自问;当年的我真的有这样的工作责任心吗!居然面对“东南第一山”而不顾?!有愧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雁荡山在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雁荡山是环太平洋东海边上的一座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它记录了中生代古火山发生、演化的历史,也展示了一亿年来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深谷、峰林,故有“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雁荡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从唐宋以来,行旅如云,山中摩崖累累,古刹遍布,诗文、画卷、故事、传说俯拾皆是。宋圣苏轼有诗《次韵周寄雁荡山图二首》,被徐霞客收入其游记,书法家蔡襄、范成大、汤显祖都留下许多诗句和题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2015年5月22日)终于如愿了。伙同原单位的老同事来到了这座形成于1亿年前,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的“东南第一山”——雁荡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生之年终于算是游了此山,也算不得虚此生了吧。</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灵峰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5月22日上午6点45分准时从上海出发。下午1点30分,历时7个小时终于到达雁荡山。下榻雁荡山下的一处私家旅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话不说,匆匆午餐。赶紧随着导游进入第一个景点——灵峰景区。这个灵峰景区据导游说是居 “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的首位。所以我们就先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驱车不过二十分钟就入景区。导游在前,我们涌后。沿山沟里的的小道就开始了我们三天的游山玩水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两崖的山峰随着雾气的升腾而迷漫,和我们行进中不同视角,而使得群锋山峦幻化为各种有趣的姿态,烟云缭绕期间又在短时间内产生无穷的变化。有时像飘洒的仙女,有像持杖的老翁,有像献桃的猿猴,有像脱缰的野马也有的憨态的大象。更绝妙的是有现形具体人物的,其中就有鲁迅先生仰望星空发出感叹的。有情侣相拥的……。有老僧秃顶披裟,朝东南方,拱手做迎客状。清人“兀然山口立,笑引往来人”的语句,就是可能写这个景致的。这一切的景致也得益于今天正是个初夏的阴霾潮湿的气候,使我们一群人等能在下午的光景里如入仙境。天山体也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真正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整个景区的范围并不大,一趟走下来不会超过二个小时。但是你真的会被这些变化无穷的群峰所迷恋,那么只能流连忘返而不返了?我们是随便来消费时光的,自然紧紧跟着导游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然后,入住酒店。虽然是个私家的“新迎宾大酒店”。一溜排开,六开间门面上下三层。室内清洁整齐也略显富丽堂皇。客房内一应俱全,倒也很像个样子。只是没有被挂上“星”级。店家的主人告诉我们说;这里已经开张十几年了,是他儿子当董事长。另外还有三处都是他们的儿女经营着。他们是以提供住宿为主不供应主食,只有简单的早餐。就这样已经忙得不以乐乎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想,所谓“农家乐”可能就乐在其中了吧……。经过这二天的观察,我发现在雁荡山景区周围他们的经营形式大多如此,做饭庄的不留客。开酒店的没酒菜。各负其责,做好专业。这样倒也是蛮好的经营形式,尤其适应这种小规模的服务业。对我们来说更适合;经济实惠,干净整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通洗漱,歇息片刻之后又马上上车。再进那个刚刚才回来的灵峰景区。说是要赶在天黑前去看灵峰夜景。临来的时候有位朋友就告诉我,雁荡山旅游就是一座山,白天看了晚上看。可真是这样吗,我们也遇上了。亊先我在网上也看到过,据说灵峰夜景,堪称中国一绝。今天倒真是要看看它怎么个绝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了这个“中国一绝”大多人还没来得及充饥呢。旅行社只供应早中餐,晚餐就是故意留给大家去品尝雁荡山特色美味的。现在也只能待到看过了“灵峰夜景”以后了,忍着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其实所谓的“夜景”就是在夜幕降临之前,山体的黑色与深蓝的天空形成的剪影轮廓,在人们浪漫的想象中产生的形象。当然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而且越描越活。所能看到的也就是先前所看到的那些。只不过变幻成轮廓清晰的剪影了。当然这在其他景区,或者城里是绝对无处去想象的。我们导游的一段话道破了天机“只有在你的心情愉快的时刻,它们才是最美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后,入住酒店。虽然是个私家的“新迎宾大酒店”。一溜排开,六开间门面上下三层。室内清洁整齐也略显富丽堂皇。客房内一应俱全,倒也很像个样子。只是没有被挂上“星”级。店家的主人告诉我们说;这里已经开张十几年了,是他儿子当董事长。另外还有三处都是他们的儿女经营着。他们是以提供住宿为主不供应主食,只有简单的早餐。就这样已经忙得不以乐乎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想,所谓“农家乐”可能就乐在其中了吧……。经过这二天的观察,我发现在雁荡山景区周围他们的经营形式大多如此,做饭庄的不留客。开酒店的没酒菜。各负其责,做好专业。这样倒也是蛮好的经营形式,尤其适应这种小规模的服务业。对我们来说更适合;经济实惠,干净整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通洗漱,歇息片刻之后又马上上车。再进那个刚刚才回来的灵峰景区。说是要赶在天黑前去看灵峰夜景。临来的时候有位朋友就告诉我,雁荡山旅游就是一座山,白天看了晚上看。可真是这样吗,我们也遇上了。亊先我在网上也看到过,据说灵峰夜景,堪称中国一绝。今天倒真是要看看它怎么个绝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这个“中国一绝”大多人还没来得及充饥呢。旅行社只供应早中餐,晚餐就是故意留给大家去品尝雁荡山特色美味的。现在也只能待到看过了“灵峰夜景”以后了,忍着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所谓的“夜景”就是在夜幕降临之前,山体的黑色与深蓝的天空形成的剪影轮廓,在人们浪漫的想象中产生的形象。当然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而且越描越活。所能看到的也就是先前所看到的那些。只不过变幻成轮廓清晰的剪影了。当然这在其他景区,或者城里是绝对无处去想象的。我们导游的一段话道破了天机“只有在你的心情愉快的时刻,它们才是最美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大龙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龙湫景区位于雁荡山中部偏西。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景点除大龙湫瀑布以外还有能仁寺、筋竹涧等其他几个部分。大龙湫落差197米,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瀑之一。也是我们第二天的主要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说起“大龙湫”我们的导游又给出了很能感染炎黄子孙的传说;“湫”在古汉语中的解释是龙的唾液,通俗的叫法就是“口水”。所以这里的“大龙湫”“小龙湫”也就有神话色彩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听罢,许多游客都表示出赞同的声音。我也觉得这种传说即形象又生动,说明了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是虔诚的或许是悠久的。今天查了几本字典并没有看到相关的注解。不过,在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古汉语字典》“氵”部中,倒有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诗:“南有龙兮在山湫。”的句子。如果“湫”在这里的读音是“qiu”的话,现在极大部分的注解均为“水潭”。当然有龙潜在的水潭一定是值得顶礼膜拜的地方。另一种读音“jiao”,解释为“低洼”。好像跟“口水”也没有多大的联系。不过从现场看到的,从高高的山崖上滴落下来的水的形式看,倒是有点像的。当然,龙吐的口水虽然气势不大,能也是龙吐的,也应该在大赞特赞之中了。引伸为景点的名称也情理之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3日,一大早我们就驱车直奔大龙湫景区。大客车在山路上蛇行,满车的人都在导游的鼓动中充满了对大龙湫的憧憬,车厢里充溢着欢快喜悦的气氛。话多声响,常常连导游从麦克风里传出来的声音都无法听真。窗外,远远的前方,层峦叠嶂,其间缭绕着时浓时淡的云雾,偶尔露出的山顶林木蒙蒙中细腻了,清晰了。层层峰峦脉脉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车辆在前行,云雾在移动,山峦在跳跃,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仙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了。这几天雁荡山风景区都是阴雨天,时云时雨故而山间水气充沛。早上的气温低,雾气的上升速度缓慢,让我们能置身云雾山中,饱览了灵动的泼墨山水。惊叹今天能有机会浸润其间而感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车到景区门口,大家争先恐后地挤下车,四散各处高举着自己的手机,相机急切地抡收美景。导游在前面手里不时地挥着小旗走走停停。不断地给我们介绍景点的特点,提醒大家坡陡路滑。我们行进在一条几近原始的碎石片铺设的小道上。林深沟窄,再加之数日的阴雨天气。碎石块上已经呈现出绿色的薄苔,溜滑。不时就会听到女同胞们的尖呼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方忽然开郎,哗哗的水声,清凉的水气告诉我们大龙湫到了。首先侵入眼眶里的是绝崖壁立,奇峰挺拔,下承一汪青潭。崖顶中央似乎有一个豁口一条白练从天而降,它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但是它淡雅、飘逸、轻柔,如银带飞舞,婆娑婀娜,饶有诗意。瀑“布”的概念已经被搓揉得粉碎,又一把把地往下抛散银白色的珠屑。当这些银白色的珠屑得知将落入青潭时,又随风势飘游而散,由于踌躇无主又终于汇入了青潭之中。有时候触及潭边崖角欢腾雀跃,溅在崖壁上落成无数崖刻;“大龙湫”“天下第一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承载着这无时不刻地下坠着的银白色的珠屑的青潭“仿佛是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我非常喜欢朱自清到过温州后在《温州的踪迹·绿》里的这句话。想必当年朱自清一定到过这里,才留下了这样的“踪迹”。我登上位于“大龙湫”对面的“观瀑亭”上。面对大龙湫的全景,看到了这“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正在随风摆动着裙边,伸展着宽大的胸怀高兴地接纳上蒼的恩赐。银白色的珍珠不停地哗哗啦啦地跌落在荷叶上,又向四处里欢快地跳跃。最后又归于“荷叶”,纳于大自然本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又有川流不息的衣着五彩缤纷的游客,紧紧地围绕“大荷叶”的四周,平添了大龙湫景区的氛围和色彩。更有几位当年在云南当过知青的在受到如此景色的刺激下,放开嗓门大声地激发出类似于山寨民族的呐喊声,山谷中的回音久久地回荡在同时云南知青的我们的心灵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沉浸在这美好的景色里自然会流连忘返,这里还真有个“忘返亭”。不行!“流连”也不能“忘返”。否则又要“违纪”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清代诗人江弢叔曾作联赞曰:“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游雁荡是虚生。”。是的。到过雁荡山,浏览了大龙湫应该算是不虚生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导游费了好大的气力才把大家从这个龙吐口水的地方集中到车上,到下一个景点去……</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