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王山,位于沅陵县杜家坪乡管辖,主峰亳南界海拔1166米。山中的蜂子洞林场有野生植物20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如:银杏、马褂树(鹅掌楸)、红豆杉、香榧等等,山脊上还有四叶珠、叶下红等名贵药材和红皮紫荆、青岗栎等珍稀植物群部落。地表水质量和土壤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有生态王国、物种天堂之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国家三级保护野生植物:红皮紫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国家三级保护野生植物:青岗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鹅掌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珍稀野生植物:红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珍稀野生植物:红豆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名贵药材:叶下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名贵药材:四叶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7年秋季至2019秋季,我先后三次从柳林十八怪的黄龙潭起步,穿越大王山蜂子洞林场亳南界至聂溪冲。尽管每次走的是同一条路线,但是,每次的感觉、视觉都不一样。每当翻越大王山亳南界走出这片森林王国时,总是让我依依不舍、恋恋不忘。于是,又在心里给自己许下一个愿望——明年还要再来一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2017年10月2日,我和沅陵酉沅户外徒步队的13名精英队员,第一次凭借一张纸条上写下的几处地名,冒然穿越大王山,揭开了森林王国的神秘面纱。那一次,山林中雾气腾腾,树叶还没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2017年11月11日,我带领沅陵酉沅户外徒步队的14名队员,第二次穿越大王山,那一次,虽然没有太阳,但不像第一次那样雾气腾腾,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王山层林尽染的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2019年11月10日,我和三哥带领沅陵酉沅•山水户外的15名队友第三次穿越大王山。那一次,天气晴朗,林中飘飞着黄蝶,满地都是胭脂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从上面三次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穿越大王山时,在同一处拍摄的照片中,您一定也体会出了大王山不一样的视觉、不一样的感觉和不一样的景色了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其实,徒步穿越大王山的户外线路有很多条,不仅仅只是穿越大王山至聂溪冲这一条路线,只不过是我们不知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11月7日,沅陵酉沅·山水户外俱乐部的七名队员,在一位曾经在大王山蜂子洞林场工作过的队友的带领下,开辟了一条新线路——柳林十八怪黄龙潭穿越大王山至新屋场。全程无人区,沿途经过:大王山——老屋场——纱帽顶——纱帽尖——蜂子洞林场——新屋场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下面这个视频就是这一次登山穿越大王山的实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一次穿越大王山,和前面三次一样,也是从柳林十八怪的黄龙潭起步,首先登大王山主峰亳南界,感受一览众山小的那种欣喜之情,享受欣赏红皮紫荆的那份心悦之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黄龙潭一起步,就是一片杂树林。这天的天气也很好,秋高气爽,天空蔚蓝。虽然是时处秋末冬初之时,由于有暖阳普照,给人一种温和舒适的感觉。路边林中本来已经枯黄的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也显得格外地璀璨夺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穿过这片林子,是几座没有树木只有茅草的山包。茅草也已经枯黄,一片金色,如同江西武功山秋季的金色草甸。站在这几座山包上环顾四周,空旷无际,辽阔无垠。眼前山包上枯黄的茅草、茅花随风飘荡,如同一波又一波的金色麦浪。远处延绵起伏的群山层层叠叠,与蔚蓝的天空相连,气势磅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越过这几个金色的茅草山包,就是没有尽头的树林。行走进杂树林中。缕缕暖阳光透过树枝、透过零零星星飘飘欲坠的黄叶照进树林,给人一种十分明亮爽朗、温暖柔和的感觉。林中地面上那层层厚厚的红黄混杂的落叶,让人下意识地认识到已是秋深秋浓、秋末初冬的时节了。浓浓的秋韵加上落叶的飘香,不由得你不心旷神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沿着林中洒满落叶的通幽小径前行,不知不觉到达大王山主峰亳南界。这里是红皮紫荆树、青岗栎树等树群部落,红红的野生落叶红皮紫荆和野生常青青岗栎树的绿叶,把大王山的主峰亳南界装扮的五彩缤纷,就像一支自然神笔作就的一幅绚烂、靓丽的风景图画。于是,刚才一路走来看到片片落叶时,心中油然而生的那份沉思与淡淡地忧伤之绪刹那间抛向了蓝天,剩下的只有愉悦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这里再往前走一段,就到了与前三次走的路线分道的地方了。分道后,一切都是未知。带路的队友也是几十年前走过,这条路线在他的脑海里仅仅只是一个模糊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既然脑海里有模糊的记忆,那就毫不犹豫地朝模糊的记忆里走。天气这么好,可以目测千里,只要大方向不错,凭多年的户外经验,就能走出大山,到达预定的目的地——新屋场村。大家意见一致后,沿山脊前行。没走多远,就站在了前三次路线对面的山岗上了。放眼望去,惊叹不已。如果不是今天分道走新路线的话,怎么也想象不出曾经走过三次的山坡竟然是如此的雄浑伟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继续前行的不远处是预定要经过的地方——老屋场,这是第一站。虽然叫老屋场,却没有任何有人居住的痕迹。从取名的字面上分析和地形来看,这里很久以前是有人居住的。我猜想:我们今天穿越的最终目的地是新屋场,也许现在新屋场居住的人就是从老屋场这里搬过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屋场,是一块很大的平地。平地上长满了知名与不知名的树木,树叶已全部飘落,树下的平地上厚厚一层眼花缭乱的落叶,脚步没向前迈进一步,树叶都会发出“咔呲咔呲”的声响,就像是行走在雪地里那样,蛮舒适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穿过老屋场平地,来到一个山岗上。领队的队友遥指正前方远处的两座尖山说:那座矮些山叫纱帽顶,高些的那座山就是纱帽尖。我说:那还是不远呢,我们走到纱帽尖吃中饭。领队的队友笑着说:看起来是不远,走起来可以几个小哦。其他队友相互看了看后,都说:再远也要爬上纱帽尖吃中午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老屋场到纱帽顶,一上一下要翻越好几个小山包。不过,沿途的风景还是挺不错的。琳琅满目的树林,遍地胭脂色的落叶,红红的野果,蓝蓝的天空,暖暖的阳光,柔柔的山风,悦耳的鸟鸣……让我们爽目爽心又爽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山脊上树木都是畸形怪状的,就连松树都被风吹变了样,被雪压变了身躯。看,这两棵松树,一棵竟然变成了婀娜多姿纤细苗条的杨柳了。另一棵呢,居然像一条盘龙,离地面一米左右盘成了一个大圆形。这样的松树,我想朋友们一定很少见到吧。可见,松树的生命力强悍得让人无法去想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个半小时后,登上了纱帽顶。我们放下背包,坐在林中的落叶上小休,补水补充能量,各自取出携带的零食水果一起分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纱帽尖还在前方,还要翻越几个山包才能到达。我们在纱帽顶小休后,只好又继续前行。虽然是一上一下,但山脊上还是有路可寻的,而且风景也很迷人。地上的落叶是胭脂色的,树上的叶子有黄色的、红色的,也有绿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五彩斑斓,璀璨耀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边爬山,一边欣赏这深秋时节层林尽染中混杂着满树碧透的奇风异景,即饱了眼福,也盈满了思绪:眼前这些黄绿相间的树叶,在轻风的吹拂下,悠悠飘下,透着阳光的暖意安详地睡去。这不正是“生如夏花之绚烂、去若冬叶之静美”的境界嘛?目睹这大自然的神奇,不得不让人们惊叹它们由生长到死亡无惧生命的那种洒脱与坦然。不得不领悟它们的生命力由弱小到强大的那种顽强与不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行走在这山脊上的秋林中,枝蔓间飘落下来的每一片叶子都是那么地暖意多姿,流泻下来每一缕阳光撒了一地的明媚。秋末初冬,虽然没有春日的勃勃生机,盛夏的浩荡热情,却承载着别样的一份美丽:舞动的叶子,独有的妖娆,即使凋零,也要展现出凄美而倔犟的唯美姿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翻过了几座山头,登上了纱帽尖顶端。队友们放下背包,尽情地感受着暖阳带来的舒适与惬意,享受着秋末冬初时节的这份美丽与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站在纱帽尖顶端的感觉是:纱帽尖、纱帽尖,离天只有三尺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爬到一棵叶子散尽的树上,回望我们已经走过的路程,翻过的山头,那远处群山最高的亳南界已离我们很远很远了。我们所走过的山脊,宛如一座弧形的天桥呈现在眼前。再环顾四周,群山巍峨,跌宕起伏,排列有序。具有一种“五岭腾巨浪”的浩瀚无垠之气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在纱帽尖的林中吃过自带的干粮后,稍稍休息了一会儿,开始下山。和刚才走过来的路一样,依然是沿山脊而下。山脊上的风景,依然还是那么让人迷恋得不想这么快就离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那些萧疏在地的树叶,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这是一份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洒脱和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不管是飘落在地上的叶子也好,还是暂且还挂在树枝上红叶,每一片都是由雅气十足的淡淡绿芽开始,最后才成为眼前这种红叶的,这是它们生命结束之前的灿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时光在天地之间交替,岁月在尘世之中轮回。春夏秋冬,花开花谢,寒来暑往,云卷云舒。恰似一种神奇魔幻的力量,主宰着千变万化的季节变换。每一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不同的使命:秋天的辉煌,是对春天精耕细作的回报。冬天的纯粹,是对夏天热烈奔放的尊重。树叶在敛尽大自然的繁华之后,归隐大地,是大自然对它们的生命在放纵性情后所做的沉淀和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越往下走,绿色的树叶在不经意间多了许多。山路也在不经意间越来越没有了痕迹。走着走着,竟然找不到山路的一点痕迹,钻进了一片密密麻麻望不到尽头的山竹林中。大自然也真是有趣,刚才还让我们在光彩夺目的山脊秋林里行走,突然之间就让一片竹海把我们淹没,分辨不出东南西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既然钻进了“死胡同”,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强行往前钻,非得把“死胡同”钻成“活胡同”,总不能让这一片竹海把我们困住。否则,就算是往回撤,也得在大王山过夜。在这片竹海里强行摸索着钻行了近四十分钟后,总算是钻了出来,山路又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脚下。也许,这是大自然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钻出竹海,又回到了迷人的山脊秋林之中,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前方的路不知道还有多远,太阳已经开始西下,蜂子洞林场的旧址还没到,那最终目的地新屋场村就更远了。能否走得出这片森林,就看我们所有人的运气是不是能不走错方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说来也怪,还真应验了我们这里的一句俗话:担心什么,偏偏就会来什么。前方的山路在一个小小的山包处又没有了痕迹,森林也变得高大密集了许多,遮住了西下的阳光。我们面临着是从山包的左边前行还是从山包右边前行的决策。山包的左边是直线下降,右边是斜坡延伸。领队的队友对这一段也完全没有了记忆,只是对我们说好像是从左边之下。没办法,我们只能姑且相信领队说的,从山包左边直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边走边想,总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当下到山坡百多米处时,我终于忍不住说了出来:三哥,我觉得不对劲儿呢,你爬上树去辨别一下大概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听我这么一说,其他队友也觉得不对劲,都停了下来。三哥在老胡的帮助下,爬上一棵大树辨别方向。他看看后,对我们说:方向错了,赶紧撤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得到了三哥的肯定后,我们原路返回到山包前,从右边穿行,这时已经四点多钟了。而前方根本就没有路,只能强行摸索着往前走。我们所有人的干粮也吃完了,水也喝光了,几乎是水尽粮绝。而就在这时,一阵晚风吹过,带来了野生猕猴桃的香味儿。我抬头向前看去,果然发现不远处挂着几十颗已经熟透了的野生猕猴桃。我赶紧呼唤大家,每人摘下几颗充饥解渴。看来,大自然还是眷顾着我们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强行走出这片杂草丛生布满荆棘的杂树林,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山路的痕迹。我们沿着这似路非路的痕迹前行,不一会儿,走进了一片楠竹林里,楠竹被大雪压倒了一大片,横七竖八,挡住了的去路。领队的队友大声对我们说:这就是当年蜂子洞林场的工作人员栽的楠竹。听到这话,大家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终于到了蜂子洞林场旧址了。可是,面对这片横七竖八的楠竹林,我们又不知道是该往上走呢还是往上走。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三哥果断作出了决定:时间不等人,不能再犹豫了,我们往下走,我走前面,大家小心一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万万没想到的是,我们又与蜂子洞林场旧址擦边而过,本应往楠竹林上面走的,我们却选择了往下走。没走多远,便是悬崖峭壁,这时已经五点多钟了。眼看天马上就要黑了,大家难免有些着急。如果天黑之前找不到路,尽管我们都带了手电筒,面对脚下的悬崖峭壁,也不敢冒然行进,只能在这山中露宿了。看到队友们心急低落的情绪,我赶紧对大家说:两人一组,相互呼应,分头行动找路。恰恰就在这个时候,我的手机也因为没电而自动关机了。遗憾的是这一段关键的时刻,没能留下任何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就在天即将断光之时,听到了三哥大声的呼喊:快下来,找到下山的路了。这真是传来的一个喜讯,所有队员齐声欢呼了起来。只要找到了路,就可以用手电筒照明下山,走出森林。分头找路的全部队友向三哥发出喊声的方向聚集,来到了下山的小路上。路旁又刚好有一股小小的流水,大家也顾不了那么多,先解渴再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条小路是当年蜂子洞林场护林巡山时走的,已经很多年没人走过了。我们刚刚走到从蜂子洞林场旧址下山的大路时,已经看不见了,只好取出携带的手电筒照明。一个半小时后,走出了森林,到达新屋场村。村子里早已是灯火通明,我们一直悬在心中的“石头”这才落下地,本次穿越大王山的活动也有惊无险地落下了帷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王山,我还会再来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