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关于作业设计的三个追问

李元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关于作业设计的三个追问</font></b><br>朱则光<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作业从来都不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小问题。由作业燃起的“战争硝烟”从未散去,对学生作业负担的讨论也从未停止。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必须以课程、学生和学习视角,重新对作业设计进行梳理和反思。</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 回归原点:学生为什么需要做作业</b></span><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span style="color: inherit;">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本质上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对学习目标的自主操练、内化与诊断。作业天然应该指向学习目标,是为学习目标而存在的。学生通过自主练习,使学习目标内化为自身的营养,使师生双方得以诊断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也就是说,作业是整个课程链上的一环,是课程学习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在课程学习之外再造的一个独立体系,它与学习目标之间存在一种解释或对应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置或不设置作业,多设置或少设置作业,只与教师对学习目标的理解以及对学情的判断有关。任何不以落实学习目标为目的的作业设置都必须予以纠正;任何与学习目标弱相关或不相关的作业都应该从作业单中删除。</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分层作业总是进行不下去。如果课程没有分层,目标没有分设,作业分层注定只是一厢情愿,本质上都违背了学习目标。</span><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 作业设计:什么作业对学生最有效</b></span><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根据美国教育学者马扎诺的“学习行为模型”,面对一个新任务,人的自我系统是否启动决定学习者能否介入完成某一任务。如果这项新任务不能兼顾“有价值、有意思、有可能”,那么自我系统就会关闭,人就不会接受这个任务,或是在参与的时候积极性不高。作业设计也不例外,如果学生不理解作业的重要性,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并意识到凭自己当下的力量无法完成,那么学生就会拖延甚至拒绝完成该项作业。</span><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能够启动学生自我系统的作业,一般要具备以下特点:</span><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span style="color: inherit;">内容结构化。结构化对知识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提高知识应用时的检索效率。作业内容结构化,才能使知识从零散、孤立走向有组织、有系统,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span style="color: inherit;">形式多样化。“多样性是影响作业效果最为关键的因素,对学业成绩、作业兴趣和作业负担都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不仅如此,多样性还使作业最大可能地顺应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倾向和个人学习风格,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观照下各得其所,百花齐放。</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span style="color: inherit;">方式可选择。选择性会对作业负担和作业兴趣产生明显影响。不仅作业内容和形式允许学生选择,连什么时候交作业也可以让学生做主,可提前也可推后,从而使作业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级教师吴非允许“我在星期三写不好作文”的学生延期交作文;每学期8篇作文,学生什么时候交、一次交多少都由学生决定。</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评价须前置。教师一般把评价后置,讲评作业时学生才知道评价标准,这样的做法对学生既不公平,也不利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如果把评价前置,把教师的期望细致写进作业里,评价和期望就成了一种导向,一种促使学生全力完成任务的努力。比如寒假作业“书写张贴一副春联”,教师先简明阐释:“贴春联是春节重要的民俗。自己亲自撰写张贴春联,春节会更有意思。”进而列出两个指标明确的评价等级——合格:软笔书写,正确张贴;优秀:在合格基础上,做到内容原创,合乎规范。</span><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 客户诊断:作业设计好不好谁说了算</b></span><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span style="color: inherit;">我们借助专业机构每年对学校工作进行两次相当于断层式扫描自我诊断,其中一个重要板块就是关于作业。作业诊断从“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批改、作业收获”等四个维度,由学校的客户——学生从一星到五星作选择,对作业设计及批改进行感受性评价,最后以教学班为单位生成数据,从而为教研组和教师提供科学判断。作业设计得好不好,学生说了算,因为学生最有发言权。</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如果认为作业越多越好,做了就比不做好,至少抢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那就错了。这是不少教师和家长的作业逻辑,也是作业负担总减不下来的原因之一。边际递减效应理论认为,作业并非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效,更不是作业越多学习成绩越好。训练具有边际效益递减的特点,即在学习的初始阶段,习题训练效益递增明显,但增长到某个临界点之后,习题训练效益就会递减。</span><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h3><h5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中国教师报》</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021年10月20日</span></h5><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

作业

学生

学习

目标

作业负担

评价

设计

教师

课程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