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有好伴,不觉长远 ——“和美课堂”学习体会

露露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3日,我有幸来到临沂兴华学校参加本次的和美课堂培训。虽是周末,可是一想到要聆听大师的课堂,心中满是激动。</p> <p class="ql-block">  诗词恒久远,经典永流传,当培训走进经典,美好如约而至。罗才军老师在开篇为我们带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闲庭信步是最初的感受,孩子读不好没关系,读不出韵味儿也没关系。那我们就把时间留给孩子反复的读,再读,再读。</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古诗时,罗老师为我们展现了新的解诗方式-“以诗解诗”,没有了破碎零散的翻译,在寻求诗句间相互印证的韵味时,中华民族语言文字当中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也便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便是何捷老师带来的《精卫填海》一课。这节课没听几分钟便已被何老师的魅力所折服,幽默风趣,任谁都想和他一起学习。整节课行云流水,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恰到好处。每每看到孩子们被何老师的问题难倒,组建的“不知队”跟在身后,我都不免开始着急。可何老师用一遍遍的追问展现着“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课堂结尾立意的提升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精卫填海》一课我也教过,可我却从来没有想过女娃为何要去东海。在何老师的讲解下,我才仿佛真正有些读懂了这神话中的内涵,这种试图征服自然的探索直到今日还在继续,中国人始终没有放弃仰望星空,探索深邃的远方,我们的星空是一年又一年,不断临摹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吉春亚老师执教的《神话故事单元整合》在一节课内梳理了《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两则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从最开始的故事情节梳理,再到讲清楚故事,讨论之后的把故事讲生动,孩子们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但这节课不止于此!博才多学固然好,人格养成更重要,课堂的最后,吉春亚老师借“凤凰”送来的“仁义礼智信”在告诉我们:孩子们啊,心中若有仁与义,不用扬鞭自奋蹄。</p> <p class="ql-block">  魏星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三黑与土地》,课堂中魏老师不执着于细枝末节的解析,而是通过大观念下的活动设计将课堂有几个情境进行推动。就像本课的第1个问题,三黑这个名字你能感受到什么?为什么这会是个农民的名字?孩子们通过自己思辨性的回答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思辨性学习不止存在于魏老师的讲座中,是真切的运用到了教学当中。当孩子们一个个上台写下自己的答案时,板书越乱,思考越真。听着听着我想到了顾城在《门前》中所写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魏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在生长着。</p> <p class="ql-block">  今天聆听的课堂以及报告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更高层次、也更新的教学理念,“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确实不虚此行,收获满满,明天继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