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母亲虽然驾鹤西去已十年,可是她的音容笑貌却一直驻留在我们的心间。时常在梦中见到母亲的身影,醒来却是泪湿枕巾,那情景是那么的真实,却又有几分朦胧,让人感到有些迷茫。妈妈,您在那边可好,见到爸爸,姐姐了吗?妈妈我们还没和您待够,还有好多话要和您说,还有……,这些只好留待下次梦中相见了,漫漫长夜我在哽咽中期待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母亲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精心呵护我们成长,为我们点亮了人生之路,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默默的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而从来都是无怨无悔。我们无以报答您的恩情,今生今世我们也忘不了您的养育之恩!</p><p class="ql-block"> 母亲,您是我们人生的楷模。您的道德高尚、品行端庄、情操淑雅;您处处为别人着想而唯独不考虑自己;您的为人处世赢得亲友们一片赞誉;您的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您是我们的表率。您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家风,这是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忘却才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您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然而我们都觉得您没有走远,您仍时常在我们身边呵护着我们。妈妈,我们时刻怀念着您,一刻也没有忘却您的教诲,您永远活在家人们的心里,活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值此母亲驾鹤西去十周年之际,写下此篇小文,以表纪念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母亲是善良的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总是与人为善,与邻为善,与亲友为善,乐于助人,广受好评。母亲一生中没和任何人红过脸、吵过架。我们家的人都和妈妈爸爸一样,不会花言巧语说的好听哄人,不会且讨厌虚情假意的那一套,更不会阿谀奉承一类令人生厌的作派。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不如人家那般热情,然而我们家的人都是心地善良的热心肠的人,都是实实在在的人,只会真诚的接人待物,不会虚伪的处事待人;会尽其所能的帮助人,不会说一套做一套的糊弄人,这也是我们家良好家风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母亲是慈祥的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对我们尤其是对孙辈更是疼爱有加,关怀备至,但从不溺爱孩子,从小就经常教育我们要实实在在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母亲从来不呵斥我们,遇事冷静分析,善于思考,教育子女循循善诱,以理服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母亲是要强的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从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经过解放初的扫盲班学习,硬是达到了高小水平,要知道母亲那时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一大堆家务事要干,可见母亲的上进、要强和毅力,母亲成为扫盲班学习中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母亲1958年大跃进年代走出家门参加了工作,在单位干最重的活,从不叫苦叫累,不让人说出一句不是,好强的性格使然。</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母亲是善于持家的人。</p><p class="ql-block"> 靠着有限的收入,把一大家子的生活安排的井然有序。</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母亲是度量大的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能容人容事。俗话说“婆媳是天敌”,生活硬是把毫无血缘关系的婆媳拴在了一起,无论如何相处都难免“马勺不碰锅沿”。尽管我的奶奶脾气大,但妈妈几十年来,没和奶奶吵过嘴红过脸,什么事总是依着奶奶,对爷爷奶奶孝敬有加,对晚年病榻上的奶奶更是精心护理,奶奶深受感动,母亲为我们做出了孝敬长辈的表率。</p><p class="ql-block"> 对自己的几个儿媳母亲总是宽厚有加,容忍她们的一些不足,儿媳再好哪能处处对心思,母亲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不在儿子那里说媳妇的不是。如是,儿媳更加敬重妈妈。她们婆媳几个之间一直相处的很好,外人见了羡慕有加,外出时碰到一方的熟人,看见她们有说有笑亲密无间的样子,人家常常问道是娘俩吧。</p> <p class="ql-block"> 母亲教育子女有方,循循善诱,发现有不对的苗头紧盯不放,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的一生,使我们得以成人。母亲对孙辈们的成长更是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润物无声般的从点滴小事教育入手,使得孩子们明辨是非,茁壮成长。我们家的孩子到外面,明显的看出来教育有方,举止有度,这都要归功于老太太的成功教育。</p> <p class="ql-block"> 母亲热爱学习,对新事物新科技充满兴趣,乐于接受新事物,是个追求上进的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八十多岁时还学习汉语拼音,学会了电脑打字;有不认识的字或问我们,或自己查字典;母亲喜欢京剧、歌曲,就用本子把戏词歌词抄下来,既练习了写字又有助于记住这些戏词和歌词。</p> <p class="ql-block"> 母亲德高望重,深受亲属们爱戴,被我二婶尊称为“老刘家的大旗”。</p><p class="ql-block"> 母亲用自己的人品、人格、德行赢得亲友们的信赖和赞誉。母亲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众人,深受大家信服和爱戴。每年母亲过生日时,众亲友悉数到场众星捧月般的为母亲祝寿,每年给母亲过生日往往要摆上五六桌才坐得下。</p> <p class="ql-block"> 母亲对亲友家的大事小情十分关心,办事周到,注重礼尚往来,亲戚家的婚丧嫁娶、生日满月等大小事情,母亲无一例外的都要到场。</p> <p class="ql-block">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母亲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美女,平时十分注重个人的仪表,总是把自己打扮的稳重得体,即便是三年困难时期、“文革”动乱时期、生活工作再忙再累时也没见妈妈邋遢过。</p><p class="ql-block"> 偶尔拍张化妆照自娱自乐。 看看,八十多岁的母亲风采依旧,不减当年。</p> <p class="ql-block"> 母亲兴趣广泛,爱好摄影,喜欢照相;爱听歌曲喜爱京剧;乐于接受新事物,什么电脑、手机、摄录像等都摆弄的得心应手;特别感兴趣的还是和家人亲友外出游览。</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中虽然说不上走遍天下,但也算是见多识广,游览本市和北京那是常态,光东北吉林就去了两趟,还几次走出国门去港澳和日本游览。家人们都很高兴陪同母亲出游,哄老太太开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在父亲的单位宁园住临建期间,宁园的各个角落遍布母亲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母亲带着周强和大姨泛舟宁园湖上。</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炳琦和柴琳陪母亲游北京。和炳全、王珂汇合,共游京城。</p> <p class="ql-block"> 1996年暑假期间,七十二岁的母亲带着刘娅和刘晖去松原我们工作的吉林油田那里观光避暑。</p> <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母亲去日本待了三个月,炳全和王珂对妈妈关怀备至,老太太回国后向大家讲述在日本生活的情景及所见所闻和游览经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 1999年10月,七十五岁的母亲第二次去松原,待了四个多月,每天过得都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 2002年元旦期间刘晖去日本后第一次回国探亲,陪奶奶去南市食品街逛逛,品尝小吃美食。</p> <p class="ql-block"> 2004年国庆节期间,炳琦和柴琳陪八十岁的母亲去塘沽看国际车展。</p> <p class="ql-block"> 2004年家里添置了汽车,刘佳经常利用周日开车带奶奶去杨柳青的石家大院、东丽湖、药王庙、意式风情区等处游览,外出游玩儿是奶奶特别开心的事。</p> <p class="ql-block"> 2006年秋,炳意陪同母亲游水上公园。</p> <p class="ql-block"> 2007年的深秋,炳仁、炳琦和柴琳陪同母亲去万达广场看电影、品美食,老太太意犹未尽,兴致极高。</p> <p class="ql-block"> 2007年元旦期间炳琦和柴琳陪母亲去香港和澳门旅游,一路上他们精心的照顾已83岁的老母亲,让老太太顺利地、开心地游览了向往已久的港澳地区,老太太开阔了眼界,真实地见识了外面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2011年6月炳仁和炳意陪母亲游塘沽,见识了日新月异的滨海新区,游览了海洋馆等处,老娘十分开心。</p> <p class="ql-block"> 家人曾几次陪同母亲去北京王珂的父母家,会亲家及看望珊和瑶。</p> <p class="ql-block">母亲爱好听歌曲、京剧,时不时唱唱卡拉OK,哼唱几段京剧,开心解闷,愉悦身心。</p> <p class="ql-block"> 家人聚会时偶尔打会儿麻将,娱乐一下。</p> <p class="ql-block"> 妈妈和爸爸风雨同舟五十二载,共度蹉跎岁月,同甘共苦,不离不弃,为子女撑起了一片天。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p> <p class="ql-block"> 1991年,父母金婚50年纪念日,名人吴同宾题匾祝贺。</p> <p class="ql-block"> 1941年夏天,母亲17岁时嫁入我们刘家,风雨七十载,为我们这个家操持了一辈子,抚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p><p class="ql-block"> 照片是母亲出嫁三天后回门娘家所摄。年轻的母亲风姿绰约,风华正茂。</p> <p class="ql-block"> 母亲(左边)和大姨。</p><p class="ql-block"> 摄于母亲新婚后回门娘家。大姨比我们的母亲年长五岁,姐妹一往情深,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合张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母亲和姐姐。照片大约摄于1945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 母亲和姐姐,照片大约摄于1948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 中年的母亲依旧神采奕奕。</p> <p class="ql-block"> 1957年秋季所摄的以爷爷奶奶为核心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1961年摄于宁园(父亲的工作单位)的照片,这是当年我们家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1972年春节期间所摄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1989年春节期间所摄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大好,从25岁时就得了黄疸型肝炎,后来发展成肝硬化,1965年因肝大挤压腹部胀痛,做了脾切除大手术。三年困难时期,母亲双腿浮肿,腿部皮肤挣得发亮,一压陷下去一个很深的坑。当时政策给肝炎病人每月供应二斤黄豆补充营养,那年月能吃上点儿黄豆太不容易了。妈妈买来黄豆哪舍得自己吃,全都用来做菜给全家吃。为了我们这个家,妈妈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p><p class="ql-block"> 1999年12月底一天的晚上,母亲在松原油田居住期间心脏病突然发作,我赶紧请来油田职工医院退休的内科孙主任来家中抢救。当时快到夜半12点了,幸亏孙主任家就住在我家后楼,他开了个私人诊所,器械和药品齐备,他和我关系不错,孩子考大学录取时我给他帮过忙,他听到我敲门,二话不说赶紧起床跟我来到家中。孙主任给母亲做心电图、输液,幸亏抢救及时,母亲才脱离了危险。母亲刚发病时吃了两次速效救心丸也不见缓解,妈妈当时拉着我的手有气无力的断断续续地对我说:“炳华,看来我这回是不行了,挺不过去了。”当时可把我和军凤吓坏了。</p> <p class="ql-block"> 2009年4月1日母亲突发脑血管病,到2011年10月14日去世,这期间先后住了四次医院。几次住院期间都是炳仁、炳意、炳琦、柴琳和小崔几人轮流陪护,大家都尽心尽力的护理老太太,这期间炳全也几次回国探望母亲。母亲的一生多病多灾,闯过了一次次险关,带病操持我们的家,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 母亲过完87周岁生日后不几天与家人合影留念。正好炳全全家和刘晖他们回国,全家人基本上凑齐了,借机照张“全家福”。</p><p class="ql-block"> 那些天母亲身体一直感觉不舒服,说不上的难受。过了两个来月母亲与世长辞,想不到这竟是我们“全家福”的绝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忘却才是。”</b></p><p class="ql-block"> 母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妈妈的音容笑貌永驻我们心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养育之恩!</p> <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仙逝十周年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所有照片均是用手机翻拍的,效果一般,望大家谅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