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包子情节。</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生活在南方的人,但却有一个包子情节,小时候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我刚上小学,每天清晨都同母亲一起去上学,因为母亲上班的中学和我走的是一条道,上学要路过糸马桩的一个包子铺,母亲有时会给我买一只包子吃。包子铺的名字我从未注意,只记得铺子的左边是国营红光百货商店,我们叫它红光铺子,我常去那里买文具,夏天常买薄荷糖。右侧是一家理发店,理发店最吸引我的是,每当夏季来临,店里的徒弟就会坐在墙角,用手有节奏的拉动一根绳子,绳子经过滑轮牵动着吊在房顶的几块大木板来回摆动,就象大扇子扇起阵阵清风,小孩子喜欢站在理发店的门口看希奇,顺便吹一点凉风。</p><p class="ql-block"> 我最感兴趣还是包子铺,大油桶改造成的炉子上放着竹子做的大蒸茏,上面堆成小山般的面食,其中大部分是包子,也有一些馒头。直到现在,南昌的吃早点面食中首选是包子,吃馒头的比较少。</p><p class="ql-block"> 在三年困难时期,包子算是食品中的奢侈品了,原谅我对包子的具体价格已记得不清了,但还记得是很贵的,好象开始的价格是一毛多一个,价格几乎是一天一个价,天天涨,最贵时到了一元多一个,买包子的人就少了些,当时买包子的是要排队的,很守纪律,交了钱,拿着票,站队领包子,自己用摄子或亲自用手挑,但是不能翻动,所以拿包子前必须看清楚,其实包子里的肉多少是看不出来的和包子大小都差不多。记得我选包子时也有一点战战兢兢的感觉。一般人就买一只包子,买二只的很少。后来包子的价格天天下跌,最后是5分钱一个,买包子的队伍也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包子情节的起始。</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家下放到了永修县的白槎公社。我则去了距离我家六十余里的共大读书。有一次,天不亮就从学校起床,到县城里排队买票,乘车到白搓已经是中午二点钟了,精疲力尽,肚子很饿。在国道边转角处,有阵阵香气传来,我走进小歺馆,用六分钱买了两只菜包子,热腾腾的包子味道非常好,多少年来我常常回味那两只菜包子的味道,现在想起来,觉得包子的馅应是腌过的青菜,经过猪油炒后,才会如此之香。</p><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后,我下放到新建县乐化公社的一个知青点。每年都会有几次杀猪的日子。那个年代,没有冰箱,三十几位知青要设法在几天时间里把一整头猪解决掉,除了吃红烧肉之外,做一些肉包子也是个办法。那是我这辈子吃的最美味的大肉包了。青年点的会计″老马"算是面点大师,做的包子不但个大而且馅多,味道也极佳。后来,我们青年点的同学也常常回味知青点的大肉包。</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日子,我去过不少包子颇为有名的城市。品尝过扬州的包子,南京的大肉包,上海城隍庙的小笼汤包,讲实在的这些包子味道再好,也没有当年糸马桩街包子铺的包子那样印象深刻,也没有我当年在白槎的国道旁的小歺馆的菜包子有味道,更没有我们知青点的大肉包值得回味。</p><p class="ql-block"> 近段时间,我开始自己做包子,开始做得有些不太满意,现在水平还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