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19日,我校开展了语文组公开课教研活动。此活动是我校骨干教师公开课示范。</p><p class="ql-block">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p><p class="ql-block"> 授课教师:王一琪</p><p class="ql-block"> 此次公开课,王一琪教师给我们带来的授课内容是人教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p> <p class="ql-block">授课过程:</p><p class="ql-block">一、复习导入,奠定基调。</p><p class="ql-block">(白板出示词语,生齐读)</p><p class="ql-block">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本课,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段落结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p><p class="ql-block">2、现在同学们回顾一下,难道课文仅仅如题目所写,只写了圆明园的毁灭吗?还写了什么?</p><p class="ql-block">(学生边读边思考)</p> <p class="ql-block">二、领略辉煌,直面毁灭,激荡情感。</p><p class="ql-block"> 过渡: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尘封的历史,走进《圆明园的毁灭》。</p><p class="ql-block">1、再现辉煌,深化情感。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人间天堂;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人间奇迹。这个被喻为人间天堂,人间奇迹的就是我国清代皇家园林,就是举世著名的——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昔日又是怎样的一番容颜?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二到四自然段,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什么?</p> <p class="ql-block">通过朗读,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在交流中分享。</p><p class="ql-block">(学生举手,交流汇报)</p> <p class="ql-block">交流结果如下:</p><p class="ql-block">①精巧布局;</p><p class="ql-block">②宏伟建筑;</p><p class="ql-block">③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3、直面毁灭,激荡情感。</p><p class="ql-block">(1)思考:侵略者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p><p class="ql-block">(学生回答有:愤怒、憎恨、惋惜。)</p><p class="ql-block"> 师指导朗读:带着这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一段。</p><p class="ql-block">(2)品读课文:把“闯进” 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任意”等词删掉,行不行?为什么?</p><p class="ql-block">(3)用“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毁灭圆明园的经过。</p><p class="ql-block">(4)“掠走”“搬运”“毁掉”这三个词语的顺序能换吗?为什么?</p><p class="ql-block">(5)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学生回答完,师引导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破坏的时间长、破坏力大、罪行大,让人痛心。) </p><p class="ql-block">(6)用“有……也有……”的句式,说说圆明园里都有什么化为灰烬。</p><p class="ql-block">(学生交流完毕)</p><p class="ql-block">师小结:辉煌的圆明园在强盗抢、砸、烧之后,化为一片灰烬,成了一片废墟。圆明园被毁灭了,没有了。所以作者开篇无比悲痛、愤怒地写到,引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p> <p class="ql-block">三、领悟写法,升华情感。</p><p class="ql-block">1.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p><p class="ql-block">(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段血泪史,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读书)</p><p class="ql-block">2、是谁导致了这样一个历史悲剧?是昏庸的清政府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个泱泱大国却连一个圆明园都保不住啊!当时,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神州大地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民不聊生,满目疮痍。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一历史的教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课老师,认真写着属于自己的听课感悟。)</p> <p class="ql-block">课后,各位听课老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听课感受。</p><p class="ql-block">(交流完毕)</p><p class="ql-block">王一琪老师还给我们开展了有关阅读误区的讲座,讲座内容是《语文阅读课的误区》。</p><p class="ql-block">王老师一条一条罗列,并且一条一条讲解清楚。主要内容归纳如下:</p><p class="ql-block">误区一:重分析,轻朗读。</p><p class="ql-block">误区二:无目的地整合学科。</p><p class="ql-block">误区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不作为”。</p> <p class="ql-block">听完王老师的讲座,我们获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王一琪老师仔细分析了文章的写作结构,深入解剖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用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展示,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学习目标,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将这类较为枯燥的,距离学生生活年代较远的文本的解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王老师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自然洒脱的教姿教态以及灵活的课堂教学能力获得在场老师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在王一琪老师的课堂上,无论是阅读方法的指导,还是语文课堂上与学生相融的能力,或是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以及吃透教材的能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