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无意间撒谎,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碑林好家长

<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因为各种原因,有时候会对孩子“撒谎”。虽然家长认为有时候对孩子撒的是善意的谎言,可是谎言终究是谎言,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p><p class="ql-block">第一:缺乏安全感。孩子小时候对于自己是从哪里来的都感到十分好奇,经常会问到“我是从哪里来的?”或者“爸爸妈妈怎么会有我这个宝贝,而不是别的孩子?”等等。因为孩子小,或者因为传统文化对性的神秘,父母可能会碍于尴尬,而告诉孩子说他们是从路边(垃圾堆)捡回来的或者是从石头蹦出来的。这样会造成孩子在亲子关系上的不安全感,会以为自己真是捡来的。实际生活中就有发生,父母对孩子管理太严格,孩子留下“我是捡来的,我去找我亲生的爸爸妈妈了”而离家出走的事件。有时候,孩子会闹的比较厉害,爸爸妈妈,或者家里其他长辈会逗孩子“再闹就把你送人”。其实,孩子哭闹的信号是想寻求关注和爱,想引起家长对自己的重视,可是这样威胁的谎言,不但加剧了不良情绪让孩子哭闹得更厉害,甚至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担心自己不被爱而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p><p class="ql-block">第二:对家长缺乏信任:有时候家长可能为了促成让孩子完成某一目标,比如“你练完琴了就能去玩”“你好好写作业周末带你去游乐场”等等给孩子这样的承诺。有的家长纯粹是骗孩子,练完琴又给孩子布置其他的功课,有的则是有其他事情发生临时变化没有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是如果经常这样,下次再给孩子承诺事情的时候,孩子心理面也许已经缺乏对父母的信任,觉得家里的大人说话不算话。如果孩子一旦发现父母在骗自己,他们会感到失望、委屈、生气甚至会和父母发脾气,最终会对长辈失去信任。</p><p class="ql-block">第三:形成不良的心理暗示:我在接诊的咨询中,就有孩子因为从小顽皮妈妈管不了,就“欺骗”孩子——不听话鬼就来抓你。久而久之,孩子非常胆小,已经青春期了,晚上睡觉不敢熄灯,必须要蒙着被子,后来实在无法承受这样的害怕来做咨询。这样的案例在咨询中并不少见,家长可能觉得这招挺管用,孩子不那么调皮了。可是会发现孩子越来越胆小,甚至面对其他同学的欺负时“逆来顺受”、不敢一个人独处直至不敢正常的社交等。</p><p class="ql-block">第四:形成错误的认知:孩子的世界是一张白纸,家长说过的话、做的事都会留下痕迹。如果家长在一些科学知识上撒谎,比如 “西瓜籽吃进肚子会长出西瓜”等等,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p><p class="ql-block">第五,对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有影响:我们通常讲“言传身教”,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很多习惯都可以在孩子身上找到痕迹。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撒谎,孩子就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以后在与其他人的相处中,孩子就容易出现“撒谎“的行为,会让同伴觉得是不可信任的人而疏远,久而久之,对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孩子虽然是孩子,但是在和孩子的交流沟通中,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承诺孩子的事情要身体力行的完成,如果有特殊情况,要给孩子讲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哄骗孩子,要让孩子在父母潜移默化的教育感受到真诚是受人喜爱和尊重的品质;尊重孩子的感受,用平等的姿态和孩子交流;当孩子任性或者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父母要坚持正面教育,可以采用鼓励、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用积极的态度处理。</p><p class="ql-block">“撒谎”无小事,父母要用“真诚”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堂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