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73年冬,随着百万上山下乡知青队伍的洪流,我也成为光荣的一员。在一阵阵锣鼓喧天的热闹声中,我胸挂大红花,戴上县知青办发的印有“广阔天地”的草帽,背着行李,由母亲的陪同一起来到了南雄县林业局下属的苗圃场。这里离县城只有几里路,大约走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当年一起来到苗圃场的知青共有18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苗圃场比我想象的还好,宿舍是个大四合院,中间有个宽敞的水泥篮球场,球场周边还种了许多金桔树,树上结满了金黄色的果实,一看这样的环境我心里暗暗叫好。母亲也说:“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劳动,我就放心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记得林业局长(我父母亲工作单位的顶头上司)第一次见到我还开玩笑的说:“小张阿,别人是上山,你是下山哦!”。局长说的一点都没错,下乡前我是在父母亲工作的地方,百顺公社小学当代课老师,那里是群山环绕的偏僻山区,生活环境,交通运输都比苗圃场差,也许我能够“下乡”到这里,是林业局的苗圃正缺人,同时也照顾本系统的职工子弟吧 ,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刚到这里时,我除了舍不得离开父母亲和家人,没什么不习惯的,更令人高兴的是这里竟然还有篮球场(其实建这个球场主要是用来晒稻谷和晒树种子的),在学校我就喜欢打篮球(还是校队主力呢),这下我又可以打篮球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尽管当初上山下乡知青的动机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响应党的号召,大势所趋。所以我主动放弃教书,报名上山下乡,这并非自己的思想境界有多高尚,我也没有“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思想准备,而是认识到上山下乡是咱们这代人的必由之路,只有走这条道才是出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下地干活总比教书辛苦劳累多了,锄地种树、除草、嫁接树苗、喷洒农药,耕田、插秧、种菜、养猪、挑大粪等等哪一样咱苗圃知青能少干?我们就是要在苗圃这块热土上挥洒汗水,吃苦耐劳,磨砺青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妮娜是咱们苗圃知青中年龄最小(15岁),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还是个稚气未脱,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大伙都称呼她“细哩”(南雄俗语:小孩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别看她是个“小孩子”,干起活来还挺要强的,瞧:照片中跟在牛屁股后面学犁田的小姑娘便是妮娜。后来我们又一起分配到大宝山矿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也许有人问,清姐为啥把这个破烂不堪的茅厕拍下照片,还放进文章重墨描述?因为这间茅厕给我们知青留下许多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我人生第一次掏大粪也是从这里开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第一次上厕所,我就不习惯,这里四面透风,拉屎像是从高处丢炸弹似的🤭厕所外围是树苗和果林围绕,平时觉得静悄悄的,一个人上厕所还有点害怕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第一次掏大粪特别尴尬,见老职工掏粪若无其事、举止自如,我却怕脏怕臭,缩手缩脚。当然这都需要一个锻炼适应过程,反正后来大家都慢慢习惯了,再后来也喜欢上这里啦。比如有人问“谁要上厕所?”,很快就会有人回应“我去”,“我也去”。我常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上厕所”不是目地,只是借机去那儿溜达溜达,或进果园里走走,观赏一下这里的风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真的没有骗你,休息的时候咱女知青除了在球场打篮球就是三五成群来到这里散步,厕所附近有一棵橄榄树,我们常去树下摘橄榄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也许是厕所与粪池距离较高,也许是下面通风透气,只有掏大粪的时候才闻到厕所的臭味,平时上厕所基本不臭。这里像个眺望台,春天到这里观赏桃李花开,闻闻花的芳香;夏天到这里乘凉,观赏彩蝶纷飞,聆听鸟叫蝉鸣;秋天到这里就更美了,树上硕果累累,特别诱人哦!可惜那时候没有照相机,否则准能拍摄许多美丽的景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学习嫁接树苗是个绝活,嫁接技术的好坏,就看你嫁接树苗的成活率了。(如以上视频所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然而苗圃有那么多的树苗、果树、菜地和稻田,单靠这里的厕所那点粪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经常要到县城挑大粪。每当场长说要派一些人进城桃大粪的时候,没想到大家都是争先恐后的积极报名,哪怕年龄最小的妮娜也不甘示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 <p class="ql-block"><b> 第一次进县城挑大粪,我们每人挑着一担空木桶出发了。说心里话要是让我单独到城里挑粪,我可能不好意思也不愿意去,但是跟着浩浩荡荡的挑粪队伍进城,我却没有害羞感,反而觉得挺光荣的。咱们的“挑粪队伍”仿佛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还吸引了不少“回头率”呢。🤭</b></p><p class="ql-block"><b> 城里的厕所比咱苗圃的厕所难闻多了,掏粪的时候一阵阵臭味扑鼻而来,令人捂鼻憋气一一恶心。当然劳动是可以锻炼人、改变人的,我们就接受这个改变吧。第一次进城挑粪我们没经验,把粪桶装得太满,往回走的时候才知错。我们还没走出城已经累得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了。大家只好走走停停,互相照应,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最少走了一个多个小时。</b></p> <p class="ql-block"><b> 我和杨甦是好朋友,果园里的沙梨、柑桔等水果快成熟的时候,为了防止附近人偷摘,场长按排我和杨甦白天看守果园(夜晚由男知青守)。这可是个美差事,果园中间是个高高的眺望台,爬上这里可以观看远景,我俩在这里守护果园,还可以看书、聊天,挺享受的。</b></p><p class="ql-block"><b> 呵呵!清姐悄悄的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俩看守果园的时候,像是俩只老鼠掉进了米缸,哪有不偷吃的?想吃水果就爬上树,眼观六路,见哪个好吃摘哪个。😋🤭</b></p><p class="ql-block"><b> 周日(过礼拜),大部分知青都回家(县城)休息,我家太远不能回去,所以到了礼拜天,苗圃冷冷清清,我经常一个人呆在宿舍,寂寞无聊的时候,我便在宿舍吹吹口琴,学习画画,弹弹秦琴(秦琴是场里的),我是在这个时候学会了弹秦琴。</b></p><p class="ql-block"><b> 不过我也常应杨甦的邀请,去她家沾吃沾住。她妈妈是个妇产科医生,待人温和慈祥。她爸爸是水电局干部,虽不善言辞但待人也和蔼可亲。所以在她家过夜我没有陌生感。当然杨甦也去过我家,一个离县城有58公里的偏僻山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与建青也是好朋友,她多才多艺,特别能干,文革时期她爸爸、妈妈都受到冲击,去了干校“洗脑”。建青是老大,两个弟弟需要她照顾,她小小年纪又当爹又当妈,特别是他弟弟生病的时候,建青还能给弟弟打退烧针呢,要知道那个时候她只不过是个13岁左右的小姑娘哩,所以我很佩服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假日里我除了去杨甦家还常去建青家。她父亲曾是水电局局长(离休干部),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母亲是师范学校的校医,我曾经与建青一起去了她妈妈工作的地方,南雄县师范学校。还记得她妈妈夸我有绘画天赋,鼓励我争取考美术学院,可惜我很自卑,没听她的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2013年是苗圃知青下乡40周年,我们故地重游。没想到这里已是面目全非(改建成“莲开净寺”),但是那口水井,那棵橄榄树、白玉兰和门口的老桉树还在那儿呢,四十年过去了,还能看到这些,真是令人赞叹不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见到这棵橄榄树,就像是看见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似的,因为它曾经给我们知青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和美好。闲暇之余,我们常在树底下乘凉、聊天、摘果吃,那新鲜的橄榄往嘴里一嚼,哇塞!那甘甘的果汁润喉润肺,真是回味无穷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棵白玉兰开花的时候,我们女知青喜欢每天摘下几朵放在床头枕边,使整间宿舍都香喷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还有那口水井,原来是在苗圃场大门口,现在变成在寺庙内了,这口井的水质特别好,清清甜甜,凉凉爽爽,特别好喝,而且井水是冬暖夏凉。我还遇见好几次主田林场的知青进城办事露过,还特意拐进来打井水喝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戴伯(照片中手拿拐杖的长者)是苗圃的炊事员,他话不多说但侍人诚恳、朴实厚道,大家都很尊敬他。那时我们都处在长身体的时候,白天劳动辛苦了,晚上特别容易饥饿,实在忍不,我们几个人悄悄的找戴伯去,他二话不说就给我们“开小灶”下面条吃。有一次我们去找戴伯,见他入睡了,我们转头就走。被他发现了,说:“是不是肚子又饿啦,想吃宵夜对吧?”,我们有点不好意思,支支吾吾的回应,接下来就不用多说你能猜到啦。每每目睹戴伯对咱知青的关怀,他不怕麻烦,诚心诚意,任劳任怨的为人品德,令我感动,也给咱们知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0周年聚会,戴伯没来参加,听说是生病了。我们大家去了他家慰问了老人家。见咱们的到来,戴伯非常高兴。遗憾的是过后不久,老人家逝世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在苗圃劳动锻炼的三年里,我们虽然失去了许多,但是也收获了不少。在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戴伯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百顺公社是南雄县最边远的山区,也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百顺知青农场离百顺公社还有十多里路,可想而知,该知青场的生活环境是多么艰苦。我的大弟弟(小芳)就是下放到这里。</b></p><p class="ql-block"><b> 照片中小芳弟当年的“上山下乡通知书”还保存完好呢。</b></p><p class="ql-block"><b> 还有照片中的俩对百顺知青夫妻,他(她)们是在艰苦的劳动生活中建立了感情,结为夫妻,</b><b style="font-size: 18px;">右边那对便是我的弟弟和弟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百顺知青场座落在群山环包的山凹里,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每当弟弟回家休息时,看见他吃饭像条饿狼,狼吞虎咽,仿佛从没吃过饱饭似的,母亲见此心里酸酸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年初冬,我和母亲搭顺便车去百顺农场看望弟弟。有位女知青看见自己母亲的到来,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似的“妈!”的一声忍不住哭了。我站在旁边感同身受,眼睛也湿润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时知青场正好吃午饭,只见知青们每人捧着一小盆蒸饭,到炊事员那里领菜。“菜”是每人一小汤勺的辣椒干汤,汤里漂浮着一点点红色的辣椒干碎片,几乎看不见一丁点油水。见此状况我问小芳:“你们农场怎么连一点青菜都吃不上呢?”。小芳说:“地里种的那点菜远远不够吃,去外面买,场里又没钱,只好这样了,我们都习惯啰”。从知青场的这顿午饭,反映出农场知青生活的艰苦和贫困。</b></p> <p class="ql-block"><b> 常言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饿得发慌的农场知青(包括小芳弟)时儿也会干出点偷鸡摸狗的事。这些都是负能量,清姐就不在这里多说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知青的回忆是一首歌,一首青春之歌,一首难忘的歌。回顾在那片土地发生的一桩桩令人难忘的故事,感慨万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的知青如今都退休了,到故地走走,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可亲。因为我们曾经在这块热土洒汗水、献青春,这里铺垫了我们的五彩人生。</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曾经把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挥洒在南雄的乡间。我们曾经用双手,谱写了一曲奉献的赞歌。我们曾经用双手改变着乡村的落后面貌,所以我们永不后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知青生活,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观;知青生活,使我们这一代人阅历丰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历史已将我们定格为中国最具付出精神,最勤奋,最能吃苦的一代人。愿我们这代“老知青”身体健康,晚年幸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欢迎继续欣赏以下描写南雄知青的文章。👏👏🌹🌹🌹</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unyy0ro?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b>说说咱南雄知青的故事,(上篇)</b></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8.cn/424g9ydg?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b>人生是本书,翻开是故事</b></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00aazci?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2px;"><b>难忘的“大余”行动</b></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aqxeavo"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b>苗圃知青是这辈子难以割舍的情缘</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