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灵武市第五小学努力研究思政教学工作,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眼“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全方位构建大德育,多渠道上好思政课。</p>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所以上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为重要,为此10月20日至10月22日,灵武市第五小学开展了《道德与法治》党员教师示范课听评课活动。 参加本次《道德与法治》授课的教师由各年级组推荐的四名党员教师和两名骨干教师组成,授课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考虑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力争做到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将德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让品德养成回归生活。课堂上,教师们有的热情洋溢,有的灵动活泼,有的睿智沉稳,呈现了六节各具风格,精彩纷呈的优质课。 三年级的高晓颖老师授课的内容是《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一课,课上高老师设计了感受爱、反思爱、体验爱几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教学中高老师还利用pad上传照片,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心愿卡,利用视频《乌鸦反哺》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百善孝为先”的道理,课中场外情感连线环节,用母亲给孩子子录制的视频,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好的激发学生疼爱父母,理解父母。 二年级的张秀丽老师授课的内容是《这些是大家的》一课,本课由“学校里的公物”、“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我和公物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爱护”四部分内容组成,此外还融入了《中小学生守则》中的内容“爱护公共财物”。张老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走访校园,帮助学生认识学校里的公物,认识学校公物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公物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现场调查班级公物的使用的情况,发现问题,产生对爱护公物问题的关注;采用换位思考的讲故事方式,感受公物和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张老师还在课前用“问卷星”布置学生开展校园公物小调查,培养学生树立公物为我服务,我应该爱护公物的意识。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的邓静芸老师执教的是《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课中邓老师引导学生了解父母一天在忙什么,了解父母的工作、工作的时间等内容,让体会父母工作的辛劳,又通过视频展示父母工作的场景、诗歌的渲染等方式让学生从内心里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心语传情环节,教师现场拨通家长电话,让孩子勇敢表达爱,学生当堂落泪,教育的目的恰到好处。</p> 五年级的许超老师执教的是《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课上许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最喜欢的民族的生活区域、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通过多种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明白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守望相助。课中许老师还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国家“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以及了解宁夏闵宁镇在“精准扶贫”中取得的成绩。课中许超的信息技术使用的非常熟练,让在场的老师非常佩服。 连日来的听课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刘华校长、杨国兰书记的身影一直出现在课堂上,10月21日,孙光军督学到校督导工作并深入课堂听课。 六年级的孔彩变老师执教的是《认识居民身份证》一课,课中孔老师引导学生学生认识居民身份证,了解身份证正反两面的信息和理解身份证号码编码含义和规律,懂得身份证的用途广泛,意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 一年级的王文娇老师执教的是《别伤着自己》一课,课上王老师引导一年级学生知道家庭中常见的危险有哪些,了解危险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如何用正确的行为保护自己。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解决小的意外。<br><br> <p class="ql-block"> 听课活动结束后,我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党员活动室开展了《智慧德育 立德树人》主题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活动中杨国兰书记首先对我校思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给予肯定,对我校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将“互联网+教育”信息设备应用自如给予表扬。</p><p class="ql-block"> 同时杨国兰书记针对今后《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要求:希望我校道德与法治教师严格落实教学进度,扎实授课;要求教师能够深入的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注意教材之间内容的衔接。强调教学中要注意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严格规范教师的用语、学生的用语。</p> 杨晓萍副校长也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把“德”的教育放在首位,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不能只顾教书,轻视学生品德的养成。 <p class="ql-block"> 主题教研中,参与本次讲课的教师进行了说课,其他道德与法治教师针对这六节课的亮点、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评课。</p> <p class="ql-block"> 主题教研活动最后,刘华校长进行了讲话,他要求教师在今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德”的教育放在首位,思政课教师要当好“大先生”,要站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就要上出“思政的味道”,作为一名思政老师,要有真情怀,教授的内容要让学生“可信、可敬、可靠”,还要有大格局,要做一名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教师。</p> <p class="ql-block">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新形势下,上好思政课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p><p class="ql-block">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思政课教学研讨永远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