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作文教学路漫漫,喜进修送教正进行——2021年磐石市进修学校初中部送教下乡活动

赵聪

<p class="ql-block">  金秋暖阳,驱散秋日风雨寒凉。为促进吉昌中学语文教学发展,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多渠道培养基层教师的专业素质,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近日,2021年磐石市进修学校初中送教下乡活动在吉昌中学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  本次送教活动由初中部王瑞主任带队,并以专题讲座和示范课的形式,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及习作练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指导。</p> 示范课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示范课,是徐静老师的“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致文”——学习抒情的作文课,围绕语文课本的经典名篇为分析例子展开教学,总结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循循善诱,引人入胜。并且学以致用,训练孩子们的写作与思考能力,<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一句话——一段话—一个片段。</span>整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情景导入再现,教师点评恰当而鼓舞人心,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切身体验情感。课堂充满激情活力,任务落实到位,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使课堂成为我们学习、领悟和提升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示范课,是磐石市第三中学马晨飞老师执教的作文课——议论文习作“观点要明确”,马老师的这节作文公开课,为吉昌中学语文组老师们以后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马老师课堂大气,语言风趣幽默,铿锵有力,举止投足,充分体现了教育大师风采。这节课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落实的非常好。导入非常新颖简洁,利用本册学过的三篇议论文《敬业与乐业》、《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说出这三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并与题目之间的关系,这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每个教学环节,给人行云流水的感觉。教学过程设计精当,结合一些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提炼观点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带领同学们总结出议论文对观点提炼要正确、鲜明、深刻、新颖,并且学以致用,训练学生多角度提炼观点,课堂充满激情活力,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小组合作探究分工具体,学生乐学、自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p> 说课评课 <p class="ql-block">  评课由磐石初中部教研室王主任主持,首先是两位老师说课,说课和评课环节,两位授课教师谦虚求教,评课的老师们畅所欲言,交流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也表达出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如何提高自己的想法与希望。总之,参加了这次活动,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多些这样的学习机会,使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专题讲座 <p class="ql-block">  随后王瑞主任给我们带来了充满激情,情真意切的作文教学专题讲座,精彩的讲评,高屋建瓴、内容丰实,并对我们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希望:</p><p class="ql-block">1、语文教学要扎实、充实、丰实、务实;</p><p class="ql-block">2、作文教学是训练中完成的,培养孩子由感知到提升的一个过程;</p><p class="ql-block">3、实践性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要在实践中提升,平时要注意典型教材与案例的选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4、注意教学资源选取的示范性,提高教学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规范与引领。</p><p class="ql-block">5、作文教学要化难为易,学会分解任务,从片段入手到整篇文章。加强基础训练,作文教学要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主线。在写作实践中提升,在写作训练中强化。</p><p class="ql-block">6、教学时要面向全体,提问反馈要照顾更多的学生,兼顾各个层面。点评要有针对性,针对习作内容和形式来评价,抓住关键点来剖析,点评要有鼓励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p><p class="ql-block">7、针对两节作文课,王主任指出:作文教学的典型性可应用于其他课型,这种设计与模式对于语文教学有极强的启发性。</p><p class="ql-block"> 王主任的讲座理论有高度、剖析有深度,让我们意犹未尽,感受到无穷的专业文化精髓。</p> <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引领了教师在学习中提升,在实践反思中领悟,在互动交流中进步,从而推动了吉昌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p>

教学

作文

学生

老师

示范课

评课

初中部

中学语文

专题讲座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