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青市那些年 经历的一些事

HCR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从1988年3月至1999年3月,在青市整整工作了11个年头。离开那儿23年了,把亲身经历所知,所见,所做的,印象最深的几件事简单的记录下来,这也是自己多年的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一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  1988年春节刚过,我领着兰市乡文艺宣传队参加了正月十五元霄节全市业余文艺调演。回到乡里没几天,又接到市文化局“关于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的电话通知,我抓紧时间将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和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作了进一步的整理完善,带着这些资料以全新的精神状态按时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全市乡镇文化专干队伍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变动,按照调令,我从兰市乡调到青市乡文化站工作。散会后,我请假回家休息了几天,3月19日,从波水赶到市里,是时任市文化局唐勇局长派专车,亲自送我去青市报到和工作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89年青市乡政府门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我对青市的一些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 青市乡位于资兴的东北部,省道1813线的八面山脚下,海拔384米,距市区34,3公里,全乡总面积131平方公里,14个行政村,132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2万余人。境内林地面积15,5万亩,有竹木加工,玉兰片加工,冬笋销售,糯米糍粑,小水电站等特色产品产业,素有林山竹海之美称,还因有资兴八景之一的"牛山宿雁“而名扬远外。相较于东部地区的兰市,州门司等乡镇,无论从经济发展,交通便利,人口流动和老百姓的商品意识,富裕程度都排列于前,群众文化生活相对活跃,改革开放的步伐也比较迈得更早一点,更快一些,在当时,有人戏称青市是"资兴的小香港"。</p><p class="ql-block"> 青市是连坪,何家山的中心点,市里各部门都在那里设有办事机构,七站八所,五脏六腑都俱全,市管部门有工商所,税务所,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农业银行,邮电分局,供销社,农村信用社,中心粮站,中心卫生院,市职业中专,市农具厂等等单位。乡属部门有乡农技站,农机站,水管站,企业办,林业办,移民办,计生办,经管站,广播站,文化站,中学,中心完小,居委会,乡财政所和乡保安队等。那时,农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拆,以家庭联产承包的分田到户,包产到户责任制正在向纵深发展,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也正在探索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转变的新路子,但当时,这些单位实际操作运转的还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如供销社的大仓库,大商场,百货公司,生资公司,招待所,饮食店等,都还是百货装在柜台里,职工守在柜台旁,每天8小时的营业时间。紧俏的商品物质,仍按计划凭票供应,部门内部依然招工转正。全乡500多吃商品粮的干部,职工,教师和街道居民,仍然是每月拿着粮食供应小册子到青市粮站按定量买米,记得我的粮食定量是每月30斤,月初,我都要从粮站买来大米交到乡政府食堂后,再到总务室交点柴火费换取歺票。农村人想买支面条,称斤面粉,没有粮票还不供应呢,还有三个乡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老板的办证,纳税,人民群众的纠纷调解,社会治安,法律诉讼,外出劳务,身份证明,甚至遇到急事难事,需要给身在远方的亲人打个长途电话或拍封电报等等一切社会事务和生产经营,三个乡的老百姓都得赶到驻扎在青市的"站,所,庭,院"办理。</p> <p class="ql-block">  青市乡政府驻地紧连青市街,一条长约十几米,宽约3米的水泥道路直通政府院内,道路的两旁是黄家组一村民的责任田,每到秋收时,金灿灿的稻穗就会笑弯着腰匍匐在道路的边沿,一派丰收的景色让人充满着无限的希望。政府前后(南北)两栋楼房,前栋是七十年代用红砖所砌,后栋是八十年代初用炉碴砖砌的,东西两侧分别是车房和厕所,院内中央靠西还有一栋二层楼的土砖房子,一楼是青市派出所驻地,二楼是乡政府大会议室,两栋楼房基本上都是干部职工的住房兼办公室以及乡林办,广播站,移民办,农机站的办公用房,政府本身,真正名副其实的办公室只有两个,一个是乡政府办公室,一个是乡财政所办公室。干部职工的读书,笔记,写作,日常处理一些公务基本都是在自己的住房进行,就连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等领导的讲话,报告什么的,他们都是在自己卧室兼书房撰写的。</p><p class="ql-block"> 乡政府驻地区域,从进入青市供销社的一号拱桥起至通往连坪乡的二号拱桥止。它像一块绿色的沙洲,夾在两条河流的中间,一边是青市河,一边是小洞河,面积只有0点11平方公里,包含青市街,黄家,陈家三个村民小组以及乡里的七站八所,还有街道居民,常住人口约2千余人。</p><p class="ql-block"> 最具盛名的青市街,是一条历经百年风雨的老街,也是资兴东部乡镇最繁华,最具人气的商贸街道,这条将近500米,弯弯曲曲的老街两边,各类商铺一家接着一家,百货店,饮食店,米酒店,豆腐店,理发店,还有投影室,桌球室,照相馆,铁匠铺,美发美容,应有尽有,百贾交会,万商云集,助力于青市的发展,是青市政治,经济,文化,人流,物流,商品交换的中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青市乡青市老街</span></p> <p class="ql-block">  每逢三六九日是青市的赶集日,这条老街就更加繁华而热闹,人山人海,满街的人摩肩接踵,狭窄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邻近乡镇的连坪,何家山,烟坪,坪石等地村民,都会不约而同的提着自家产的农副产品来到这里买卖和交换,甚至桂东县的四都乡,也翻山越岭来这里赶集,集市上,街道两旁的货物摊从街头摆到了街尾,琳琅满目的商品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熙熙攘攘人群中的嘈杂声,熟人之间的问候声,推销商品的吆喝声,讨价还价的呐喊声,还有关在竹笼子里的鸡啼鹅叫声,起伏不断,不绝于耳,飘浮在街道上空那股沁人心脾的榨油条榨糍粑的茶油香味,在空气中漫延迂回,萦绕鼻端,更是令人垂涎欲滴,口水直呑,至今还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这条老街,不仅是赶集,摆摊,商品交换的地方,还是街道两旁200余居民的生产生活之街,发展立足之街,更是青市通往连坪的必经之道,每遇赶集日,来往的车辆很难通行,几百米长的街道,有时从上午10点走到下午5点,尽管司机滴滴不休的鸣着喇叭,也就是让不开路,鸣了半天,走了半天,也走不出这条老街,而且还经常发生事故纠纷,发生口角,碰倒人,撞倒摊位,压死鸡鸭,遇到这样的情况,司机无奈,群众也怨心载道,这样的纠纷,我们调解过无数次。</p><p class="ql-block"> 老街上的铺面店主,血管里天生就有一股躁动的热流,喜欢做生意,他们传承了老一辈生意人的本色,精明,灵敏,睿智,敢闯市场,敢于担当,无论做什么生意,既能亏得起,也能赚得满,公平公道,不欺行霸市。尤为突出的有:黄仁东,李彩尉,李松平,何昌庭,廖致礼,郭湘平,还有宗吕的昌华,豪园的小华等多位年轻老板,他们把青市的优势资源,木材和楠竹的销售,做得风生水起,年年为老百姓带来源源不断的财源,特别在1996年的冬笋丰收年,他们当中的十几位老板,瞄准江浙一带市场,更是做得轰轰烈烈,每公斤冬笋的收购价,还在山里挖笋的农民的锄头下就达到了12元。出现资兴全境的冬笋都销往青市。每天几大卡车,装载着打包好了的几十上百吨的冬笋,日夜兼程运往江苏,上海,浙江等地,从外地人的口袋里掏回大把大把的钞票,实实在在是为青市老百姓赚了大钱,作了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青市街的南面,紧挨着陈家村小组是资兴市的职业中学,她的前身是"资兴六中",市职中招收的学生是从全市各乡镇初中未能升入高中的学生,全校大约300多师生,但师资力量配备的相当雄厚,专业能力很强。到了1990年,职业中学从青市搬迁到了兴宁镇原县委党校校址,教师队伍也重新进行了调配和分流。市职中虽在青市办校历史不长,但为资兴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农业机械等领域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她的功绩是不可忘记的,搬迁后的市职中校址整体移交给了青市乡,乡政府也就将本乡的青市中学从团桥村搬到了市职中校址。</p><p class="ql-block"> 青市这条老街,带着色彩,带着气味,带着触感,坚守着商铺的灵魂,它把周遭的一切都牢牢牵动起来,聚集了整个青市周边集镇,乡村和邻里沸腾的烟火,奔波的身影和悠长的挂念,它永远是青市最热闹,最繁华,最具人气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青市交通便捷,水系发达,一条约十多公里的县乡公路从何家山进入青市坪田村,经周塘,青腰,花塘,直达东江湖尾岸的豪园村推心组,贯穿全境南北。一条也约十多公里的乡村公路,与发源于八面山的青市河,并驾齐驱,双双平行着从东南方向的白水垅,途径沙石,梽木,团结,青腰,花塘,豪园,奔流直下,归入东江湖。 </p><p class="ql-block"> 公路两旁,沿河两岸,青山对峙,绿树滴翠;层层梯田,稻香四溢;湛蓝的天空,碧透的江水,壮丽的农舍,苍翠的楠竹,轰隆的电站,还有大片大片稻田里绿油油的庄稼,随风摇摆,就像大海里的波浪,一起一伏的,非常壮观,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一纵一横一河流的交通水系网络,构成了青市的血脉和骨架,推动着青市各项事业大踏步向前发展迈进!</p><p class="ql-block">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青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独特的气候环境生产出了独特的物质产品,在交通要道的坪田,花塘等地村民,利用当地独有的小气候特点,大力发展早春蔬菜,建起了一片又一片的,用薄膜覆盖的几十上百亩的大棚蔬菜基地,坪田的早黄瓜,花塘的早茄子,早辣椒都比正常日期提早一两个月上市,在兴宁和鲤鱼江闻名遐迩,很受消费者的亲睐,且价格可观,收入颇丰。还有青市河上游的梽木,沙石,白水,仓田,山清水秀,地域开阔,土地肥沃,冬暖夏凉,是一个集居住,种,养殖业都顺风顺水的风水宝地,96,97年,被省杂交水稻制种公司列为水稻制种基地,每年培育出水稻良种200多万斤,产量高,品种纯度好,壮实饱满,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我在青市经历的几件印象深刻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 88年3月,按照局里的要求,我先到新单位青市乡政府报到后,又返回兰市乡,把在那儿所从事的工作一项一项移交后,带着办理好的组织关系介绍信,粮食和户口关系转入证等各项证件手续,连同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坐着乡政府何泽民乡长,李海庭和刘英跃副乡长等领导同志送我前去青市的江西制造的"五十铃"卡车,一路的祝福,一路的赞美,一路的鞭策和鼓励,愉快的到了青市。</p><p class="ql-block"> 从兰市调入青市,我是一名部门干部,组织,人事关系都在市委宣传部,从事的工作是群众文化工作,简称为"文化专干“,90年,工作的需要,从业务部门跨入了行政系列。此后,在青市乡党委这个集体领导成员里干了9年,直到奉调回机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 我到青市投入的第一项工作,不是自身的文化本职工作,而是关乎全乡群众的"居民身份证"颁证工作。到青市没两天,乡党委书记雷戉坤就来到我的住处,先表达了对我来到青市工作的欢迎,更主要的是将已经落后于全市的居民身份证颁证工作交由我牵头完成。我了解到这项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艰巨,复杂,工作量大,而且在我来之前,乡里安排了干部去做,但一直拖着没开展,我刚到青市,各方面的情况不熟悉,各种人际关系也不清楚,为赢得领导信任,我还是把这项工作接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 颁证“工作首要任务是要为全乡18岁以上居民照一张标准相片,我与乡政府从鲤鱼江照相馆请来的聂万生师傅,带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及生活用品,一个村一个组的去组织群众照相,每到一地,村秘书负责通知喊人,聂师傅照相,我负责编号登记,整整一个月的马不停蹄,吃,住都在村民家里,衣服裤子脏了,简单冲洗凉干后又接着穿,以一颗为民的赤诚之心,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翻山越岭,将全乡14个村,132个村民小组都走遍了,没丢下一个村肐落,就连最偏壁的沙石大坳,梽木青草塘,仓田的第11组都没放弃,一丝不苟的为全乡7300余人18周岁以上的群众照了一个标标准准的身份证相片。</p><p class="ql-block"> 大包小包的相片冲冼出来后,我与乡里另一名叫樊传斌的干部找了一间用房,整天在里面一包一包的清理分解,逐村,逐组,逐人进行甑别,核对,相片与住址,相片与姓名,姓名与性别,都一一对号相符,还要检验相片是否照的标准,来不得丝毫马虎,更不能张冠李戴,稍有不慎,就出差错。</p><p class="ql-block"> 最要专心专注的是核对户口,换算年龄,上申请表,编码,填写底卡等工作,身份证编号不是以乡,村,组为顺序,而是按出生年月曰,一人一个编号,唯一的,终身不变的。第一代身份证,号码有15位数。那时的身份证底卡全部是人工手写的,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编号,加起来有100多字,填写时必须认真,细致,不能错漏一个字,且字迹要端正工整,卡片要干净清晰。写完一张至少需要5分钟,全乡7000多人的底卡片,工程量可想而知,但我做好了,领导满意,群众满意,在乡政府召开的"颁证"工作总结表彰会上,领导对我的表扬语是"敢于吃苦,认真负责,独当一面,成效显著"。这四句话,我至今还言犹在耳,会上,领导还号召乡干部向我学习,年终考核评比,我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文化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 坚守文化阵地,传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我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神圣职责。青市乡的文化工作,历年来领导重视,工作基础好,群众参与度高,我到那儿后,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是把进入政府大门通道两侧的墙壁作文字宣传阵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经济,科技,文化信息,法律法规,时事政治,统筹上交,三农服务,以出墙报,办专刊方式,我一直坚持不懈,每两个月必须出一期,基本没停过,做到了内容丰富多样,版面新颖整洁,图文并茂,主题突出,实用性,娱乐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有机结合,受到了广大群众好评。</p><p class="ql-block"> 二是"舞动青春,快乐人生",以节假日为契机,与乡妇联,乡团委一道,经常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歌咏赛,蓝球赛,乒乓球,象棋,书法,美术,拔河,登山,知识抢答,样样赛事都开展,将妇女的半边天作用,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的调动起来,把他(她)们的蓬勃朝气,敢闯,敢干的革命锐气与文化的多样性结合起来,</p><p class="ql-block"> 还有我们从各村,学校,单位挑选出来的十几个年轻机敏的男女青年,组建了一支乡业余文艺宣传队,他们能歌善舞,头脑灵活,有朝气,有闯劲,白天各自上班劳动,晚上自编自演节目,连续几年活跃于青市乡的村村组组,为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连续两届参加资兴市"东九乡文艺调演"汇报演出中,青市的节目最抢眼,最受观众欢迎,是评价最高,获奖等级排在最前面的节目。</p><p class="ql-block"> 三是在"以文补文"方面做了些工作,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与乡广播站一道,筹资1万余元买来了一台电视投影机,在青市街搞起了一个投影放映室,我们天天委托往返兴宁的客车司机到兴宁租片,那时,乡电影停放了,电视也是黑白电视机,小屏幕,信号弱,模糊不清,彩电只乡政府有一台。而投影机屏幕宽大,清晰度高,一盒磁带一场戏,一个故事一张盘,武功片,生活片,战争片,年青人喜欢,每场票价5角钱,晚晚都是座无虚席,一个晚上经常放映两场,个别录相还放三场,这个投影室确实热闹了好长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再就是整顿规范桌球室,桌球在青市也是一个起步较早的体育竞赛运动,仅在青市街就有四五家,每天都有三五成群的年青人争着打球,年青人争强好斗,喜欢来点刺激,经常是三块五块钱一局分胜负,斗的狠时,眼睛红了就通宵达旦,一天输上几十上百元是常有的事,输多了又不服气,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弄得附近邻居,满街居民议论纷纷,意见很大,了解情况后,我把几个老板叫到我的住房开会好几次,最后讨论形成了一个桌球管理办法,将全乡桌球室的开放时间,收费标准,处罚额度实行统一,规定了几个不准,-一张贴到每个桌球室,通过这样,打球风气转变了,文明,友谊,娱乐的氛围就形成了,文化市场管理费也再不拖欠,月底时,老板们自觉主动就会把费交上来。</p><p class="ql-block"> 作为派住乡镇一级的部门干部,专干不可能专职,专用,必须与政府方方面面的工作相结合,统一安排调动,乡里的中心工作,驻村工作都得参与进去,只有服从安排,本职工作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我到青市第一次下乡是与乡林办的同志到仓田村,到那儿了解低产楠竹改造的进展情况。驻村第一个是赤足园村,在赤竹园驻了两年,那里的群众热情善良,勤快,淳朴,对我的工作支持邦助很大,我在该村主要是邦助他们配齐配强了村里的两套班子,发现,推荐,选出了一个年轻有为,有文化,群众威信高的村委主任,挑选了一个能力强,敢说敢干敢负责的,能为群众办事的村支书,改变了软弱涣散,无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局面,为该村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在青市任文化专干的时间并不长,仅仅1年半,89年11月,乡党委对乡干部的工作又进行了调整分工,原在乡政府办公室做秘书工作的陈列同志安排分管企业了,乡党委研究让我将文化工作与办公室工作兼任起来,党委书记曹秀儒还专门找到我们的主管部门市文化局,征求李宙南局长的意见,李局长是一个开明,有智慧,远见卓识的领导,他当场拍板同意。这样,我兼任这两项工作,一直做到了90年的3月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 秘书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 90年春节过后不久,市委“市乡村"三级干部会议在老县城兴宁镇召开,我乡党委政府领导和各村支部书记二十余人出席了会议,我是以乡政府代理秘书身份参加会议的,食宿地点安排在市渔业公司招待所,会议的第一天下午,我乡正在集中讨论市委瞿龙彬书记的报告时,市委组织部干部组李铁石等3名领导,来到我们驻地,分别找曹秀儒书记,匡柏南乡长等领导考察了解我的情况和表现,并要我写一份工作简历和一些个人基本信息交给了他们。约一个多月后,我又与匡柏南乡长在资兴宾馆开会时,市委组织部通知我立刻赶到市委,组织部长将找我谈话,我欣喜若狂的走进曾庆昭部长办公室,他将市委常委会研究任命我为"中共青市乡党委委员,党委专职秘书"的决定以及市委下发的任职文件进行了宣布,并对我提出了严格要求,希望和鼓励。党委专职秘书这个职务,资兴还是第一次设置,全市仅对青市,汤市,团结三个乡任命了专职秘书。我是其中之一,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我抓紧时间拿着市委的调令跑到我们文化专干的上级部门(娘家)市委宣传部,将市委调令换成了一张单位介绍信,拿着市委宣传部的介绍信又到市组织部报到,组织部才出具任职通知到青市乡党委。这样,我这个代理秘书就少了两个字,从此,名副其实的秘书称号和实际工作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我在办公室这个工作要求高,负荷重,节奏快,事务繁杂,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秘书岗位上工作了三年。除了正常的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公文办理,年度计划,国民经济报表,总结,领导讲话以及用摇把式电话向市里"两办"三天两汇报外,还有以下几件工作令我难以忘记:</p><p class="ql-block"> 一:社会治安和司法调解,那时,政府的职能,职责,制度不够健全,杂七杂八的事情都塞到办公室一锅煮,农村的打架斗殴,田土山岭纠纷,偷摸拐骗,离婚吵架,争地争水等等,村干部调解不了,就闹到乡政府来,哭哭啼啼,呼天喊地,有时几起事件一块来,既要安抚他们的情绪,又要摸清矛盾原因,还得拿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意见,有时只得连哄带吓带压,尽快使双方和解,让他们快些离开办公室。整天累得是筋疲力竭,饭都不想吃。</p><p class="ql-block"> 二:结婚登记和户籍管理,90年代,派出所只管城镇户口,农村户口薄在乡政府,三千多户,一万余人,厚厚的几大本,人口统计,办理迁出迁入手续,开具各类证明,结婚登记等都得到乡政府办公室查户口,出公文,盖大印。我记得,办理结婚登记是每个季度办理一次,一年四个季度,每个季度都有100多对到政府来登记,那一天,忙的是不亦乐乎,每办理一对,既要查他俩的户口薄,是否到了法定年龄,是否提倡晚婚,还要查双方所在乡村出具的证明,问明一些情况,得到双方愿愿登记结婚的答复后,按照计划生育有关规定,交纳100元计生押金,双方按下手印,政府红印一盖,一张红底衬托,四周花边,纸式的结婚证才能颁发。</p><p class="ql-block"> 三:人口普查,90年是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年,我刚做办公室工作,又赶上了这件庞大的系统工程。最不顺心的是,这一年,乡领导班子成员闹矛盾,而且矛盾闹得不一般,以至工作较为被动,对人口普查这件十年一次的大事也"大拇指一挥",把任务派给我后就一万个放心了,乡里的干部也很茫然,可普查工作是一段时间一个内容接着来,登记时间点是全国统一的标准时间,耽误不起的,可是,从宣传发动,办培训班,羊耳塘试点,入户登记,数据入录,初稿正稿填写,汇总,上报等等工作,基本上都是我与乡政府一个叫陈发茂的工作人员带着各村秘书完成的,好在青市乡村级秘书队伍是一支业务素质高,办事能力强,听指挥,责任心很强的队伍。使得整个普查工作没有出现差错,没有拖全市的后腿,在结束这项工作市里的表彰会上,我乡还被评为先进集体,我个人被评为省人口普查先进个人。</p> <p class="ql-block">  四:省委党校学习,刚完成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为提高全市秘书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市委从各乡镇挑选了8位秘书去省委党校参加业务培训,我很幸运被选中,我们是从郴州坐火车到长沙的,入住省委党校第四栋宿舍楼,市政府派了一名副主任跟班带队,负责培训期间的一切事务,参加这期培训班的是郴州,永州,衡阳和怀化四个地州市的,加起来有六七十位学员,上课是在教学楼的四楼一个教室里,讲课的老师全是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的处长,科长,他们不发授课资料,全用黑板书写,学员自己记笔记,授课的主要内容有"公文写作,通知请示,决议决定,纪录纪要,会议接待等等,教我们各类公文如何起草,格式,内容,主题词,报送的方方面面,短短15天,学到了很多知识,终生受益。培训期间,还组织我们到韶山,花明楼参观考察,星期天和中午或晚歺后,我们同一寝室里的几个资兴人,多次一块游岳麓山,一块从省委党校走路,经荣湾镇过湘江大桥,沿着五一路到火车站玩,长沙城里到处跑。</p><p class="ql-block"> 在办公室三年,我也开创性地工作,在汇报总结材料,信息稿件方面向上级报送是比较多的,经常在市委市政府情报通报上登载,推介和表扬,还经常投稿到市广播电台,投到郴州市委组织部的几篇稿件,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在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及此事并大加表扬。92年,全市对乡镇两个文明建设考核中,青市排名全市第一,这是市委对全市乡镇以"双文明,双百分"论英雄,排名次,取得最好成绩的头一次,是全乡人民的一件大喜事。在总结成绩,反思不足的乡干部会上,对照得分表,逐一逐项的分析,乡党委书记胡小平高度肯定了办公室所做的工作,因为精神文明这一块的100分,从务虚到务实,得分都是最高分。</p><p class="ql-block"> 办公室的文书整理和归档工作,做到了及时,不缺,不漏,有序。我还每年编写本乡年度大事记,将一年之中的基本情况,两个文明建设,乡村干部的异动,人口增减,迁出迁入,国民经济,以及年内发生的较大事件等好事陋事都记录下来,装订成册,不论生人熟人来到青市,只要翻开它,一年内所发生的情况一目了然,受到领导和群众好评。还有在村级档案管理和建立村级档案室方面,我们摸索出了一套适合适用的办法,这项工作是档案工作新领域,是创新,省档案局给予了充分肯定,发了通报表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青市乡老农贸市场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撤乡建镇和危房改造</span></p><p class="ql-block"> 93年春,乡党委书记胡小平年轻有为,工作成绩突出,公道正派有能力,符合干部四化要求,被中共郴州市委将他从青市乡党委书记任上选拔到共青团郴州市委任副书记,市委对我们乡的党政班子也进行了调整配齐,基本上是按顺序类推,原任乡长的尹锋为书记,原任副书记的谢昭林为乡长,我任党委副书记,原市委党史办的李建人调来青市接替我的职务任党委委员,专职秘书。</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我们除抓好经常性工作外,还围绕基层党建,乡政府危房改造和撤乡建镇下了点功夫。一是在深入了解,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村支两委两套班子配齐配强,使其更年轻,更有为,更有战斗力了。二是撤乡建镇,这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和发展的一件大事,在挂牌之前,就将一些准备工作提前做好了,比如全乡各单位,七站八所"乡改镇"后门牌的更换,乡村两级,各部门各种公章的重新雕刻,还有乡党委政府所用公文,信件的文头,通讯用纸都重新印刷等等工作。省民政厅关于"撤消青市乡,更名青腰镇"的批复下来后,在青市中学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市委副书记彭昌良代表市委,市政府到会祝贺,宣读了省,市有关文件,并与乡领导一起为政府新置牌匾揭牌。三是拆除乡政府前排那栋七十年代所建的红砖楼房进行重建,所需资金来源是:市政府补助一部分,乡财政自筹一部分,划出地基给乡林业办建办公楼,交纳地皮费一部分,还有右侧的一楼划出地基给青市供销社和青市畜牧站自建门面,交纳地皮费一部分,当时具体负责抓这项工作的是蔡子平副镇长,因他是学财政的,较懂经济。最有趣的是老楼房拆下来平整地基后,准备动土挖基脚的这天凌晨二点左右,我和谢昭林镇长也按当地农村一些地方的做法,搞了一下迷信活动,请来了一个法师,在平整的地基上烧香,烧纸,口中念念有词,三拜九叩,放了两封大鞭炮,还杀了一只大公鸡,用它的血祭天祭地。目的是祈求平安保安全,还真的是,这栋楼从地基到封顶,平安无事,建好后也是人兴事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党校学习和建硅铁厂</span></p><p class="ql-block"> (1),党校学习:根据组织的安排,我于1993年9月参加了市委党校第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这是一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面系统的学习,通过为期半年的学习,我在加强理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收获较大,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后劲,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培训期间,是因为我乡党委副书记的职务,还是其他原因,组织上指定我为第三期学员班长,负责培训班的学习,纪律,卫生,学员表现以及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校的联系工作,我积极的与其他几个班干部一道,经常组织业余文体活动,蓝球,羽毛球,百米赛跑,唱歌,跳舞,搞的很活跃,很有朝气。50多位学员,结业后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建功立业,都得到提拔重用,不少同志主政一方,副处,副厅出了好多位。</p><p class="ql-block"> 星期六,星期天回到乡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自己分管的一些事务,我照常参与和办理,如政府有几个部门被市里评为先进集体,要在市里的表彰会上作典型发言,介绍经验,这些材料也都是我在党校上课请假或午休时在寝室里写成的。</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件事,广东韶关仁化的城关镇,他们书记,镇长一行人开着车,路经兴宁停车问路时我们相遇,作介绍后,知道他们是来资兴寻求企业合作伙伴的。我邀请他们到青市的白水,沙石考察,可因为该项目是砍大树锯单板,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最终项目没谈成,但我们结下了友谊,他们还邀请我们乡里的尹锋书记,昭林镇长,开模副镇长,企业办方笃主任和我等人,到他们仁化参观学习,受到热情接待,带我们游了一天的丹霞山。从仁化回来,我们在汝城县委招待所住了一晚,当时汝城县委书记,我们二中的老同学,老班长王存湘接见了我们,汝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我们的波水老乡老同学范儒庭还安排了我们食宿,这些还仿如昨日。</p> <p class="ql-block">  (2),兴建硅铁厂</p><p class="ql-block"> 94年从市委党校中青班结业后回到乡里,党委政府又将所联系的工作稍微调整了一下,分给我的是群团组织和乡镇企业工作。大办快上乡镇企业是当时市乡两级喊得凶,抓得狠,考核最严的头等工作,各地大办企业,大上项目捷报频传,"碑记水泥厂,兴宁水泥厂,州门司硅铁厂,廖江玻璃厂,木根桥的家具生产厂"等等逢勃发展,干得热火朝天,使得各乡镇深感压力巨大,纷纷走出去招商引资找项目,奋起直追。我们青市乡党委也不甘落后,把从广东等地考察来的项目和多渠道反馈的信息中,我们筛选出硅铁是炼钢工业中一种不能缺少的脱氧集,能大大提高炼钢产量和质量,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可观。我们青市电力供应充足,硅石资源丰富,有参与炼过硅铁具一有一定技术经验的工人。在多方咨询,权衡利弊,反复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果断决定将广东揭西一废弃的硅铁厂全套设备买回来,</p> <p class="ql-block">  先期在广东揭西考察的乡领导,与该硅铁厂负责人进行了接触,并亲自到实地了解查看,意向性谈判全套设备为11万元,由我方派人派车去拆卸拖运。党委会在讨论中,对这个”谈判意见"再未提出其它问题,思想统一后,迅速成立了建厂领导小组,书记镇长挂帅,我为常务副组长,负责建厂的具体工作,子平副镇长负责建厂资金筹备和财务审计,人大副主席刘英跃负责技术和施工,何民刚同志为出纳,还有青市电站的何正贤站长,龙正北副站长等人负责硅厂场地和设备安装。我们第一步是向市信用联社联系,请求支持,给予了贷款50万元作建厂资金,第二步是落实建厂地点,在反复比较后,一致认为选址建在青市电站一侧最合适,那里交通,接电,用水,还有电站的技术人员等条件都具备。确定下来后,很快就与青市街村民小组达成了征地协议,并将电站厕所拆掉,请来建筑师傅,以最快速度将地基就平整好了,并转入挖基脚建厂房阶段。第三步是去广东揭西拖设备。为了节约经费,我们与州门司硅铁厂取得联系,利用他们送硅铁也去广东揭西的机会,我们顺便把设备拖回来,往返的费用各出一半。商谈好后,请来了两台大卡车,一台是波水的谭师傅,一台是青市的胡师傅,各装上30多吨的硅铁,州门司硅厂去了两个人,我们青市是蔡子平,刘英跃,樊平和我几个,加上四个司机一行十几人,约下午5点从州门司硅厂出发到郴州,沿着107国道,一路前行。</p><p class="ql-block"> 但谁也没料到,这一路颠簸的长途跋涉会是如此的艰辛,不知道是卡车超载还是轮胎质量不行,刚走出郴州境内的宜章,谭师傅的卡车啪啪两声,轮胎爆炸了,赶紧把轮胎拆下来,租摩托往郴州方向找补胎店补好,将胎装上后就大天光了。又走了没几十公里,补好后的轮胎又爆了,又是停下来卸胎补胎装胎,一路反反复复拆腾好多次,有几次半夜爆胎,黑糊糊的,辨不出到了哪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也不知道什么地方有补胎店,半夜又没出租摩托了,只有等,等到天亮或有好心司机愿意邦忙,一路上走走停停,国道上又经常堵车,一堵就是前后几百辆车,好几个钟头一动不动,从郴州到广州的增城就跑一天两晚30几个钟头。在增城又一次爆胎后,买了两个新胎换上,一路开着到广东普宁的流沙镇,其间还换了两次胎,弄得司机们是精疲力竭,我们坐车的也非常疲惫。在流沙,我们住了1晚。第二天从普宁流沙到揭西,将装载的硅铁卸下后,马不停蹄就到废弃硅厂了,揭西的老板煮了一大锅瘦肉稀饭给我们作午歺,并请来了十几个拆卸人员,花了五六个钟头,才把设备一一卸下并装上车,两台卡车都装满了,付完拆卸人员劳务费后,就着月光,拖着设备就往回走。</p><p class="ql-block"> 这趟出差,一辈子难忘,从资兴到广东的揭西,虽没有现在的高速公路,走国道往返也最多1千多公里,可我们一个来回就走了六七天,六七天时间仅在旅店睡了1个晚上,洗了一次澡。好在卡车驾驶室有一个简单的睡铺,我们几个轮流睡一睡,司机补胎修车或国道堵车时,我们和衣倒在车旁路边就睡着了,有时一睡就一两个钟头。加上那些年,国道上到处设点建收费站,那些建筑用的木架子,竹架子和钢丝线,电线一碰就倒了下来,很麻烦,怕出事,而我们装在卡车上的硅铁炉,直径三四米,过这些关卡时,不管白天黑夜,必须有人爬在炉子上指挥司机慢慢开,用竹杆撑起横在架子上的电线才能安全通过。比如经过郴州城,街道上空一段隔一段就有横跨两边的电话线,电视线等这线那线,我们必须一根一根的将电线撑高才能通过,仅出郴州城就用了半个多钟头。</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遇上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吃了苦,受了累,但我们没一个说一句有怨气的话,都是相互鼓励,凭着一颗赤诚之心,一种责任,一种事业,完成了乡党委政府交给的任务,说实在话,一块去的子平同志,英跃同志,樊平同志都是非常优秀的好领导,好干部,能吃苦,能干事,是值得学习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正在生产的青市乡硅铁厂</span></p> <p class="ql-block">  厂房建好了,设备拖回来了,安装是关键。可是我们没有安装师傅,没有安装技术人员,没有安装图纸,怎么办?我与尹锋书记,昭林镇长商量,决定自力更生,自已动手,大胆发挥刘英跃同志曾在州门司硅铁厂积累的建厂经验和何正贤,龙正北对电路,电源,负载,电流的专业知识,还从青市电站抽调了多名优秀员工组建了一支安装队伍,他们不分白天黑夜抢时间,争速度,反复推敲,刻苦钻研,多次带着队伍到州门司硅铁厂实地考察学习,吃得苦,霸得蛮,凭底气,凭信心,凭经验,土法上马,几吨几吨重的变压器,各种电机,笨重的铁架都是用肩膀一台一台将其抬上了6米高的平台,一丝不苟地将这些从旧厂房拆卸下来的一个螺丝,一根电线,一个零部件,准确无误的安装到了它应到的位置,还原了一个完完整整的硅铁生产厂,而且安装过程中,没有出现一次安全事故,没有报废1个零配件,特别是电器安装,设备最多,精细,复杂,危险,责任最大,技术最难,出不得半点差错,稍不注意就酿成大错,损失不可估量,但他们不负重望,成功了!按照乡党委政府预定的时间点火生产了。创造了奇迹,</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安装调试到点火投产的日日夜夜,刘英跃,何正贤,龙振北三人,不怕困难,刻苦钻研,为建设青市硅铁厂作出了巨大成绩!如果没有他们那种钻研,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硅厂的建设期,投产期将大大推迟,建厂费用还将大大增多。如今,硅厂没了,新生事物取而代之,但是我们可以豪迈地说:硅铁厂在当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推动青市经济向前发展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p><p class="ql-block"> 93至98这几年间,是青市乡镇企业发展史上最兴盛最辉煌的时期。镇办企业轰轰烈烈,个体私营企业也逢勃发展,先后建起了定平的红砖厂;艳梅的玻璃拉丝厂;昌庭的木材加工厂;坤平的水泥预制板厂;朱小东的竹凉席厂;还有松平,正文,满录,湘平多家同志的楠竹加工厂。等等厂家应运而生。这些个体企业,是当时青市乡镇企业一支不可多得的有生力量,更是当时青市经济快速发展中不可缺乏的补充产业。</p><p class="ql-block"> 青市的镇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异军突起,并不断发展壮大,与镇企业办欧方笃主任和黄水廷支书的真抓实干是分不开的,他俩思路清晰,视野开阔,能谋善断,会想事,能干事,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质量,销售服务及拓展市场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是青市乡镇企业发展及经济建设当中的带头人,开拓者,贡献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市委组织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在海南省等地考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6,外出考察和小城镇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 1995年9月中旬,将军坳电站2号发电机出现问题,我与站长黄宏南和郴州水电公司王会计,带着拆下来的部件到发电机生产厂家浙江金华电机厂检修,从那儿回到青市没两天,市委对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之前的人事调整就开始了,那一天,300多人接到通知,集中于市政府小礼堂听候市委对各人职务上的新安排,或提升或异动,我们青腰镇几大班子的主要负责人都发生了异动,我很荣幸被市委任命为镇党委书记。与同时被提升职务的镇长谢开模,人大主席刘齐雄,副书记谭绍杰等12位同志组成新一届青腰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11月下旬,党委换届刚结束,郴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会议期间,原在青腰工作过的两位老领导,兴宁镇的党委书记匡柏南和碑记乡的党委书记谢昭林,我们三个人同住苏仙宾馆的一个房间,我们聊了很多的事情,他俩鼓励我,支持我,教导我,启发我,我很感动,惟有做好工作才能不辜负他们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郴州的会议刚结束,市委派车将参会的乡镇党委书记接回资兴,紧接着参加第二天的资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会期三天,96年元旦下午散会的,晚歺上,市委领导与乡镇人员以及全市270多个村的支部书记共进晚歺,庆贺新年,互祝安康!气氛十分融洽,热烈和温馨,回到镇里,我把工作安排好后,第三天就随市委组织的乡镇党委书记赴外省参观考察了。</p><p class="ql-block"> 市委将28个乡镇书记分成了3个小组,分别由市委领导带队,第一组是常务副市长陈敏带队,以北乡片和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为主,考察地是江浙一带,第二组是市委副书记曹修松带队,以兴宁片和经济发展次之的乡镇组成,考察地是两广和海南省,第三组是市委副书记李建牙带队,以东乡片和农业为主的乡镇组成,考察地是江西一带。我们第二组共24人,其中10个乡镇,还有市财政,工商,税务,信用联社,电台等部门领导,5台小车载着我们考察的第一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梧州市,然后白色,玉林等地到达广西北海市,从北海乘轮船过大海抵达海南省的海口市,轮船在海里整整航行了一整晚,下船后开车直驱海南三亚,两天后又从三亚返回海口市参观,再过海到达广东省的湛江,一路经阳江,番禺,广州,花都等地,这次出外考察,市委的意图是让我们到外地学习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小商品集散地和个体工商的发展,十几天的时间我们走走停停,一会参观这儿,一会学习那里,期间,给我印象最深,触动最大的是广西"黑五类"食品,海南的"春光伽啡",番禺的"电器城和小城镇建一条街",花都和阳江的"个体工商户"。他们抓住机遇,突破观念,面向市场,敢闯,敢干,大气魄,大手笔,让人震撼,他们立足市场,依靠资源,做大做强的思路,方法和决心让人钦佩,使人振奋。一路上,我也不断的思考,拿我们与他们反复比较,找优点找缺点,一路思索一路比较。自问?回去后,我们怎么办,怎么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党委政府与部分站所领导在一起学习讨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考察结束回到镇里,我迅速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将综合好了的考察情况向大家作了详细介绍,并结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本届党委政府提出的三年工作目标,任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思路,启发大家集思广益,我要求每位镇领导都要发言,各出一个点子,各献一条计谋,会议连续开了两天,大家在分析青腰"资源丰富,但信息不够畅通","市场繁荣,但拥挤不堪,场路两用"的现状,综合各方面的优势,果断提出用三年时间,举全乡之力,为青腰人民办好两件事,即:一,建设资兴首个电话镇;二,青腰镇小城镇建设"一路一街一市场"的宏伟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件事:电话镇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 建设电话镇,在当时的青腰,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一是青腰人在镇内镇外做生意的人老板多,他们市场广阔,朋友遍天下,昐望和支持镇里建设程控电话的要求和积极性很高;二是14个村的两委干部决心大,思想统一;三是市电信局对青腰很看好,有意向作为全市电话镇的试点;但我们知道,真正要实施这项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方面投资大,资金如何等措,第二是全镇14个村132个村民小组分布于131平方公里的沟沟垅垅里,面广分散,第三是工程量大,架线用的电杆,拉线,挖桩埋杆,样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等这些问题和困难,都摆在面前,要面对,如何解决?最终,我们本着办法总比困难多和”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决心,与镇长谢开模一道,带着党委政府成员和14个村的支书,主任赶到新区,在电信局会议室与何小牛等局领导就建设青腰电话镇有关事项展开了实质性的商讨,重点是经费,经过一整天的洽谈,讨价还价,最后达成这么几点意见,一是所需全部电缆由电信局提供,二是到村组电缆的拉线,架线,固定所需人力,技术由电信局负责,三是所用电杆和电杆埋设由青腰负责,四是青腰总出资38万元。协议签字也很慎重,青腰方由书记,镇长,各村支书,主任签上名字并按下手指印,市电信局由何小牛局长等几位副局长签字并按下手指印,盖上双方行政公章,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如何将38万元建设费用分摊到各村,这是个最棘手最难做到公平的问题,我与乡里几个主要负责人商量,形成这么几条意见:一是乡财政投入10万元;二是以主干线路的电缆到各村村部的总里程,人口,还有村小组个数,耕地面积,村与村的距离等综合计算;很复杂的(具体方案存档在镇政府)三是架线用的电杆,镇里与天鹅山林场联系解决一部分,村里用杉条一部分;四是拉线进村时,各村配合;这个方案我与开模镇长算了一个通晚,在随后召开的村干部会议上,我就这个方案的分摊原则,说明解释也花了半天时间,好在各村都愉快的接受了,基本上还算公平。</p><p class="ql-block"> 为了减轻镇,村两级的一些负担,我们赶紧与国营天鹅山林场取得联系,动员他们从青腰扬垅村接线到他们场部,一同开通程控电话,得到王甫场长及场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响应,由此,我们从他们那儿拉来了几百根水泥电杆,并还收取林场搭线费5万元。邦助我们解决了不少困难。</p><p class="ql-block"> 整个工程历时近半年,那些日子,市电信局以欧局长带领的几十名员工,打起背包,带来厨师厨具,安营扎寨于青腰,起早贪黑,顶热浪,冒酷暑,拖着电缆一段接一段固定在电杆上,乡,村干部更是全力以赴,探路测量,挖桩埋杆,与电信员工一道,拖着电缆翻山越岭过河流,将一根根电缆连绵不断的从青市街拉到各村组,那种场景,那种干劲,真是叫人感动,激昂,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工程竣工即电话开通那天,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开通仪式,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敏,带着多名市级领导和市直单位负责人100余人亲临青腰,亲自剪彩,亲手将省电信局颁发的"电话镇“奖牌授予我镇,并在新安装的1000多部电话号码中任意抽取5个号码,按下数字,"白水垅,推心,玉盘冲,漆树下"5位农户相应接通,互道祝贺!"通啦,通啦"青腰通往全国,通往全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通啦!顿时,欢呼声,祝贺声,鞭炮声响彻云霄,在一片欢呼声中,市电信局何小牛局长将一部崭新的北京吉普车钥匙交给镇长手中,以资奖励镇政府,市乡领导还为在电话镇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颁发了奖励证书,戴了大红花,不久后,郴州市电信局为表彰"电话镇"建设的乡镇领导,邀请我和谢开模镇长,还有永兴县黄泥乡的书记,镇长一块儿到海南旅游观光,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奖励吧!</p><p class="ql-block"> 电话镇建设,在当时的历史进程中,为农村,农民,商人提供了及时有效政策,科技,市场的信息,是那个时候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它为青腰人走出青市,了解世界,掌握市场,拓展资源,为农业,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产业信息化建设有着重大意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件事:青腰镇小城镇建设"一路一街一市场“</span></p><p class="ql-block"> "一路",即:绕开青市至连坪公路的老街段,从进入青市的星竹厂下坡处90度大转弯,拆除供销社两个肥料仓库,直下400米再转90度,对接青市农具厂,修筑一条约1200米通往连坪乡的新公路。</p><p class="ql-block"> "一街“,即:以政府大门为中点,左右两侧延伸,捣制一条水泥大道,左边跨过小洞河至山岭脚下,右边拆除老农贸市场至青市河边。道路两旁建商业门面,打造成一条新的商贸街(黄金街)。</p><p class="ql-block"> "一市场",即:拆除青市河边的老农贸市场,在邮电所,税务所办公楼后面征用稻田,修建一个约700平方的新的农产品交易市场。</p><p class="ql-block"> 思路己定,步子怎么迈,我们作了三步走的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p><p class="ql-block"> 第一步:规划图纸,征地拆迁,资金来源(完成时间:1996年元月一9月底)</p><p class="ql-block"> "规划图纸",这是对历史负责,对青市人民负责的重要一步,也是对小城镇建设能否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群众能否接受并积极参与的关键,我们请来了市建设局规划处的黄唐生等设计技术人员,在实地反复勘察,从交通,居住,环境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历经几个月反反复复的调整,一稿两稿的修正,编制出了"青腰镇小城镇建设近期和远期发展规划",此规划上报市政府后,很快就给予了批准。</p><p class="ql-block"> " 征地拆迁":按照整体规划"的一路一街一市场工程,需要向青市街村民小组征用耕地20亩,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该组本已人多地少,加之前些年有一部门向其征地,因嫌征地补偿费太低而谈崩了,这一次要征用20亩地,能同意吗?我们派出干部,利用晚上到该组召开村民大会,把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好处,反复宣讲,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得到了该组村民的大力支持,一致同意政府征地,但提出征地补偿标准为1万元/亩,(当时标准还是蛮高的)我们考虑该组实际情况及村民的无私支持,表示同意按此标准支付。</p><p class="ql-block"> 拆迁有3处,一处是老农贸市场及其四周附属物;再一处是青市供销社两个肥料大仓库;另一处是青市法庭围墙,过道及前后的附属物: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工商局何海文,市法院何庆芳和青市供销社陈主任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工作开展很顺利,政府未出一分钱拆迁补偿费,只给青市供销社优先两个门面的选址(费用自出)。</p><p class="ql-block"> "资金来源"20亩地要20万元,到哪里去弄钱,乡财政拿不出,没有一丁点本钱,当时的情况用"空手套白狼"这个词来形容也不为过,最后,党委会作出了先贷款,以后从土地拍卖款中予以归还的大胆决策,壮着胆子向镇农村合作基金会贷款20万元,迅速与青市街村小组签订了征地协议,并将征地款一次性付给了他们,然后,我们拟写了详细的用地报告,上报至市国土局,国土局陈志强局长非常支持,快速安排人员对我们上报的资料进行评估评审,形成审核意见报市政府,市政府陈敏市长以特事特办的原则,敢于担当的勇气和魂力,从报告到他手里,不到三天就批复下来了,至此,我们第一步的工作顺利完成。</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拉通毛坯路,拍地,建商业街(完成时间96年11月一98年1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郴州市委书记梅克保 资兴市委书记盛茂林 市委办主任张继跃等领导视察指导我镇小城镇建设</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一步的核心,要从星竹厂到政府大门修筑一条公路,只有路通了,才能进行后续工作的拍地,建房等,而拉通这条路,要从水田里填高1米以上,需要从外面拖运大量的土石方,还要建一座跨越小洞河的拱桥,难度确实很大。</p><p class="ql-block"> 为将这条路尽早拉通,我们找到了市城市建设开发公司,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有推挖运土的机械设备,还有小城镇建设积累的经验。与公司经理何小忠等领导洽谈后,他们爽快地答应给予支持,愉快的签订了筑路协议(先垫资后付款)。</p><p class="ql-block"> 市城镇开发公司派出以孙岗同志为主的施工队伍,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进驻了工地,五六台大卡车夜以继日的从青市河里拖运河沙砾石,来来返返,一车一车的往划了红线的田里填埋,一米,二米……不断的延伸,不到一个月,毛坯路就基本拉通。</p><p class="ql-block"> 如何打造这条约700米长的黄金街,我们先动员乡林业办从政府院内搬出去,将其整栋办公楼移交给政府,乡政府再把当年从市政府争取来的房屋修缮费20万元拔给乡林办,让乡林业办在黄金街选址建办公楼。紧接着又批准乡水管站,乡合作基金会也在黄金街圈地选址建楼,尔后,按照黄金街的整体布局,街面15米,两旁各12米,每间铺面按4x12米划线编号,公示几天后,我们按照市场化运作,在乡政府会议室举行竞拍会。土地竞拍,我们是第一次搞,没有模式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一期一期的分批来,第一期竞拍地是黄金街的农贸市场处,竞拍很成功,群众参与积极,效果很好,最高成交价拍到600元/㎡,比当时的城区价格还高。第一期竞拍成功后,我们有条不紊的进行了第二第三期,期期超出了预想,黄金街土地拍卖的成功,就是整个小城镇建设的成功,是伟大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土地竞拍资金的逐步到位,我们立马将合作基金会的20万元货款连同利息一次性还清,又将市城镇开发公司的修路款几十万元,一分不欠的按照所签协议全部付清。</p><p class="ql-block"> 利用以土地的潜在价值变为现实金钱,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这是我们青腰小城镇建设”以地生财”的精髄,调动每一个干部想事,干事,不糊涂,不懈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我们青腰小城镇建设"运筹好,建设好,不负债,不留遗憾"的内因和责任。说句实在话,搞青腰小城镇建设"一路一街一市场",我们是麻起胆子,凭着勇气,凭着想为青市人民干点实事的精神,没有一分钱,白手起家,"拆了房子,拆了老市场,征了20亩地,贷了20万元款",如果不成功,操作不好,或者半途而废,我们的责任是承担不起的,无法向上级交待,向领导交待,更无法向青腰人民交待的,将成为历史罪人。但是,我们青腰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相信自己的决心和意志,相信青腰人的实力,青腰人的聪明才智和独到的眼光,两者的有机结合,我们才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无穷力量。</p><p class="ql-block"> 说黄金街上的人有胆量,有魄力,有眼光,做事不含糊,不拖泥带水,一点不假。土地竞拍后,黄金街上大兴土木,一层,二层,三层,几个月时间,一条整洁阳光,具有现代气息的商业街貌就已初成雏形。</p><p class="ql-block"> 青腰人,他们那种敢闯敢干敢为先的精神,那股不甘落后的锐气,大大促进了青腰小城镇建设的繁荣发展,也激励着青腰各行各业奋发有为,1996年冬,市委市政府在对全市乡镇"两个文明建设"年度考核中,青腰镇排名全市第一,成为东乡片的领头雁。这是青腰历史上的第二次(92年1次)。在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并和开模镇长分别获得优秀领导干部荣誉称号和记三等功的奖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黄金街西段(原是一片农田)</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三步:农贸市场,黄金街捣水泥路面(98年底完成)</p><p class="ql-block"> 转眼就到了97年秋冬季节了,黄金街西段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着,且已初具规模,街道两边的商铺门面正在抓紧时间装饰粉刷贴瓷片,青市邮政所,青市法庭也正在按照政府的要求,对临街的房子重新开门,装修改造成商业门面。而东段,由于老市场的一些遗留问题,迟迟未与动工,我们研究决定,先建新农贸市场,东段扫尾。</p><p class="ql-block"> 新农贸市场这块地,原来是一丘很大的水田,有一亩多,地势低洼,西边是小洞河,下雨涨水时田里的庄稼还会被水淹没,老街上的部分污水也从田里东进西出,北面的猪栏,厕所,杂房,菜地紧挨着一间接一间,为了使建成后的农贸市场的地面与黄金街的地面一样高,我们从外面拖来填高地面的土石方就达1000多立方,还在沿河砌了一堵很厚的石墙,一是拦水,二是挡土。杂房菜地,我们一户一户登门做工作,给予补偿,比较顺利的就完成了地面平整,夯实,打通了安全通道,铺设了给水排水的暗管明沟,把安全,环境,卫生做在了前面。</p><p class="ql-block"> 前期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很快请来了施工队伍,打桩,灌柱,盖栅,混凝土地面,过道,摊位等等都有条不紊的进行,按照预期完成了施工。一个700多平方米的新农贸市场展现在青腰人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98年冬,全市小城镇建设会议在市区小礼堂胜利召开,参加会议的是八个设置镇的书记,镇长和部分市直单位负责人,会上,我代表青腰镇党委政府在会上发言,全面介绍了我镇小城镇建设的一些作法,措施和成功经验。市委书记盛茂林,主管城镇建设的副书记曹修松亲自带领与会人员参观视察了我们小城镇建设的"一路一街一市场",与会人员都赞不绝口。</p><p class="ql-block"> 两个多月后的一天, 市委书记盛茂林陪同郴州市委书记梅克保等领导也来到我们青腰视察,在黄金街路段,两位书记不约而同的指着坎坷不平的沙石路面问我,这条街你打算怎么捣制成水泥路面呢?我胸有成竹的回答:用"三个一点"的办法建设好。即:向上争一点,财政出一点,门面店主集一点,一定在今年内完成水泥捣制。到时,请您和梅书记再莅临现场为我们助威,鼓掌,剪彩,两位书记都笑着说:"好,一定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黄金街东段(原农贸市场处)</span></p> <p class="ql-block">  黄金街水泥硬化,从政府左侧一直到山岭脚下,250多米长,15米宽,约4000平方米,为了将它打造成一条坚实的,标准化的黄金大道,我与何维生,周天文等领导专门找到有专业,有技术,有经验,有设备的原兴宁公路段,与黄段长说明来意,没过两天就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测,丈量,设计,预算,洽谈,并签订以18万元总包干的施工承包协议。</p><p class="ql-block"> 签协议容易,找钱太难了,18万元从哪来?我提出的"三个一点",政府出一点也很困难,入不敷出啊!每间门面出一点,集1千元,整个黄金街也就那么几十个,算来算去,还差10来万元,我们只有“向上级去争取一点了。</p><p class="ql-block"> 差了这个10万元,我与郴州编办下派到我镇挂职的刘俊华书记多少次的往市里跑,往郴州跑,口头的,书面的,找领导找单位汇报,争取支持。资兴建设局的何局长,郴州市建设局的张局长对我们青市小城镇建设都非常重视,分别拔付款项给予了大力支持,郴州7万元,资兴建设局的支持更是多方面的,正是因为他们的鼎力邦助,我们的小城镇建设才能按照三年规划预定的时间顺利完成。</p><p class="ql-block"> 随着黄金街西段水泥路面硬化的完成,东段老农贸市场连着青市信用社至青市河边的那一排商住门面顺利封顶,信用社旧房改门面完工,且街道全部拉通。至此,青腰镇小城镇建设"一路一街一市场"胜利竣工,镇党委政府三年规划园满完成!为了庆祝这一历史大事件,我们把黄金街水泥硬化完工,新农贸市场开业和黄金街上各位老板的门面开业时间作了个统一,选了一个大吉大利,四方发财,紫气兆祥的黄道吉日,在政府大门左侧的黄金街上举行了盛大的开业庆典,邀请了市委四家领导和市直单位负责人及部分乡镇领导,那一天,闻讯赶来的四乡八邻和本乡群众汇成了人海,在一片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的乐声中,时任市纪委书记王周一声"开业"。拉开了开业的帷幕,摩肩接踵的人群在此刻达到了鼎沸,如潮水般涌入新建的农贸市场和新开业的黄金街道。看着如潮涌动的笑脸和琳瑯满目的商品,还有那满地鲜红的鞭炮纸屑,我们感到高兴,我们内心满足,我们引以自豪!</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9年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与各村支书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三,我对青市的思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在青市生活工作了11年,她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有我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有关心爱护,教育培养我的老领导,有给予我无私邦助,朝夕相处的老同事,老朋友,有我熟悉的沟沟坎坎,有我熟知的村村寨寨,在那里,我喝过千家万户的美酒佳酿,吃过千家万户的美味佳肴,我走遍了青市的山山水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青市11年,是我人生中最充实,最宝贵的一段经历,是最难忘最美好的一段记忆。这里有扎实宝贵的工作基础,有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有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天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青市11年,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也真切的感受到了一起共事的乡村干部,七站八所的负责人和同志们的诚恳务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这是我个人成长的最滋润心田的养分和力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使我受益终生。11年里,是青市人的朴实作风,待人热情的真挚情感,生活上的扶持关照,工作上的诤诤教诲,才让我在风浪中勇往直前,种种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最珍贵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青山绿水思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时光流转,岁月不居,离开青市二十三年了。青市的山,青市的水,青市的人民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青市人民那种无私无我,那种勤劳执着,那种担当奉献的精神,陶冶和净化了我的心灵,青市人民的殷殷深情溶入了我的血脉之中,在这里,我无论用多美的语言,都表达不忘我对青市人民的谢意,无论有多么动听的声音,都诉说不尽我对青市人民的感激之情。忘不了这块给我太多感动和真情的土地,忘不了给我太多的理解,包容和支持的乡村干部,忘不了给我太多关心和厚爱的青市人民!我念念不忘的爱着青市,心里黙黙的祝福青市,衷心祝愿青市明天更加美好!衷心祝愿青市人民更加幸福安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1年10月写于新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