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培计划”贵港市统筹项目语文学科国家统编教材及课标专项培训(初中)

流浪花瓣

<p class="ql-block"> <b>风景在路上 研思促成长</b></p> <p class="ql-block">制作:第二组 日期:2021年10月22日</p> <p class="ql-block">  培训第二天,伴随着浓浓秋意,我们继续学习之旅。</p> <p class="ql-block">  一、精彩纷呈的专家课堂</p><p class="ql-block"> 10月21日上午讲课的老师是谢小妮,她是贺州市平桂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初中语文教研员、广西中小学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  谢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研究功底,课堂内容既接地气又精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谢老师用鲁迅的作品深入浅出地分析单元首篇承担的教学任务,学员们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听课做笔记。</p> <p class="ql-block"> 下午是广西语文特级教师王丽波老师的课,她用温和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上了一堂《初中语文阅读及思维能力培养》的课。</p> <p class="ql-block"> 10月22日上午,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作协会员、诗人作家何郁给我们上了一节课:《新课改形式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思考——以古诗文教学为例》。何老师以教材某一单元为例,指导学员如何做单元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何郁老师以中考的一道古诗题为例,指出古诗阅读教学中存在“讲不透”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10月22日下午马国军专家给学员们做题为《文本解读: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的精彩讲座。</p> <p class="ql-block">  二、精神抖擞的学员风采</p><p class="ql-block"> 图为第二组学员课堂主持风采。他们分别在每节课开始前向大家介绍专家,下课前对课堂做了学习小结。</p> <p class="ql-block">  学员认真听课</p> <p class="ql-block">  课间学员们虚心请教。</p> <p class="ql-block">  休息时间,学员向何郁老师请教教学中的困惑,何老师耐心地解答。</p> <p class="ql-block">  三、获益匪浅的学习体会</p><p class="ql-block"> 梁晓萍(港南一中):听了谢老师的课,收获很大:所有的教学都要切合学生的基础,要反复认真阅读文本,时常引导学生写随笔,带着学生幸福愉快地玩语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永金(桥圩五中):今天非常感谢谢老师,用她的真诚跟我们分享了她的乡村教师成长记忆和对鲁迅文章解读的指导。</p><p class="ql-block"> 谢老师主要是用鲁迅先生的作品,对初中阶段散文小说,议论文,从教学目标设定到教学环节的设计给予指导。她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课文,以课标要求为指导,根据单元导读、预习提示、课后练习来制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从阅读方法的指导到阅读体会的表达,从感知文章内容到理解文章意蕴,再到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教学目标层级推进,在她解说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我听到最多的是一个“玩”字,她让学生在课堂上“玩”课文,在“玩”中提升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中感受到了语文带来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秋天因为有了收获而美丽,笑容因为有了幸福而美丽,今天我们的学习因为有了谢老师而美丽!希望我们在谢老师的引领下,像她一样“敬畏语文课堂,做幸福的语文人”!</p> <p class="ql-block">  廖美英(东津一中):今天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何郁老师的讲座。何老师以古诗文阅读教学为例,提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文本解读不透彻、碎片化,没有独到的发现,欠缺单元教学设计等,并用实际的课例,逐一告诉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何老师的讲座,帮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有观念的洗礼,理论的提升,有知识的沉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收获颇丰。听了这个讲座,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多读书,才能读透教材,读懂作者,才能精准地理解课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文章要有独到的发现;要先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再做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秋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更是个收获的季节,感谢上课的老师们,让我们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陈燕玫(八塘一中):马国军专家的讲座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 语文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二、文本解读的能力决定语文教学质量;三、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四、教什么――文本解读。他指出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随意化、点状化、两极化的现象;也指出了文本解读存在:过程倒置、有人无己、重心不当、固化少变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马专家从以下三个方面教语文老师们解读文本的方法:1、释义;2、解码;3、评鉴。从这三方面来解读文本,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真正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功能。他以《一片槐叶》《散步》《列夫.托尔斯泰》为例,理论结合例子,使在座的语文教师们听得津津有味,醍醐灌顶。他们一边认真听,一边反思自己的教学,感到平时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今天马老师的讲座无疑是给在座的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作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给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此讲座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解读文本之路;又如一缕阳光,拨开了我们对文本解读的迷茫;还如一场及时雨,给在文本解读上饥渴的我们带来了滋润。此讲座精彩!实用!给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素材提供:梁晓萍 张永金 陈燕玫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廖美英 罗带芬 蒙艳丽 </p><p class="ql-block">编辑:宋庆姨</p><p class="ql-block">审核:卢伟莲 李心波 杨向威 </p>

语文

教学

老师

文本

解读

学员

讲座

我们

何郁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