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被思念时,知或不知,已在思念者的怀里——木心</p><p class="ql-block">受农场好友成可兴兄多次诚邀,连云港之行今天终于成行了。</p> <p class="ql-block">在城区就能看到大烟囱冒的浓浓白烟,这不得不说是海州城的特色。冒白烟的地方其实是连云港海州火力发电厂,冒的白烟准确的讲是白色水汽,对周围环境没有影响。</p> <p class="ql-block">海州钟鼓楼城门筑于明初,楼门的拱形门券残存部分是洪武年间的城砖。无锡还有洪武年的城砖吗?其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没有必然的冲突,关键是掌权者的思想定位。</p> <p class="ql-block">中午吃饭,主人点了一道沙光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且有讲沙光鱼的故事。沙光鱼,当年生,当年就死。有一个传说:沙光鱼一年长三尺,三年长一丈,大到可以吃掉老龙皇,龙皇一听大怒,发旨叫它当年生,当年死。六月沙光满墙掼,十月沙光赛羊汤。六月的沙光鱼不好吃,捕捉到了随便扔掉。十月的沙光鱼肥硕,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赛过喝羊肉汤,哈哈!确实如此啊。</p> <p class="ql-block">饭后游桃花涧。深秋的桃花涧,冷风时有时断,吹得由矿坑塌陷形成的宕池涟漪汾纹。景区少有游客,显得格外静宁,史前先人的岩画却出意的惊人。简单的线条刻划出先人智慧的火花,现代人很难理解先人表达的思想内容,但在今天仍然散发着它神秘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将军崖岩画是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发现的岩画,是唯一反映农耕部落原始崇拜内容的岩画,距今约7000年。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称之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天书。</p> <p class="ql-block">孔望山的岩面,浮雕有一0五个石刻像;这些石刻像中,被认为是佛教的造像,包括有涅盘图、舍身饲虎图、佛像、力士像、象像等。经鉴定,摩崖画像比敦煌莫高窟壁画早200多年,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佛像石刻。对于研究我国的佛教史、美术史和中外关系史都具有重要意义。专家考证是东汉时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当代雕塑界泰斗、著名雕塑大师钱绍武一行来连云港,考察孔望山摩崖造像及石象、石蟾蜍等。他依据石象、石蟾蜍的艺术形态、雕刻手法等,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钱绍武认为,石象和石蟾蜍从雕刻手法上判断应为汉代时期产物,其造型写意,遵循了“应物象形”的原则,很有可能为一组雕塑。石象和石蟾蜍为汉代十二兽,用于镇守当时的墓葬。</p> <p class="ql-block">天然形成的六块巨石一线排列整齐,后人引用孔子的话说是:见贤思齐。细想极有意思,给毫无生命的物体注入了通透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蒋之奇,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宋英宗初年,擢监察御史。他是江苏宜兴人氏,长于理财,治漕运,以干练著称。当官为民,勤勤恳恳,做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p> <p class="ql-block">孔望山景区龙洞庵内,正殿东侧崖壁之下。甘露泉水清澈,至今仍能饮用。</p> <p class="ql-block">我身旁这棵有800多年的古树名流苏,植于南宋时期。叶子能当茶叶泡,花洁白,花朵形似糯米粒,味道有浓浓的糯米香,当地人称糯米茶。曾入选“中国最美古树”,当时全国入选的最美古树只有85棵。流苏树的左边是棵有1200年树龄的柏树,两树遥相呼应拱卫龙洞庵大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是农场里的农友,有的已经四十多年未见面,有的也只是近几年才联系上,见了一、二次面。年纪大了,生活安定了,就有一种怀旧的情感会萦绕在你的心中,找不回已逝的青春,那就找与青春一起衰败的记忆。从左往右:刘连锁、杨长林、成可兴、我、刘斌、李强春、相秉石。</p> <p class="ql-block">游花果山,登云台山。</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高度顶点坐标。</p> <p class="ql-block">据《云台补遗》记载,唐建“望日楼”,后倒塌。明万历年间,在原址建“海曙楼”。道光十三年(1833年),陶澍捐资重修,亲题“海曙楼”于门额,撰并书联于门侧:“曙色正平分听万籁无声已觉人来天上;楼光开四面看一轮初上始知身在日边”。公元1986年,在海曙楼遗址,修建了“迎曙亭”,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全石结构的亭子。这亭子将来也会成为古建筑,因为它有文化传承的基因,而且造得确实漂亮。</p> <p class="ql-block">玉女峰上秋风萧瑟,两徒儿不停地舞动招揽生意实是不易,为师于心不忍,化点小钱让徒儿们聊补生活之需。</p> <p class="ql-block">花果山水濂洞,此洞因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而闻名天下。吴承恩笔下的水濂洞是一个比原型更丰富,更迷人也更具艺术性的文学场景,这也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其实还有一本小说书叫《镜花缘》作者李汝珍,他跟哥哥李汝璜长期生活在海州,书中的许多文学场景也是取材海州的四时风光。现在海州板浦还有李汝珍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水濂洞下方的海宁禅寺。我为看有91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走了偏门。近年三元宫易名海宁禅寺,改塑释迦牟尼佛,三元圣像已移至东配殿。大雄宝殿面前有两棵千年银杏,显示着三元宫古老的历史。这里又是一处北宋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水濂洞景区旁有一座寺院名海清寺。据资料记载:海清寺阿育王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于天圣九年(1031年)建成,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江苏北部历史悠久、塔体最高的一座九级浮屠。塔身为砖砌,八角造形,塔体沉稳壮硕,明代叫“古塔穿云”,清代叫“塔影团圆”。海州城现在是小城,但在当时是一个大城,有这么多宋代古寺古塔可以证实。北宋兵部尚书张文定说:儒门淡薄,收拾不住,尽归释氏。想来当时的海州受这世风影响也是很大的。</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宿城吃中饭。</p> <p class="ql-block">席间有一道菜我很感兴趣,菜名海杂鱼锅巴,有五六种小海鱼,用豆瓣酱烧特鲜香。食材有小黄鱼、沙光鱼、小鲳鱼、小沙鱼、跳跳鱼、肉狗鱼。锅巴醮汁吃起来脆蹦鲜香。</p> <p class="ql-block">宿城地区人民公社所在地,现在把办公室、粮食仓库全部改成了民宿,取名“八间房”。</p> <p class="ql-block">栏海大堤。该大堤于1985年3月10日动土兴建,于1993年12月8日合龙,全部完工将近二十年。荷兰水利专家参加了工程建设,由于很难处理十几米厚的淤泥,有位荷兰工程师因压力太大而投海自尽。</p> <p class="ql-block">田湾核电站。大水泥堡就是核反应堆,引进俄罗斯设备。据说核电站周围植被生长茂盛,白鹭成群,海鱼肥硕。</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渔船纷纷回港,把一天的收获放在渔码头出售。这个码头不算大,渔船也不大,捕获的几乎都是小鱼小虾。码头现做现卖的鱼丸子不错,食材是小黄鱼和小马鲛的肉,把鱼肉铰成肉泥,只放盐和葱,没有任何其它佐料和添加剂。鱼肉泥做成鱼丸子放在油中汆,鱼丸非常鲜香,没有一丁点腥味,好吃!</p> <p class="ql-block">在白壁山上看到的宋代石刻。张叔夜极力要求革除社会各种弊端,后升任礼部侍郎,又被蔡京忌恨,以徽猷阁待制身份再次到海州任知州。小海州,文化底蕴深厚令人赞叹。史前崖画全国最早,东汉石雕比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遗存还早200年。小小海州拥有史前岩画、东汉石雕、宋代和明代摩崖石刻,真是小地方有大历史。</p> <p class="ql-block">答谢宴</p> <p class="ql-block">我虽然是第一次到海州,但从前脑海中浮现的海州城有狭小的街巷,和这些石砌的平房。今天我游走在这旧城区,抚摸着石砌的平房,有种曾似相识的感觉,这场景与想象中的海州是如此合拍,我自己都感到惊奇。</p> <p class="ql-block">石曼卿(992—1040),北宋文学家,名延年,字曼卿,一字安仁,别号葆老子。石曼卿任通判海州时,闲暇则至石棚山读书。明嘉靖二年(1523)海州知州廖世昭刻“石曼卿读书处”六个擘窠隶书于石棚山山石上,今尚清晰可见。欧阳修、梅尧臣、蔡襄、苏轼等都是他的好友。</p> <p class="ql-block">环顾遮挡了视线翠屏般的石棚山,便会产生溶入青绿色彩之间的超凡感觉。传说当年石曼卿常在这里读书弹琴,饮酒宴乐。图就是此山因以得名的石棚,石棚上镌有明代海州知州王同所书“高行清风”四个大字,乃是颂扬盛名与此山同存的石曼卿的。</p> <p class="ql-block">这块张公去思碑 ,系明代海州士民为离任的知州张允绅所立的去思碑。秉公为民,民当思之,民心之碑啊!</p> <p class="ql-block">朐山书院原在海州西大街,现在锦屏山下。朐山书院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州李永书支库存节余钱三百八十缗,购买海州张文茁房屋,建朐山书院,聘请宜兴翰林李英为院长。朐山书院的束脩膏火是海州地方官吏从俸禄里捐赠的。现在的建筑设计很现代化,门窗均用大玻璃装饰,我怀疑这个设计师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知识分子。</p> <p class="ql-block">双龙井最早开凿于明代景泰以前,迄今500余年。嘉庆州志曾收录陈宣州志中的《明曹忠重修大井记》,明嘉靖年间又大修一次,清光绪三年(1877年)州牧林达泉又行重修,重修双龙井碑记至今犹在。</p><p class="ql-block">在农场相处不到三年,彼此却牵挂了四十多年。这次我是70岁千里走单骑,虽然相聚只有短短的三天,却把许多感慨、情义在拥抱中释怀。海州之行所见所闻令人欣喜,海州的历史文化厚重可圈可点,更欣慰的是海州一帮大哥情深意浓,我将永远铭记。等有春暖花开或秋枫红霞之时再相见!</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兄弟们!再见了,海州城。印象变成了现实,一趟平常的旅行带回了太多的收获。 可以望见背影越拖越长离别时的自己,那是远去的时光和心情。 虽然相聚很短暂,但想念会长着翅膀飞。告别是为了再次重逢的喜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