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 守护心灵——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中心学校疫情防控心理疏导指南

小伊伊

<p class="ql-block">  近段时间,疫情再次打扰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相信大家时刻都关注着疫情的进展,来自各大网站、抖音消息的不断更新,让我们看得焦虑紧张。有的小伙伴、家长、老师刷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喉咙痒、胸闷、头疼,还有点咳嗽,整个人都不太好了,怀疑自己是不是中招了,从而忍不住焦虑、不安、多疑等等,甚至睡不着觉,这可能是疫情下的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可能影响正常的生活。那么在新的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保持良好心态?减少或消除负面情绪?学校专门整理了《疫情防控心理疏导指南》,希望通过这份指南,能给大家提供关于自我心理维护的科学方法与手段。</p> 心理指南-学生篇 <p class="ql-block">一、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做好个人防护,出门配戴好口罩。</p><p class="ql-block">二、有规律作息,养成良好习惯。饮食有节,吃动平衡;广泛阅读,陶冶情操;培养技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按时睡觉,保持健康。</p><p class="ql-block">三、管理好情绪。可以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向老师、亲人、同学、朋友倾诉一番,把自己的委屈、烦恼、痛苦诉说出来,或者通过劳动、唱歌、运动等形式发泄一下,以缓解心理上的压力。</p><p class="ql-block">四、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如果发现自己需要进行心理调节,教大家几种简单易学的调节方法:</p><p class="ql-block">1.转移注意。做一些能让自己感觉好些的事情,如看电视、看书、听音乐、运动、做家务、聊天等等,将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p><p class="ql-block">2.接受现状。疫情突然严峻,可能会造成大家产生暂时的恐慌、无助反应,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不必过分强求自己,压抑情绪反而会影响后续的抗压能力。</p><p class="ql-block">3.合理宣泄。有的同学可能会出现恐慌、焦虑、愤怒情绪,或者感到沮丧、孤独。这时需要给自己找一个适当的发泄口。比如,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倾诉,相互鼓励、增强信心;进行室内体育运动或唱歌、跳舞等,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p><p class="ql-block">4.相互倾诉。大多数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恐慌、焦虑、不安等,这都是正常的。大家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家人和朋友,通过倾诉可以释放恐慌、焦虑、愤怒等心理应激反应。</p><p class="ql-block">5.接纳自己。接受自己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接受自己的脆弱,不要否认和故意排斥它们。告诉自己:“我确实有些紧张,不过我可以不过分关注,做点别的会慢慢好起来的。”</p><p class="ql-block">6.积极自我暗示。要选择一些积极的、肯定式的、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并反复强化。如“我一定能克服困难”“我一定能战胜自己”“我今天精力很充沛”等。</p><p class="ql-block">7.树立远大的理想</p><p class="ql-block"> 深入学习防疫抗灾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学习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疫抗灾的伟大精神,不断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美好生活,做一名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好少年!</p><p class="ql-block"> 如果自身出现恐慌、焦虑、烦躁等情绪,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时,务必要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p> 心理指南-家长篇 <p class="ql-block">一、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从自己做起,加强对家庭成员健康监测,引导家庭成员养成科学防疫习惯。积极响应上级防疫指挥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每一轮排查填报。做到及时、准确,不谎报、瞒报,积极调整心态,有共同努力抗击疫情的信心。</p><p class="ql-block">二、尽可能地让孩子参与到遵守日常生活规则(保持往常的饮食、睡眠,有规律地在家玩耍、游戏、阅读、学习,与朋友、亲人多通过微信、电话互动)。家长以身作则(洗手、消毒、按时吃饭、睡觉)。尽量保持日常生活规律持续的稳定。</p><p class="ql-block">三、注意和谐的亲子关系。找到与孩子共同感兴趣、互帮互学、能够互动的活动。和孩子一起游戏、运动、阅读、看电视、听音乐、做饭、学习,善于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认真听孩子表达,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解决孩子困惑、情感和愿望。</p> <p class="ql-block">1.关注疫情,获取真实信息</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多从电视台、报纸等官方媒体,客观正确了解疫情防控相关信息。不盲目听信各种QQ群、微信群、朋友圈、非官方微博等非正规渠道散布的未经证实的信息,做到不信谣,更不传谣、不造谣。</p> 心理指南-教师篇 <p class="ql-block">一、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在社交平台发布不确定信息,关注官方首发疫情动态,做好自己与家人的防护工作。</p><p class="ql-block">二、立足岗位,常态防控,发挥作用。听从上级统一部署,认真排查,准确、及时上报数据,按要求防控。积极调整心态,家校携手,有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p><p class="ql-block">三、注意心理调适,减缓工作压力。建议用“三换”方法调适:</p><p class="ql-block">1.换立场。根据抗疫要求,我们要联络学生和家长上报信息,情况繁杂,工作压力大,但每一条发至群里的信息和上报工作,对于抗疫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积极发挥作用,做传播正能量的使者。</p><p class="ql-block">2.换环境。回到家后转移压力,多阅读、听音乐、运动、与家人互动等方法缓解压力。</p><p class="ql-block">3.换方式。合理安排时间,专注当下任务,高效处理。保持适当的休息节奏。</p> <p class="ql-block">心理咨询热线:</p><p class="ql-block">遵义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p><p class="ql-block">0851- 28986057</p><p class="ql-block">红花岗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p><p class="ql-block">0851-27676819</p><p class="ql-block">红花岗区深溪镇中心学校阳光小筑:</p><p class="ql-block"> 18275648236</p>

疫情

心理

恐慌

自己

指南

防控

不信谣

传谣

焦虑

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