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h3>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br><br> 文/金泽明 <br><br>常言道,男儿有志在四方。年少时,总是想奔向远方去实现远大的志向。<br>我初中毕业以后,走出大山去县城上高中,高中毕业以后,走出县城去大城市上大学。读书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为了诗和远方。求学让我有了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求学让我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求学让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br>朋友调侃我说:“你出生在山沟沟里,现在居住在大城市里,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不愧是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br>我说:“惭愧!惭愧!我只不过是通过读书考上了一所普通的师范学院,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而已,哪是什么金凤凰啊?”<br>在父母的眼里,我就是一只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让我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未来充满希望。<br>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高考升学比例非常低,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差一分也不能上大学。在高考落榜的绝大多数学生中,城镇居民户口的只能待业,农村户口的只能回乡务农。只有少量学习成绩不错的高考落榜生才有资格参加高考补习复读。<br>我高中毕业,参加应届高考时,就遭遇了落榜的打击。我的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小学教师,我们家的经济条件还算不错,因此,我高考落榜以后,父母都支持我复读。<br>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有的参加招干考试,当上了税务局的税务干部,有的参加农村招聘干部考试,当上了农村招聘干部。那些参加招干考试没有被录用的高考落榜的同学,大都成了城镇待业青年和回乡务农的农村青年。<br>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能通过复读考上师范学院,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我一点儿也没有因为没能考上重点大学而感到自卑和遗憾。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什么能力就考什么大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只要坚持终生学习,就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成为一个幸福的人。<br>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最应该感谢的是父母。<br>我和父亲既是高中校友,也是大学校友。父亲学的是数学教育专业,我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br>父亲在山区当了一辈子农村教师,为山区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遗憾的是,在他57岁那年,积劳成疾,因病去世了,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br>父亲去世以后,我把母亲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居住,给我带孩子。母亲和我们一起居住了十多年,直到我的孩子上了大学以后,她才回到了家乡和我弟弟一起居住。在家乡,有母亲熟悉的父老乡亲和一草一木,在家乡,母亲能更愉快地安度晚年。<br>父亲去世20年了,母亲已经74岁了。<br>74岁的母亲,还时不时的打电话来关心我的身体健康,叫我一定要按时吃饭,不要累坏了身体。<br>每当想起父母,我就想到了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出自毕淑敏的作品《孝心无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自己还可以回家,可以看父母;父母不在了,家只能叫做故乡了,因为我们最牵挂的人已经不在了。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父母在世的时候,要多加孝顺。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再去后悔。<br>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无论我们是几岁的孩童还是七尺男儿。<br>斯人已逝,往事如昨。儿子常常夸我切菜的刀法好。我的刀法是父亲教的。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父亲手把手的教我切菜。父亲教我切猪肝时,曾告诉我说:“把猪肝切片时,切成三角形,猪肝炒好以后,就变成了卷曲的形状,既好吃,又好看!”父亲还耐心地教我如何炒泡椒猪肝。<br>几十年过去了,父亲教我做泡椒炒猪肝的情景历历在目,我最喜欢吃父亲做的泡椒猪肝。父亲把他做泡椒猪肝的厨艺传授给了我。现在,儿子最喜欢吃我做的泡椒猪肝。<br>父亲在世时,我经常都要回家乡去。父亲去世以后,由于母亲和我一起居住在城里,我就很少回家乡了。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父母不在,家就成了故乡。<br>虽然父亲去世二十年了,但母亲还健在。<br>每次看到满头白发的母亲,我都会情不自禁的这样想,如果母亲不在了,家里还有什么让我牵挂?等到那一天,恐怕家就真的成了故乡。没有了牵挂,没有了期盼,家就像我走过的其他地方一样,只剩下无尽的思念。<br>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br><br>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北街94号重庆市第七中学校<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