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痛苦少

三木

<p class="ql-block"> 看淡,痛苦少</p><p class="ql-block"> 作者:林耀平</p><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离你多少”。仅仅15个字,却让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荀子说:人而有欲,且欲无止境。人生也确是如此:十月怀胎,每个人光着身子离开母体来到人间,两只小手都是握着拳头出来的,而且是四个小指头抓住大拇指出来的。也就是说:人人一来到人间就想抓东西,没东西抓怎么办?抓自己的大拇指!他(她)甚至在说:“整个世界都是我的!”这就是“人而有欲,且欲无止境”的理论依据和现实的具体体现。</p><p class="ql-block"> 人生欲望,各种各样,但归根结底无非是三样东西:地位、福禄和玩乐。</p><p class="ql-block"> 古圣先贤,特别是对职位和厚禄都看得很淡。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意思是说: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p><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在“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错误思想影响下,众多的贪官污吏,为了高官厚禄,不择手段,伸手要官要位,且往往能够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腐败分子黎某某说:“因我的私欲膨胀、私利驱使,打压了一批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的好干部,造成了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恶劣政治环境。”不法商人胡某某说:“只要是做违法的事情,心里面都是不踏实的,应该说都会暴露的。所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人生中,我的体会和看法是:一日三餐能吃饱、穿暖、有地方住、有少量节余备用足矣,无需去苛求所谓的“高官厚禄”,甚至为了所谓的“高官厚禄”而不择手段,触犯刑律,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甚至死无葬身之地的可耻下场。</p><p class="ql-block"> 有个70岁的老太太,为了已40几岁的儿子有个好的未来,因为征地拆迁的补偿问题,20年来一直上访,只要她有空,天天都来县委政府“报到”,要找县委书记、县长和常务副县长,要求在原来按规定已经补偿的基础上再一次性补偿70万元。20年来,为这个事上访不知几百、几千次了,结果,65岁这样就已是满头白发了,欲望太烈了。有一天,我专门请她到我办公室,从她接过我帮她倒的茶水开始至达成协议止,20分钟就解决问题了。我用的是“耐心倾听法、触动身心法、发自肺腑法”,仅用十来分钟就帮她解决了这个积压在她心头20年的老大难问题。在她写完“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上访了”的保证后,她双手紧握我的手,然后抽出右手在走廊里高高举起大拇指大声地说:“林书记,你是天下最好的人!”</p><p class="ql-block"> 老太太实际上并非真正为了70万元钱的补偿,而是担心怕其“百年”后儿子无着落,当我答应帮她儿子解决后顾之忧后,她就痛痛快快地写下了“保证不再上访”的条子。</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为了这事、那事而愁白了头、甚至急得、痛得痛不欲生的状态。比如:为了儿女能上个好学校,挖门子、走后门、花大价钱疏通关系,这样做,一是你太辛苦;二是你把风气给搞坏了,人人都痛恨的不正之风,你却在不知不觉地“实践”,甚至破坏,把别人害了,因为许多当权者本来不是自己想贪钱,而是你左磨硬泡,“红包”递上,许多情况下都是人家被动变坏的;三是对孩子也没有好处: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花钱就能办成事”这种不正之风深深地留下了烙印,这样一代代传下去如何得了?如果社会上人人、个个都这样做,那么这个社会是由谁破坏的?正风气、扬清风,我们国人都有责啊!</p><p class="ql-block"> 把话又说回来。俗话说:“人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人的一生,有道是:“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儿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名也空,利也空,转眼郊外土一封(坟堆)”。</p><p class="ql-block"> 因此,人生在世,要有追求,需要向往美好,但必须思想正派,遵纪守法,控制欲望,看淡职位,看淡钱财,不过度玩耍,始终保持一种冷静、淡定、自律、大度的心态和心灵必有好处,定会有好的结果和好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还是用孟子的话来结束此文:“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