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徽·教学】给教师提高备课质量的“五点建议”

郑州新徽

<h3>教师如何做好提前备课?</h3></br><h3>教师如何做好提前备课?更重要的是围绕本堂课的知识点及教学难点进行重点设计。</h3></br><h3>在备课中,首先,我们必须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应该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h3></br><h3>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h3></br><h3>01</h3></br><h3><strong>教学目标制定的准确性</strong></h3></br><h3>所谓目标准确,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h3></br><h3>具体步骤如下:</h3></br><h3><strong>(1)解读课标,把握教学整体方向</strong></h3></br><h3>首先是熟读课程标准,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备课中、教学中就会下意识地受其支配。</h3></br><h3><strong>(2)研读教材,确定目标和内容</strong></h3></br><h3>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元素。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用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h3></br><h3>备课时,首先应读教材。</h3></br> <h3>一读文本,了解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有什么特点等等,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难点,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h3></br><h3>二读简介,是对文本产生的背景的介绍,需要学生简单了解的;</h3></br><h3>三读提示,单元导读或者课前提示语,要么是阐明知识点,要么是引导思考的方式、要么是介绍重要方法,这都是学习的重要参考;</h3></br><h3>四读习题,也可说是思考题,此部分是编者意图的核心体现。</h3></br><h3>备课时,还要读《教师教学用书》,也就是教参,“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教参》是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h3></br><h3>教材、教参要看全、看透,从宏观入手,才能细致落实。</h3></br><h3><strong>(3)了解学生,确定教学起点和策略</strong></h3></br><h3>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所以,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在备课时认真思考以下一些问题:</h3></br><h3>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h3></br><h3>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什么内容,有多少人了解?达到什么程度?</h3></br><h3>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h3></br><h3>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h3></br><h3>在解读课标、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制约着备课的质量。</h3></br><h3> <h3>02</h3></br><h3><strong>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把握的准确性</strong></h3></br><h3>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h3></br><h3>重点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一个学科知识点在整个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及通过相关知识的教学能给学生发展带来的贡献决定了它是否为教学重点。</h3></br><h3>难点一般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其二,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表现较大的差别等。</h3></br><h3>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简来说之,即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水平有较大落差,就形成了教学难点。克服难点就是结合学生实际想办法把落差的坡度变缓。</h3></br><h3>关键是指教学或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教学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学的关键。它是教学活动中解决主要问题的着手点。教学的关键也能够说成是教学重点中的重点。</h3></br><h3>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教学策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h3></br><h3>03</h3></br><h3><strong>学情分析的准确性</strong></h3></br><h3>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h3></br><h3>学情分析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是为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h3></br><h3>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广,学生各方面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包括:</h3></br> <h3>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h3></br><h3>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h3></br><h3>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h3></br><h3>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学生成功感等都是进行学情分析的切入点。</h3></br><h3>此外,教师备课时,还可以采用这些方法进行学情分析。</h3></br><h3><strong>(1)自然观察法</strong></h3></br><h3>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对个体的言谈、举止行动和表情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h3></br><h3>它的种类很多:</h3></br><h3>从观察形式来分,可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h3></br><h3>从观察时间来分,可分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h3></br><h3>从观察内容来分,可分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h3></br><h3>观察法较方便易行,所得结果较真实。</h3></br><h3><strong>(2)书面材料法</strong></h3></br><h3>书面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现有资料,一类是诊断性资料。</h3></br><h3>现有资料包括:学生填写的各种档案资料,如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品等,能客观反映学生个体和集体的资料,如成绩单、操行评语等。</h3></br><h3>诊断性资料指教育者根据某一教育目的,适时地提出某些专题性作业,如命题作文、读书笔记等。通过书面材料间接了解学生,要特别注意材料的真实性与可信度。</h3></br><h3><strong>(3)谈话法</strong></h3></br><h3>谈话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的活动来进行了解学生情况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直接交流的特点,方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操作时应注意拓展范围以便能够全面和客观。</h3></br><h3><strong>(4)调查研究法</strong></h3></br><h3>调查法是深入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调查前要根据调查的内容和问题列出调查提纲,考虑好调查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确定调查的重点对象。</h3></br><h3>调查时要热情、周到,边听边记下某些重要的内容,调查后要对了解到的内容做适当地整理,这可以为学生做比较分析提供宝贵材料。</h3></br><h3><strong>(5)测验法</strong></h3></br><h3>测验法适合于收集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情况等学习信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相应的练习题或试卷,规定在特定的时间内作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收集相关信息,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依据。</h3></br><h3>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h3></br><h3> <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源于备课工作的充分:首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例如,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次,要根据教学需要来选择。对于一些思考方法一致、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在教学时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来安排教学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既不要多选也不能少选,多选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少选了会造成课堂教学松散、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的状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切不可盲目迷信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上的课时安排一般是比较紧的,它是在理想的教学情况下确定的课时安排,有的内容安排得过松,有的内容安排得过紧,一般都要对教参上的课时安排进行适当调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怎么调整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学顺利时可以压缩一两课时,教学不顺利时可以放宽一两课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问题设计的恰当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边活动,师与生、生与生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主要是靠教师的提问、学生的答问、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之下进行思维和交流信息并相互启发,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回答和信息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的进程。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变成备课的重要工作,尤其在今天强调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今天。教师设计的问题,首先要精,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高优劣。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要能层层深入击中知识的本质,要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避免诸如你们懂不懂啊,会不会啊,有没有问题啊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其次是时机要恰当,要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知识的转折和发展之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之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p>

学生

教学

备课

知识

教材

教学内容

教师

难点

内容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