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外公是诏安籍的姓沈,我妈是在桂树开花正茂盛时节出生的,故名:沈桂香。</p><p class="ql-block"> 外公在澳雅头开了一家竹帆场,那时代海上的大船帆是用竹篾编的,中间夹着竹叶。因为东山海运和渔业很兴旺,所以生意还红火。沈桂香从小乖巧勤劳,所以她在十岁左右就开始在竹帆场编竹帆,而且做出的产品质量很好。后来 ,因进口的帆布做船帆更优越,就逐步取代了竹帆,外公的竹帆场也因此只好倒闭了,不久外公也逝世了。那时,我妈那时才12岁,她有弟弟三个,9岁、6岁、3岁。她的妈妈就是我的外祖母从来只能在家做家务,生活的担子就落在她和9岁弟弟的柔弱的肩膀上。好在她的竹编工艺好,能找到工作做,弟弟也很聪明勤劳懂事。但是苦难的生活,还是伴随着她们的童年和少年,以及青年时代。</p><p class="ql-block"> 因此,她就更加勇敢坚强勤劳而且特别有善心,碰到别人有难处,总是不落忍,总想帮他。嫁给我爸爸后,就经常吩咐爸爸要当个有良心有善心的好医生。她在爸爸身边,病人来看病,没钱也给治。赊药、送药是常有的事。不管到哪里,那里的人特别夸奖这个”先生娘“。从此,爸爸看病,对五保户从来不收钱,对特别困难的人,就少收钱或者不收钱。</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大家都吃不饱。有好多次快吃午饭时,有亲戚来了,我妈总是让她先吃饭,全家五六口人的饭让客人吃了一大半了。这时,我妈会交代我们,一人只能吃一碗,这不够半饱啊,没办法,只能听妈妈的话。而妈妈中午自己却一口饭也没吃,爸爸要上班,她要让爸爸吃饱些,并且交代我们不要让爸爸知道她没吃饭。</p><p class="ql-block"> 过后,我们逐渐长大了,饭都能吃饱了。妈妈的善心更强烈了,我记得,她每次要出门时,总会拿些零钱放在邻居那里,交代说,如果有人来乞讨,麻烦你代我拿给他们。</p><p class="ql-block"> 到了我的中医诊所要开张了,妈妈再三叮嘱我。当医生是治病救人,是要救死扶伤的,一定要有善心,要做好事做善事。你要像你爸爸一样,五保户来看病,一定不要收钱,对很困难的人要少收钱或者不收钱。诊所开张后,我就听妈妈的话,五十年来,按照妈妈的吩咐, 坚持关怀照顾五保户和困难的人。亏本或者颗粒不收也在所不惜。曾经有个年轻人,因患膜性肾炎在医院治疗了三年多,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而且断定说无法治好了,只好回家等死。有人推荐他找我治疗时,全身浮肿,连走路的体力也快没有了。他家里只有他手有残疾的老妈和打小工的小妹,经济确实困难。我按照妈妈以前交代的,要给有困难的人帮助照顾的嘱托。每包中药进货价要三十元,我却只收二十元左右的药费,而且全部不收诊费。给他连续用药估计是六百包。虽然我亏本了,但是这年轻人的肾病却让我治好了,身体正常了,也重新工作了两三年了。他的肾炎能让我治好,他高兴,他全家人高兴,我更高兴啊!我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了,而且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这就是听妈妈话,做善事会得到的好报啊。我妈妈若有灵感,能知道,我想 ,她一定也很高兴!</p><p class="ql-block"> 我怀念我的有智慧有善心的妈妈——沈桂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