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岁月31

东方博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不知不觉间,时光把我们带进了一九七六年岁末,在与共和国一起经历了载入史册的深重灾难,又共同见证了天翻地覆的国家记忆之后,老天爷又把川汉公路工程即将结束,宣传队随时可能被解散的现实,残酷地摆在了我们面前;那段时间,队里人人情绪波动,个个心事重重,复员军人们,几乎没有其它任何选择,只得重新回到农村再当农民,这是他们那时无法改变的宿命;知识青年们虽然前途未卜,但还有机会和盼头,未来仍然尚可期待;队友陈志平和陶泽铭经原公社和其父单位推荐招工,获得机会,成为了国营大工厂的正式职工,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加入到可以领导一切的阶级中去,自豪地离开了沿溪,到南川和重庆上班去了,在不少人心中激起了无限向往的阵阵涟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当初政工科招我们入队时,曾许下的那些承诺,让大家翘首以盼,望眼欲穿,成为改变知青们命运的最后一线希望。下乡不到两年,又没任何臂膀可以依靠的我,那时心里还残存着西安电影制片厂,随时可能通知我去拍电影的幻想,在不知命运究竟会怎样安排的纠结中彷徨,表面上看虽然显得特别冷静,心里却非常明白,我的归乡之途长路漫漫,未来的人生,还存在着诸多让人想都不敢想的艰难甚至是坎坷,但我作好了回到乡下,一切从头再来的最坏打算。心底始终有个声音在激励我:相信未来吧,苦心人天不负,渡尽劫波心犹在,谁知后笑是何人。</span></p> 各自奔西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当初来川汉公路时,从双路区到公社及大队的各级领导,对县里不经过他们允许,就随意调我到公路宣传队的作法,甚为不满,连我的团组织关系,也是在大队部一再催促之下,前几天才邮寄过来;可想而知,我回公社去的前景并不乐观,但经过下乡一年多来,在艰难处境中磨砺出的坚忍,在复杂社会里锤炼出的强悍,让我有了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和正视淋漓鲜血的勇气!徐宝明后来告诉我:当年大队部实现当初承诺,为宣传队知青们,最后争取到五个推荐上学的名额,拿到全队大会上来讨论如何分配时,我的理智和冷静让他感到吃惊,我首先表态说:应该把机会留给下乡多年的老知青,他们比我们更有资格获得这个机会;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能说出这番话来,让他内心十分感动,因此在心里记了一辈子,如果这件事没有他再次提起,我也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那时的我确实真诚地认为:下乡才一年多的我,没有资格去与具有真才实学的好友,以及队里如邓云瑶大姐那样的老知青,去争这个本该属于他们的难得机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九七七年元旦节,是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状态中度过的。宣传队通常的晨练、排练、劳动、演出等日常工作,过完节后,就全部自动停止了,那些无所事事的日子很是难熬,连书也看不进去,在人心惶惶中,度过了十多天后,队里才宣布了民工大队指挥部,《关于解散川汉公路工程丰都县民工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决定》,决定中对宣传队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赞扬,夸我们是活跃在川汉线上的一支文艺轻骑兵,为川汉公路建设立下了不可忽视的功劳。陶老师还没宣读完这不长的文件,就有女生忍不住抱头痛哭起来,有几个男生忿忿不平地说:凭啥子噻,辛辛苦苦卖了一年多的命,就这样把我们打发了!他们还想去找隆指挥长作最后的申诉,我知道,这些努力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宣泄一下情绪而已,因此也懒得参言,只好默默回到寢室,开始收拾行李,作好了随时离开的准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最终宣布解散决定前,队里就已经将五个推荐读书的名额,落实到了五位下乡超过两年的大龄知青头上,很多人原以为,知青们会因这杯水车薪的名额,争得头破血流,甚至是吵架割裂,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在我们中间发生,谁也没有想到,这帮小知青们,居然会在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重大机遇出现时,表现得如此理智和团结,不仅没有因为这件事吵吵闹闹留下人生的遗憾,反而将队友们患难与共的友谊,珍惜保持到今生今世,在那充满斗争的特殊年代,这是闪耀着人性光华,特别值得我们骄傲的一件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徐宝明经基层组织层层推荐,顺利进入到四川音乐学院,师从名师学习长笛专业,毕业后回到涪陵地区歌舞团,专心致志地从事专业音乐工作,直至退休才回重庆定居;其余那四个师范学院的名额,毫无争议地落在了邓云瑶大姐、王幼萍、黎安丽、张智力四位下乡多年的女知青们身上;后来她们大多数人都把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崇高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桃李满天下。还有些队员如胡建设等,在宣传队散伙后,立即被新成立的涪陵地区歌舞团,纳入麾下成为了专业演员;我和李世科、余晓灵、周明、余勤、秦光选及蒋士娅、王薇、左汝慧、潘利民、徐利、李秀平、冯洁玉等等,默默承受了大队部的遣散,带着无限的眷恋,相约离开了曾经留下我们青春足跡,让人魂牵梦绕的石柱沿溪,去重新面对人生那些未知的严峻挑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能在人生最无助的艰难时刻,在川汉公路上,有缘结识这些奋发向上的青年,才华横溢的师长,不惧艰险的民工,宽厚质朴的乡民,务实兴邦的领导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幸事。这也是我与很多人不一样的知青生涯中,一段令人难忘的如歌岁月,它好似暗夜迷途中燃烧的火炬,人生长河上破浪的舟楫,给曾经无望挣扎的青年撑起了脊梁,带来了希望,赋予了勇气,扫清了迷茫。成为我即将再次面对那些寒夜里,温暖心灵的篝火,指引方向的北斗,披荆斩棘的斧钺,暗渡苦海的领航,洞悉世事的炬目,放飞心灵的翅膀,青春岁月的挽歌,自强不息的力量!让我无所畏惧地在广阔天地里,象海燕一般迎着暴风雨自由飞翔,再次获得了继续的知青生涯中,那段更加精彩纷呈的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21年10月26日于重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背景音乐《祖国不会忘记》由本文中原川汉公路工程丰都县民工大队宣传队队员余勤一人用电吹管吹奏,配乐,合成而独立制作完成,致谢原作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