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核心素养 构建高效课堂

双城

——记朝阳乡中心学校研修活动掠影 <p class="ql-block">  随着“双减”的推进,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呼声更紧迫了!一面要给学生自由空间,一面要核心素养的提升,课上课下要给学生减负, 教师课下课上就要准备充分。为了督促教师精心备课、用心上课、构建高效课堂,我校从9月11日开始拉开教研帷幕, 至今数学、语文学科公开课教学已经告一段落。梳理这一段的听评课活动,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p> <p class="ql-block">  数学课《认识角》《毫米的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优化》《用数对确定位置》《一个数除以小数》,老师们依据课程进度选课,出课,从图形与几何到数与代数,从统计与概率到综合与实践囊括了数学课程的四个部分内容。</p><p class="ql-block">  从教学设计上看,有层次的教学活动 、 递进式的追问,有效的引导学生在课上进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体现了教师备课中关注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关注迁移、转化、推理能力的提升训练。 </p><p class="ql-block"> 如:三年级《毫米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龙老师,引问“观察板书,数学书的宽度:18厘米多一点儿,18厘米5毫米,从这样的结果看出什么问题?”......追问:“毫米在尺子上是哪部分”“你能不能指一指?”接着教师PPT演示归纳:“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再问:“这样的小格多不多?”追问:“怎么排列?”再追:“是不是每个一厘米都是10毫米?” ..........“找完毫米,你对它有什么认识?”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实操的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建构知识,建立模型,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如:五年级《一个数除以小数》</p> <p class="ql-block">  桑老师引导学生以旧带新利用“转化”思想,揭示算理,解决问题。深层次的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了学生数据分析与运算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课堂实施中,教师们都善于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简化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来源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科理念。</p><p class="ql-block"> 如:二年级王辉老师的《认识角》</p> 如:五年二班 张艳老师《用数对确定位置》 如:四年一班 张瑜老师的《优化》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联系十一国庆期间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体验,课上出示学生们在家的活动场景,引发学生主动参与体会统筹思想。</p><p class="ql-block"> 四年二班 赵闯老师《亿以上数的认识》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引导学生以快带慢同步提高。</p> <p class="ql-block">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建构,也看到部分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的差异,文字理解的能力差异;教师面对课堂生成的应变不足……</p> <p class="ql-block">  课下研讨中出课教师说设计,谈反思;交流中听课者讲亮点、指不足,提建议。贲主任说:“桑老师,课件不宜过多应突出重点,计算尽量要让学生把两个算式的竖式板演在黑板上形成对比......”张艳老师:“张瑜在本节课的案例需要引导学生真实的体会,做事情要有先后顺序.....”龙老师说:“我们在数学课上要引导学生求异。”有的老师说:“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实习教师刘超说:“课上出示的活动设计要真实有效,如果是游戏,那就要让游戏玩起来!”.....</p> <p class="ql-block">  李校长每课必听、研讨必到,对每个出课者都给予中肯的点评。对于数学教师提出:“课前要备学生、备教材、备课标,继续探索分层设计活动的策略;内容的选择要联系生活更贴近学生的案例,数学知识要严密,要有目的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备课时要拓展学科知识,揭示学科故事,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科学使用PPT....... ”</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本次的数学课凸显了学科理性的逻辑思维特点,那语文课上老师们的授课就抓住文本的环环相扣,看似的差别却是学科融合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本周我校五位语文老师展示了他们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风格,真的要为他们点赞!</p><p class="ql-block"> 李松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依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实现单元要素目标。她以“文中的地球什么样?”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并再次展开阅读,利用课件展示文章片段,抓住连词、关键语句去体会围绕“只有一个地球”这个观点,文章是怎么一步一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结论的。课上层层深入的语言引导,恰当的地球资源知识拓展,有效的保护地球资源标语的练笔......学生学有所得 。</p> <p class="ql-block">  钮学丽老师的《慈母情深》以“鼻子一酸”为线索抓住主要场景“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体会慈母情深的“深”似海。三次倒装的反复,三次教师的范读,一个联想电影的慢镜头的提示让学生体会到了母亲那弯曲的脊背,那疲惫的眼神,体会到了母亲的辛劳。随后的一个“塞”字再次体会了母亲的爱与温暖。课到最后,在座师生都有些泪眼迷蒙!钮老师的课去繁从简紧扣主题,恰当的几处“心酸”体现了教师深读教材,巧妙设计,让孩子读进书里,体会了现实情感。</p> <p class="ql-block">  高燕老师的《夏天的成长》一篇理性散文,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的中心句,分部分理性的体会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别是引用“竹子生长视频”又让学生感性的体会到植物生长的跳跃......,高老师的授课中落实了单元要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列,表达中心意思” 。 </p> 本次语文公开课,最要点赞的要感谢的是我们的支教老师黎昭辉。她的四年级习作课《我和谁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教师如何整体设计习作单元主题教学内容,为习作策略教学“前埔后引”做了一场实实在在的示范。 <p class="ql-block">  刘正生老师说过“在课堂上,我们要做到有效的引导和指导”。黎老师的课导入有据,利用梳理单元神话与通话故事,引发回忆提炼原有认知,教师的小结展示,文字细致图画幽默带动学生参与兴趣。随机指导有理有据的说完整话,让我们看到学生的成长。教师提供的三个脚手架揭示了“写什么、怎么写,如何想象!”有效的指导,规范了学生习作内容的思考方向,拓宽了学生思维。整节课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单元教师教了什么,学生收获的是什么——单元内容着点讲读、有目的课外阅读扎实的做到了前埔后引。教师亲切的肢体语言、恰当的点评给学生以温暖和自信,教师教法自然,学生轻松习得!</p><p class="ql-block">  年级不同,文本不同,教师的风格也不同。低年级的语文课带给我们的是活泼、快乐!</p> 语文公开课研讨中,李校长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要为了课时备课,要为了自己学生备课!”道出了以生为本的真谛。听了一年级的课后,李校长觉得小学,特别是低年级基础阶段的老师们真的辛苦!分析农村学生,他强调老师要用心关注特殊学生,做好家校沟通,淘气的孩子不要紧,要关注沉默的孩子,多用心多沟通!!<div>  每一节教研公开课,每个人都有反思、都有收获。公开课和常态课是不同的,每一次的做课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淬炼,一次教学思想的升华;对学校来说,看到老师的认真准备,看到学生的变化和成长是我们最大的欣慰。<div>  教学不止,教研继续,下周英语老师在准备......。希望我们的老师能以此为基,把这份收获延伸到自己的每一节课,去继续践行和探索。</div></div> <br><br>  

学生

老师

教师

体会

备课

公开课

引导

课堂

课上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