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是否有窍门》作者:童自荣

英子

<p class="ql-block"> 朗诵是否有窍门</p><p class="ql-block"> 作者:童自荣</p><p class="ql-block"> 朗诵:英子</p> <p class="ql-block">朗诵这件事是否有什么窍门?我坦言,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得下功夫,不可投机取巧,走什么捷径。</p><p class="ql-block">说起朗诵,我首先会想起焦晃大师哥的教诲,他语重心长又中肯地告诫朗诵艺术爱好者,务必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学习表演艺术,能做个演员最好。是啊,我们吃不懂表演而自以为是的亏真不是一天两天了,上了台不知去干什么。我有过这样的苦恼,相信许多人亦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差不多2004年退休之前那几年,我才渐渐加入朗诵的活动,于是断断续续有了一些舞台上的实践,深感朗诵和棚里配音还真不一样,必得bìděi直面观众。体会当然有一些,更多的则是失败的教训——我把平庸之作亦视作失败。</p><p class="ql-block">想起二十年前,我第一次策办《向往崇高》音乐朗诵会,力邀上戏大师哥王洪生朗诵范仲淹的杰作《岳阳楼记》,也是第一次聆听他表演。没想到他朴朴实实不事bù shì雕琢的朗诵,令全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朗诵结束谢幕,不但底下掌声喝彩如潮,还不让他下台,非要他再来一个不可。一个小小的朗诵居然能取得这般的轰动效果,那真叫一个绝,也令我敬羡不已。可惜,我们这位尊敬的大哥从此不再踏上舞台,也拒绝参加任何社会活动。</p><p class="ql-block">上两个月参加过一场庆祝党100岁生日的大型朗诵会——“曙光”。在候场室里,我们一些上戏校友情不自禁有过一些讨论,且越聊越热烈。我们都有共识,现在的朗诵现状,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必要好好坐下来,认认真真平心静气地展开讨论和研究。比方:什么样的朗诵才是美好的、打动人心的朗诵?那种大喊大叫的朗诵是否可取?还有朗诵者本人主观上也知道应当调动真情实感,然而实际上都陷入挤感情、表情极夸张的境地,如此不由衷令他自己、台下观众都很痛苦,等等。</p><p class="ql-block">朗诵并不简单。张张嘴,声音响亮,台词又滚瓜烂熟即可搞得好朗诵吗?我的意见是:现在是到了对朗诵艺术认真开展讨论研究的时候了,希望市里的朗诵协会注意到我们的呼声。</p> <p class="ql-block">还有几点积累的心得,不怕大家见笑,也一并在这里摆摆龙门阵,开个头。</p><p class="ql-block">首先,参加朗诵,只要有可能,要尽量由本人来挑选作品。我现在特别有欲望朗诵散文诗《泥巴》——颂扬我心仪的土地、乡村和我的衣食父母,因此有机会我就会主动推荐。当然,很多时候实现上述主动性并不容易,面对一份比较陌生、离自己又有些距离的材料,至少要反反复复阅读和思考,和塑造角色一样,找到令自己有触动的点,才能有欲望和冲动,激情走上舞台。</p><p class="ql-block">其次,在后台酝酿,尤其上得台去,建议一定要获得一个松弛的状态。我在回忆邱岳峰大师的特点时,就特别强调邱老师在棚里录音时的那份松弛。其实不管在录音棚,或是在台上演戏、朗诵,演员之从容不迫,都是大前提。若你在台上松不下来,心狂跳不已,你脑子里一定会一片空白,哪里还有什么一个个画面出来帮助你入戏、出激情啊!台词即使一字不错,那也是苍白机械、索然无味的,声音也会涩涩的,极不自如。</p><p class="ql-block">再其次,当然是要动感情了。这个道理都懂,自己感动了,才能打动底下的观众。但我们往往容易本末倒置,功夫下在马上把台词背下来,或是如何处理作品上。所以这个问题是需要经常在工作过程中提醒的,我自觉当我动了感情了,其他一些不足都可为人所忽略,哪怕你声音状态再不理想,观众亦会被你吸引过去。</p><p class="ql-block">还有个小建议:你可多注意和使用自己的胸腔。不管唱歌、说话都能有胸腔的支持,让声音就是从胸腔里发出来,让你的低音有水分、有磁性,而顶上去的高音又丰满,那一定会有一种特殊的效果,不妨一试。</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专业的、业余的朗诵爱好者一起讨论,一起合作努力,把朗诵艺术专业推进到一个更加有力更加健康的境界,愿朗诵艺术之花灿烂辉煌、遍地开放!</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童自荣,1944年1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男配音演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