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民与食为天 " 是咱老祖宗留给后人的谆谆教诲。</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自盘古开天辟地,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历经几千年至今的现代农业,无不彰显这一朴素的道理。</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烹饪与写作很搭,前者是吃的学问,是物质第一性的表象;后者是精神求索,是第二性的要素。</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所以前者是人类生存之必须,后者则是为了让人类活的更美好。</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我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五零后,正在身体发育时期,便亲历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厄运。</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饥饿之人的感受非文字所能表达,因此任何文字的诱惑和反作用力都比不上一只馍的吸引……</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如沐春风,走出国门的人腰围日渐鼓了起来,于是二十年后,昔日罕见的 " 三高一硬 " 似乎又成为谈之色变的健康杀手。</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新千年之初,除少数边远山区外,生活在各线城市里的人们在吃饱后,又向着吃好进军,于是各地美食、小吃干脆来了个全国性大串联,于是城市里的地方餐馆如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随着人口流动的理性回归,一些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吃食儿也没了市场,唯有根植于国人心中的 " 四大菜系 " 历久弥香,仍在餐饮业独领风骚。</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四大菜系 " 中,鲁菜是北方菜系的总代表,其特点是:咸鲜为主、精于制汤、善烹海味、火候精湛、注重礼仪,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之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曾记得美食界有一副对联:川辣鲁爆北方情,鱼游虾跳蟹横行。就是对 " 四大菜系 " 最精典的概括。</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鲁菜的突出烹调方法为爆、扒、烧、拔丝,尤其是爆更为世人称道,因为爆又分为油爆、酱爆、莞爆、葱爆、汤爆、火爆等。</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我的老家是山东人,母亲又是善于烹调家乡菜的主妇,所以从小便对鲁菜耳濡目染,情有独钟。</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我在北京生活了近七十年,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对京城的鲁菜馆可以说是如数家珍,当年位于珠市口西北侧的《 丰泽园》、西四的《同和居》、翠微路的《惠丰堂》和王府井大街的《萃华楼》等,都是我最爱光顾的地方。</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曾几何时,因工作、事业奔忙很少在家中吃饭,如今退休后颐养天年,正好大展身手,也让妻子及亲人品尝一下我家传的鲁菜手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我炒的葱爆羊肉,应该算是自己比较拿手的一道鲁菜。</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具体做法是:</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1、买四两羊腿肉,去筋膜后竖切成片,用生抽、料酒、姜粉煨制半小时后待用;</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2、山东章丘大葱若干切成滚刀段;</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3、热锅凉油大火烧旺热后放入羊肉爆炒,其间点几滴明醋除膻提鲜,再放入少许酱油、鸡精(含盐),适时放入大葱翻炒即可出锅,大葱既可助味又可收敛汤汁,一举两得。</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葱香、肉香、酱香,三香搭配,相得益彰,爆羊肉时的火候最关键!</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酱爆八爪鱼。</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火爆三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油爆鱿鱼须。</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鼓椒煸炒肥肠。</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葱烧木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我做的其它家常菜。</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装菜的搪瓷盘子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产品,也是母亲用过传下来的,盘子的色调很庄重并能衬托出菜品的形态与美感,符合鲁菜容器的礼仪标准,故被我一直珍藏下来。</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烹饪是饮食文化中的一门学问,从简单的食材到最后成为 " 色香味 " 俱佳的菜品,无不浸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所以不断学习和提高鲁菜的烹饪技法,让家庭餐桌充满乐趣,也成为我退休后的爱好和享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少年时期,由于受普希金诗集和大量中外文学名著的影响,我迷上了诗歌与文学创作。</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从二十岁创作第一首诗开始至退休前的四十年间,我在工作之余大约写了三百多首诗,自费出版了个人诗集《泉》,创作了三个短篇小说,还成为五部电视的编剧。</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1985年1月8日,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特型演员柴云清与我合作编剧、山东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公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后,在国内引起轰动。</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文革结束后,首次突破国内重大政治历史题材禁区,第一部反映周恩来总理住院手术后,仍心系党和国家大业和天下苍生的影视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该剧获得山东电视台第二届电视剧优秀作品奖)</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八十年代末,在北京电视台举办的首届职工电视剧展播期间,由我编剧的《工会主席的星期天》在参播的十几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优秀奖。</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九十年代初,在北京电视台专业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编导的专题片《中央电视塔的建设者》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也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可以说30~40岁这十年,是我业余创作的高峰期,后来由于职务变动,行政事物性工作冗杂,除了还能忙里偷闲写点小诗外,其它形式的创作就中断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08年退休后,我就参加了 " 龙之队 " ,这是由一些老同事、老同学自发组成的旅游团队,巧的是大部分队员都是52年出生的,生肖属龙,因此 " 龙行天下 " 就成了团队的理念与旗帜。</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十几年间," 龙之队 " 的足迹不仅踏遍神州大地,还多次走出国门,领略世界各地的多彩风光。</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2011年起,经 " 龙之队 " 的几名骨干成员商议,决定创办一本属于自己团队的杂志,用以记录我们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用《春华秋实》做为刊名。</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自费出版刊物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不对外销售,不需要书号和审查,但稿源的数量和质量却成了最大的问题。</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 " 龙之队 " 的参予成员最多也就四十人上下,而每次出行时的人数却在4~20多人不等,有感而发本是人之常态,但引而不发或根本无法表达出来,确是实情。</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于是这刊纯属自娱自乐的《春华秋实》杂志,在众小编坚持五年、创办五期后,终因多种原因而放弃。</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有幸做为《春华秋实》杂志的策划人之一,在众位老友的努力下,成就我在有限的生命中,过了一把编辑瘾,怎么说呢?值得!但是从组稿、审稿、改稿到校对、再最终定稿付印,当个文字编辑也真不容易!</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5年,美篇平台上线,似乎给了我追寻文学爱好的最好机会。</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文字、图片、视频及背景音乐的综合表现力,带给我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于是我沉浸其中,利用曾经拥有的写作和编导能力,用美篇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念想,平民百姓的故事和行走在人间烟火中的朴素人生。</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认真的创作每一篇作品,并把自己的思考与情感投入其中,力求文风朴实、格调清新、文字形象生动。</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当前,适合大众阅读的快餐文化平台(包括美篇),其休闲、娱乐和点击量似乎成为时尚,但从更深层面讲,我认为逐渐提高美篇的文学和艺术属性,才是其发展壮大的本源和根基。</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唯愿有生之年,与广大美友共同努力,让美篇越办越好,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烹饪和写作,就像退休生活中的两根拐杖,支撑着我步入古稀之年,而物质与精神上的享受,又能让我每一天都充实、愉悦起来,这应该是件很幸福的事儿……</b></p> <p><br></p><p>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谢谢您的阅读!</b></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龙友吉祥2021年10月下旬,于北京西郊五棵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