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圃拾趣

孤云出岫

艺圃是苏州现存明式小园林的代表,位于苏州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为袁祖庚醉颖堂。 艺圃的第二任主人是文徵明曾孙、天启年间状元、大学士文震孟。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姜埰因直言政治,触怒崇祯皇帝,谪戍宣州卫(今安徽省),未至戍所而明亡,于是辗转寓居苏州。成了艺圃的第三任主人。 先抑后扬,曲径通幽处,传统的构园手法。 园内水池居中,池北延光阁横跨水面,颇为大气。 一圈走马观花后,有幸得遇徐老先生正在为游人讲解,老先生已八十二岁高龄,精神矍铄,旁征博引,幽默健谈,不由伫足聆听,且随先生回到古时,感受明朝遗老遗少的愁怀。 徐老先生多年致力于对吴文化的挖掘和弘扬。 走过门厅是个小院,靠墙置几块湖石,种一棵枫树、一棵黑松,树下杂栽麦冬、鸢尾、杜鹃等花草。点缀得清新淡雅,小巧精致。 经老先生指解,左右两湖石小件,酷似憨熊🐻与大象🐘,别有一番情趣。 憨熊迎客有缘到 吉象送宾余韵还。 听先生讲解,不得不对艺圃的第三任主人姜埰作一番了解。 姜埰(1607—1673)明末清初学者。字如农,山东莱阳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以弹劾权贵,受廷杖入狱,谪戍宣城卫。 明亡后终身以明代遗民自主,不事清廷。其子安节、实节也继父志,终身不赴科举。坚守气节、风骨卓绝。 思嗜轩,老人自有一番见解,姜埰食红枣以表对前明的一片丹心,志坚如核。红枣民间又称“红心果”。 扶桑正艳。 据徐老先生介绍:乳鱼亭为苏州园林中唯一明代遗构的亭子,尤其珍贵的是在斗拱、月粱、坊和天花板上,有造型独特的三爪虬龙图案,更为别处所罕见。 正厅挖井,极为罕见,世纶堂的这口井自然有了玄机。 老人说这叫“饮水思源铭君恩”,姜埰依然心里挂着当年的崇祯帝。但在清朝“文字狱”的高压下,便说此宅五行缺水,故开此井。 响月廊斜对园东之旸谷书堂。旸谷为日出前隐伏之处,向月则月尚未出,日月相加为“明”。东、西二处建筑之命名,寄托着园主人对明皇朝的向往。“响”假借“向”,为掩人耳目。 旸谷书堂,推窗西望响月廊,清池碧荷入眼来。 响月廊畔太湖石,美女拂袖半遮面。 延光阁驾水而筑,阁下有水潺潺,冬暖夏凉。临窗凭栏,绚风惬意,解人心怀,凭栏而望,一收园中美景。宽大的临水和合窗口开阖自如,阳光充足,空气流畅。 品茗会友,赏景休憩。 此金山石条位于延光阁北,据先生推断为艺圃初期古件,在延光阁未建时,此处为池塘堤岸,犹存当年为撤栏留堤的石槽。 朝爽亭位于假山之巅,为全园最高处,周围古木葱茏,山石嶙峋,环境清幽,景色宜人。 朝爽两字,实际上是“大明”两字分别加了“+”、“×”而已,暗寓了“大明”受到“+”、“×”(显然是喻指刀斧凿痕等暴力)的钳制,表明了园主对“大明”的怀念以及暗示了艺圃属大明河山的意愿。 浴鸥院是艺圃的精华所在。高墙耸立,藤萝密布,门上隶书砖雕浴鸥二字,石板桥引路,溪畔幽见苔迹。极具画意。板桥把院里院外气韵相连,粉墙如屏风隔而未断。 长蛇🐍吞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