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紧,秋夜凉

学文

<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前几天,厦门的一场秋雨一场寒。不知道是雨带寒,还是寒带雨,秋的气象通过行色匆匆的旅人着装就可以看出了。</p><p class="ql-block">厦门的秋雨,从来都是“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式的娇羞,雨不大,淅淅沥沥的;厦门的秋雨,倒是有“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的闲适,因为正好是秋雨一场,让我们蜗居在家,想见“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的秋韵。</p><p class="ql-block">秋天的雨,最是催眠曲。</p> <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厦门秋天的风有点多情,有点浪漫。行走在环岛路或者筼筜湖边上,行人好似厦门秋钢琴上的一个个琴键,敲击着秋心,将秋风秋雨写进舒婷的诗行。</p><p class="ql-block">厦门有个多情的秋。要是在其他地方,秋风摩挲树木的脸,不用多久,那粉嫩的脸就变成了黄脸婆。但在厦门,三角梅不管秋风如何摩挲,还是绿叶归绿叶;红花归红花。多情的秋风;无情的厦门三角梅。</p><p class="ql-block">我倒是想截取一段秋风,就如北方人晾玉米一样,将清爽的感觉晾晒一秋,而不让秋韵被岁月里的故事随着海风带走。我站在秋的海边,走在前往亚洲最大的仙岳山土地庙的空中步行道上,不说话,就很好。就让我跟秋空的流云四目相对,击掌为盟,许下一秋的天高云淡,如此甚好。</p><p class="ql-block">静静地坐在音乐广场的海边,临近傍晚的彤云下,静谧中有喧嚣;喧嚣中有欢乐。玩海的人不管年龄大小,都是初心。我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玩,时而想起小时候,外婆的老厝庭院,菊花没有说话,兀自地开着;知了不知道躲到哪儿去了,是否隐没到墙砖缝里了?记忆的深处,黄田村的小溪从来没有因为秋而将声音收藏;套在老牛身上的牛轭也没有因为秋而不再嘎吱嘎吱地叫。</p><p class="ql-block">只是成行的南飞的大雁,带着不舍的心情,无奈地向南飞去。他们的心情我不知道。也许,它们带走了遗憾;也许,它们带走了满心欢喜、满心期待。我们以人心看动物,如何能将心比心呢?</p><p class="ql-block">倒是不管我们怎么看,绵绵的秋雨,总要收拾满地的落红。而落英缤纷的日子,总是悲秋的时节。因为有太多的不堪的回忆快泛黄了。于是,我只好在某一个秋的清晨,也想随大雁一同飞,拾掇拾掇一些红豆,寄给我那心上人。</p><p class="ql-block">我们可别小瞧厦门的秋多情温柔的力量。它都把冬给招安了。厦门的天地《水浒传》没有四大天王,只有三把排座次的交椅,名曰:春夏秋。</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秋已开幕,露未成霜,一枚落叶,一缕秋风,一场秋雨,秋深秋浅知何处?去年与今年秋相思。</p><p class="ql-block">我重新翻开去年那些泛黄的秋书,抚摸秋还依稀可辨的秋的脉络,努力去寻找已经属于过去时的秋是否还藏着季节的变迁,也藏着时光的静美的回忆。</p><p class="ql-block">而今,白露蒹葭,西风霜林,芦花飘荡,鸿雁南飞,清秋的日子已经来临。这样的日子不属于水,最好属于山。</p><p class="ql-block">在我的眼里,山秋总是胜过水秋的。</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在清秋的日子里进山,就会体验到北宋梅尧臣的《鲁山山行》里说到的秋的意境:“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p><p class="ql-block">最好的秋韵就在杭州西湖边上的满觉陇,还有苏州的许多寺院里。住在满觉陇友人开的“栖在”,从阳台眺望对面山的秋意;或者到苏州北塔寺里读秋,一幅山野清秋图,总是带着浓浓的禅意。不光是惊艳了季节,沉醉了流年,而是,秋韵最是禅韵。</p><p class="ql-block">在一年四季里,秋是最能代表禅的。而春似乎代表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万木蓬生;竹笋出地。而冬天似乎用来隐喻道家最为贴切:心情枯槁若素;入定有如冬眠。至于夏天,则属于我们俗人的季节,一切皆有可能:可能转化为儒;可能转化为禅;可能转化为道。一切取决于汗流浃背之后的辛苦劳作打拼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一番秋雨一番凉,道路无尘野菊香!</p><p class="ql-block">翻笑昔年陶令尹,攒眉归去错商量。</p><p class="ql-block">恁么不恁么,破镜不重光。</p><p class="ql-block">若把拈花微笑是,切忌将奴换作郎。”</p><p class="ql-block">(宋朝僧慧性:《偈颂送101首》其一)</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慧性的诗句“翻笑昔年陶令尹,攒眉归去错商量”里是否有嘲笑陶渊明,说他是皱着眉头回家,而且认为他是错的意思。</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陶渊明是著名隐士,他一生三次做官,又三次归隐,他特别喜欢菊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句。</p><p class="ql-block">陶渊明三出三归;刘关张三顾茅庐。中国人自古以来跟“三”就很有关系。陶渊明三出三归,大概是由于他半是儒生半是佛道的缘故吧。除非看破红尘了世缘,一脚踏入寺庙道观,要不然,也只有跟陶渊明那样,半人半仙;半红尘半琉璃世界的了。我羡慕陶渊明,但我不想当陶渊明。所以也没研究过他。我不知道他是否像药师佛那样发愿,让愿成为凡夫趋证佛果的动力?我想他是没有的。若有,他早就皈依了,然后从愿起修,依修得证,也不至于无愿然后什么也不得成,落得个:“三出三归”。最后无以言志,只能拿菊花说事了。</p> <p class="ql-block">写于江头叁度足浴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