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期两周的省培《书法临摹创作与国学修养》课程已经结束,在温大遇到了敬业的朱国平老师、爽朗利落的楼晓勉老师、痴迷国学研究的陈胜武老师、老当益壮的马亦钊老师,以及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让我十二天的90学时培训生活变得很充实。</p> <p class="ql-block">朱老师的书法强调书写性,一张书法作品就是一个故事,我喜欢听他把每张作品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他由一线美术教师走到今天的高度,他的学书历程,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更值得借鉴,更具有说服力。</p> <p class="ql-block">马老师给我们讲了他的学书过程,给我们做了隶书、行书的示范。他潇洒地挥运手中的毛笔,告诉我们书写的动作就是这么简单。在我看来,这动作简单而又非常不简单。他与朱老师所说透过笔墨想动作,用动作表现墨迹的教学理论是一致的。</p> <p class="ql-block">教我们班隶书的是楼晓勉老师,别看楼老师个子小小的,她似乎有无穷的爆发力,一按一提,大开大合。极具观赏性!她不仅给我们普及了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的书写特点,还带我们深入地品读帛书、竹简、木简等古墨迹,<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受隶书之美。我觉得</span>了解了古人如何书写隶书的,再去读碑,才容易模拟出一丝一缕的运笔动作。</p> <p class="ql-block">陈老师给我们讲了书面礼仪知识,还给我们讲古代人名的避讳方法,日常书信书写的礼仪,提升了我们对古帖文本的解读能力。</p> <p class="ql-block">教学相长,再优秀的老师也要看到学生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的的好伙伴方银中老师,他幽默风趣爱动脑,每天有新问题,他的每个问题都能让每个任教的老师都解释示范一番,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本次培训的学员里,张海丹老师锲而不舍,万分执着的写着她的千字文,十二天的集训,她在朱老师的指导下写完了一本智永千字文,并把所写的文字装订成册。让我们大吃一惊。着实佩服她的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看到朱老师自己、女儿、爱人的各种临帖册子,我就知道海丹老师的灵感来自于哪里了。</p> <p class="ql-block">也许他们的执着感染了我,我也在改变着。第一天,朱老师说:“快速写,动作快一点,再快一点!”我说:“我不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朱老师说:“40分钟就可以通临兰亭序。我说:“我不行!”</p><p class="ql-block">第三天,朱老师:“可以不折格子写兰亭序!”我说:“那怎么可能写得平整?”</p> <p class="ql-block">我每次都在否定自己,每次都在质疑朱老师的方法,但是每次都在尽力而为。等我想打退堂鼓的时侯,我想到自己当美术老师布置了作业的情景,总记得能尽量完成作业的同学都有实质性的飞跃。不去做,不完成作业的同学永远停留在刚入学的水平。</p><p class="ql-block">我还遇到一些目标很高的学生,认为自己画不好,才画两笔就撕掉纸张,再画,再撕,两节美术课不到,他就把速写本撕没了,这样永远达不到自己设定的最完美的目标。</p><p class="ql-block">我把朱老师要求的用笔速度快,定位为针对兰亭序的文本阅读理解,以及停发动作练习,只围绕这个目标去解读,去练习运笔法则,其他的问题少去理睬,心情就变得愉悦了,不会觉得自己临摹的不够像而烦恼。</p><p class="ql-block">而不用折格子的方式书写,我把它定位为控制行间距的练习,只要尽量做到整行字大致整齐就好。等我们意识到书写只是种技能,只为让文字更好地传情达意。那么就不会再纠结字体是否跟原帖一模一样,我们不是复印机,但是我们可以一遍一遍的去寻求书法里的美学规则,也许下次临摹兰亭序,我又会有一个新要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每一次朱老师轻轻的说怎么做。我就尽量去完成。我深信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自己的学生,避免他们走弯路。至于如何达到目标,那也得学生绞尽脑汁去琢磨。</p><p class="ql-block">于是我等人的时候,拿出手机字帖耐心的读,能读一行是一行。读通文意,写起来不枯燥;读运笔方法,等真的拿起笔来速度自然而然地就加快了。</p><p class="ql-block">老师给了努力的方向,不至于让你在原地打转。做不做真的只看你是否尽力按老师说的要求去做!这是我临摹兰亭序的最深感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天,朱老师给我们看了他的各个时间的创作作品,似乎每张作品背后都有个小故事,他对我们说:“创作一件作品!落款可以有故事性!”我想,怎么也得写张出来!我前几天读了欧阳修的《采桑子》,西湖美景被欧阳修用轻松愉悦的笔调一一描述出来,读一次,眼前就出现一次美景,也许,我们不应该忙碌地去各个景点四处打卡,不妨品品诗词,看看大文豪眼中的美景,这也许是一种另类的旅游。</p><p class="ql-block">我就想用集字的方法写《采桑子》再看美景。可是等我用手机软件拼凑出一首词抄录时,发现大问题了,如果我前几日临摹《兰亭序》跟我以后的日常书写毫无挂钩,那么我这几天的付出算什么?于是我扔掉集字,努力回忆临摹《兰亭序》里各个字的感受,遇到一样的字,就把自己的感受用笔书写出来。不一样的,就分解结构重新组合出来。不问工拙,重在感悟,这是我书写《采桑子》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有方向,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每个要求老师都是为你量身定制,这也许就是面授的优势所在。</p><p class="ql-block">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p><p class="ql-block">来一次温大,也许你也会像我一样拿起毛笔,改变书写的思维模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