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2021年10月30日,会波书院开馆。金宝先生与上海交通大学曹永康教授一起为书院揭牌,至此正式掀开了书院神秘的面纱。</h5><h5> 会波书院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开江中路389号孙士林宅。从泗泾古镇牌楼进去就能看到安方塔,顺着路继续向前走,就是三座古宅——程宅、孙宅和管宅。三座百年老宅经过修缮改造,被称为“三宅又一生”。现在它们分别为云间草堂、会波书院和“南村映雪”新华书店。在三宅不远处就是编著有《南村辍耕录》的元代大儒陶宗仪、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民国时期报业巨子史量才等名人故居。这些共同构建了泗泾古镇的特色文化街区。</h5> <i><font color="#9b9b9b">会波书院的前世</font></i> <h5> 孙士林大约在民国初年来到泗泾做生意,可算作一位定居泗泾的“徽商”。孙士林宅门前便是泗泾的通货码头,他先后做过干果、茶叶生意,后开了一家米行。</h5><h5> 孙士林是一位有社会担当和影响力的爱国商人。抗日战争时期孙士林积极号召米业同行,并带头捐出粮米,设粥场救济难民,抵抗日军征军粮。他还联合各路商界人士,共同支持办学。</h5> <h5>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孙宅的两栋楼三进院被改建成多个小房间,搬进了十余户上海人家。</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i><font color="#9b9b9b">泗泾旧貌</font></i></h5> <i><font color="#9b9b9b">会波书院的今生</font></i> <h5> 2013年初,孙士林宅所在的泗泾下塘村被列入全国第一批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之一。</h5> <h5> 随后几年,在松江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位于古镇入口的程宅、管宅、孙士林宅三座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宅先后完成了动迁、修缮和业态导入等工作。</h5> <h5> 2018年,三宅改造陆续完工,2019年获得长三角文化空间“最佳文化空间案例奖”。2020年10月荣获“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传统建筑设计项目一等奖,而且是唯一的一等奖。</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r></h5> <h5> 2020年11月开始,金宝博士受到上海交通大学曹永康教授的邀请,多次带领团队前往古镇泗泾实地考察。在松江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两位学者一拍即合,决定将孙士林宅打造成为一个集南北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小观园”。</h5><h5> 金宝博士将其命名为“会波书院”,其名得于在北宋时期建村时名为会波,后在元代,因通波泾、外波泾、洞泾、张泾4条河流汇集于此,改名为泗泾,并延续至今。书院名为会波,是对“千年泗泾”文化的致敬。</h5> <h5> 会波书院是一个两栋三进院落,设有诗人之家讲堂,38亿年古岩炻器馆,“百炼钢”精品画作展,丛文俊书法作品展等。还有小朴农场绿色农食和葫芦烙画手作专区。</h5> <h5> 金宝院长云:古镇泗泾启上海之商脉,延吴淞之文风。名贤巨擘,层出不穷。盛世其昌,文以载道。秉中华之文韵,持松江之圭臬;承文明之薪火,传名士之襟怀。復渊薮之盛,累文华之实;兴教化之举,开时代新风。</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背景音乐《天光霞浦》 ,选自金宝作词、王晨旭作曲的《古调新歌》雅音系列,杨长青倾情演唱。</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