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16上午,老年记者写作爱好者一行10余人来到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土门掌村这个充满神奇传说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 土门掌村位于马村区北部的太行山南麓,北靠巍巍太行山,南边面向辽阔的平原,北高南低,村名的起源充满了神奇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相传,3000多年前,武王伐纣路遇大雨,在安阳城安营扎寨,在这里设了三个外围哨卡,派三个壮士把守,这三个人分别姓杜、梅、张。</p><p class="ql-block"> 伐纣成功后,武王把这片地域封给杜、梅、张三位壮士,梅壮士是南方人,回了故乡,杜、张壮士留下来娶妻生子,衍繁后代。后来有人把杜梅简写成土门,张字误写为掌,土门掌便由此而来,流传了数千年。</p><p class="ql-block"> 还有个说法,村子的地下藏储着大量煤碳资源,因而将村名叫作"堆煤掌”,后谐音成为“土门掌”。</p>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蓝色的天空晶莹剔透,朵朵白云像柔软的棉花糖悠闲地漂浮。</p><p class="ql-block"> 走出喧嚣的都市漫步在在广阔的田野,看到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一样的柿子,路边红彤彤的鸡冠花仰天怒放,村民家门口晾晒着金灿灿的玉米,调皮的幼童在玉米堆上翻滚嬉闹,耄耋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一切都氤氲着浓浓的乡土气息。</p><p class="ql-block"> 老年记者秦世江出生于这个小山村,50多年前,他参军入伍,背着简单的行囊告别了家乡,成为一名铁道兵。从此随部队走南闯北,风餐露宿,和战友一起参与了我国许多重要铁路线的建设。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被提升为基层干部,后铁道兵集体专业,他就职于原中铁十五局,如今已经退休的他,虽然家在市区,但仍然念念不忘故乡,经常来乡下小住。</p> <p class="ql-block"> 秦世江告诉老年记者们,从远古的神奇传说,到近代的革命战争,土门掌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在他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位于土门掌村东北一公里左右的山坡上,在一片荒草丛中,一块刻有“韩陂”字样的巨石赫然矗立,石头的右侧还有一行小字:生兮耕吾疆,死也埋吾陂。巨石的东北侧是一座硕大的墓冢高高隆起,墓冢前有一碑楼,碑首篆写“唐昌黎伯韩文公碑”,正面写“唐韩文公墓”几个大字,碑阴刻有韩愈生平事迹,1982年11月,被焦作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秦世江告诉大家,据说这里才是韩愈墓的真正所在地。这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老年记者们纷纷围着墓碑细细研读,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实,关于韩愈故里和韩愈墓所在地的问题,历来都有分歧,究竟在什么地方,也许真的是个历史之谜。</p> <p class="ql-block"> 有资料说,位于土门掌村的韩氏祖茔和韩愈墓近现代遭到两次大规模的人为破坏:</p><p class="ql-block"> 一次在清代道光年间,因孟州时任五经博士的韩学礼为了争抢“韩愈故里”之名,以便让“世袭五经博士”一职永留孟州,买通修武韩氏祖茔周边贫困村民,以“垦荒”的名义,将修武韩氏祖茔和韩愈墓及石供礼器毁坏殆尽。修武韩氏发现后,曾同“垦荒”村民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由于韩学礼公然支持“垦荒者”,这场官司打了六七年,相继气死了修武韩氏的两任族长。最后,虽然修武韩氏在修武县、怀庆府都赢了官司,但由于“执行难”的问题,被毁的韩氏祖茔、韩愈墓碑、御祭碑、石供等再也没有恢复起来。</p> <p class="ql-block"> 另一次浩劫发生在1958年的“平整土地”运动中。经过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原韩氏祖茔土地被划归周边村庄所有。由于韩氏和周边村民祖上的那一场官司,仇气、怨气世代相传,直到1958年“土地平整”运动,这个“世仇”引发的怒气又一次爆发。在冠冕堂皇的政策支持下,韩家祖茔的大小墓冢被周边村民一扫而光。幸亏韩愈名声太大,又有焦作市文物部门出面干预,韩愈墓才得以保留,但也从原来的大冢削成了低墓,比原墓规模小了许多。直到1984年,修武韩氏后裔在韩愈墓前才重新树起了石碑。</p> <p class="ql-block"> 2018年的春天,埋葬在土门掌村东北的韩愈不再孤单,韩愈墓茔被修葺一新。韩氏后人在韩愈墓前立了一块碑石,并刻韩陂两个硕大的字体,旁边附有韩愈的诗句生兮耕吾疆,死也埋吾陂。远远望去,红色的字体异常醒目,犹如血脉一般!</p> <p class="ql-block"> 韩愈墓向北有一条山路通向韩陂,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到达陂顶,登高望远赏心悦目,心情也豁然开朗。据村里的老人讲,韩陂是太行山青龙岭的一个部分,是相连的两个山坡。遥想当年,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果真葬于此的话,可以说这里也不失是一块清静福地。但是,对面的一座陂体现在却成了采石场,韩陂已被吃掉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 老年记者们来到村北的山坡上,这里有座韩愈庙,又称“老天爷庙”。大家拾级而上,庙的东侧有个天然的莲花盆和饮马坑堪称一绝,里面常年有水。莲花盆像普通的家用脸盆一样大小,边缘有七个花瓣,形象逼真,旁边还有两个大脚印,传说是老天爷留下的。秦世江告诉老年记者,带大家来到这里不是求神拜佛,是想让大家知道,土门掌曾经是太行支队老二团所在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曾在此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这个庙曾是我军的一个指挥所,敌人得到情报后,前来袭击,但久攻不下,就调来一门大炮,从远处将这个庙炸毁。秦世江娓娓道来,老年记者们听的津津有味,似乎看到了昔日战斗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亟待开发,村东的土窑洞,更是珍贵的窑洞文化和土陶文化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太强告诉老年记者们,2019年,土门掌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老年记者王根才、庞继承等都曾经在马村区工作过,王根才还在土门掌村驻过队,几年来的变化让他们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李加汇是土门掌驻村第一书记,是种植方面的专家。他说,焦辉路以北的这片土壤很适合种植红薯等抗旱、耐瘠薄的农作物。目前,村里引进澳洲紫白等品种进行小范围试种,条件成熟后再进行推广。焦作市知名社科专家王先鹏是《话说焦作》的作者,对焦作的历史文化很有研究,他建议土门掌村依托附近的云台山景区,大力挖掘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文化名片助力土门掌乡村振兴。</p> <p class="ql-block">文:韩永立 刘松梅</p><p class="ql-block"> 图:韩永立 秦世江 王文跃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