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不知处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 (2021.9.11 , 多云转雨)我在城市工作30多年,习惯了城市带来的快捷而舒适生活。来绩溪前,我对大山及山核桃是没有概念的,更不知道在大山的深处,还藏匿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了生活,执着的爬山上树,冒着坠树坠崖之危险,用手中的竹竿将那高悬树冠上的山核桃打落、再捡拾,场面险象环生,我们姑且称他们为“打核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皖南山区,每年9月份是山核桃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告别鄣山大峡谷后已近中午11:00了,少云说女儿家的林场就在附近的山上,他要上山去看望一下老伴及一起进山的乡亲们,他们帮女儿家打山核桃已经7天了,由于山高信号弱,一直没有联系。</p><p class="ql-block"> 怀揣着对大山的好奇,我不加思索的就趋同了少云的想法。同行的除司机外,还有一位穿着拖鞋、体型肥硕的中年男子。出发前,少云很关心我体力行不行,说山高路陡不好走。我说我自幼在农村长大,应该没问题吧。</p><p class="ql-block"> 在少云引领下,我们穿越公路,出没于杂草丛中。此时,虽然脚下没路,但心中有路,方向明确,那就是先下坡,再上山。山路是崎岖的,杂草拉扯着我们双脚,步步难行。刚走不远,穿拖鞋的胖子由于脚下打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手里提着的一袋苹果和桃子散落草丛,有的滚落山下。</p> <p class="ql-block"> 往下走,沟底渐行渐近,片片秋叶浮于水面,伴随溪水缓缓流淌,清澈见底。我们从一块块五彩斑斓的鹅卵石顶上快速踩过,顺利到达了山的脚下。</p> <p class="ql-block"> 少云在山脚下迟疑片刻,然后凭着直觉选准了一条上山入口。我们扒开长长的茅草,顺着前人踩踏的痕迹,一步一步向上攀行。一路上,少云既是向导,也是解说:“女儿家这片山林面积有300多亩,是其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核桃树大部分就长在海拔近千米的山麓中,每年这个季节,就是女儿家最忙的时候。我的身体不好,做过大手术的,家里还养有猪和鸡需要照料,所以上不了山,只能派老伴上山帮忙。不仅如此,我还从本村和邻村雇佣几个人上山帮忙,他们吃住在山上,一干就是半个月。不过只要挺过这半个月,估计至少20万元的收入是有的,够女儿家一年的开销了。说到这里,少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途中,少云还和我谈了一些他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既坎坷艰辛,也乐观豁达,言语中处处流露出一位老党员的家国情怀和应有的思想觉悟。</p> <p class="ql-block"> 山路渐陡,越来越难走。一个小时后,战线拉得很长。“开车的”跑在最前面,我和少云居中,胖子“泥牛沉海”不见踪影。我们只能原地休息等候。我试着喊了一嗓子,大山远处似乎传来微弱的应答,俨然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p> <p class="ql-block"> 又过了许久,俯视山下,胖子的身影终于在树丛中忽隐忽现。见到我们,胖子一屁股瘫倒在地上,白色的汗衫像水洗的一样,紧紧的裹贴在圆圆的肚皮上。他喘着粗气,指着路边几棵参差不齐的核桃树对我说,你看到这树上结的青果吗?就是山核桃,纯野生的,有天地灵气,是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营养价值很高,你们在合肥是吃不到的。</p><p class="ql-block"> 胖子的话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记得每次从老家返回合肥时,母亲总是一个劲地把家养的鸡、蛋、麻油、还有坛坛罐罐的小菜、甚至地里的新鲜蔬菜,一个劲的往车里塞,说的也是这句话:这些是你们在合肥是吃不到的。其实,他们说的都是实话,这些寄托满满乡愁的“土特产”,饱含着浓浓的乡情味道,真是久居城里的人无法品味到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无限风光在险峰。又晃荡了40分钟,走过两道简易木桥,终于在山的半腰处,一排两层高的木屋映入我们眼帘,木屋前是一个大的水泥平台,平台上晒满了黄澄澄的山核桃裸果。</p><p class="ql-block"> 上了平台,最先看到的是一块显眼的蓝色标牌:“伏岭镇大鄣村马林凹山场”。一位负责做饭的老阿姨笑着把我们引进屋里,顺手拿来了打核人从山上带下来的意外收获——杨桃和猕猴桃。我们尝了尝,味道果然鲜甜。</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环视四周,有些简易。一层是烧饭的地方,中间摆放有长方形餐桌和打工人的生活用品,还有从山下带上来的腊肉;靠东头立着两张高低床,床头就是灶台,是袅袅炊烟升起的地方;西头是储藏间。空间不大,布置的井然有序。 屋内有楼梯通往二楼,因属私密空间,我们没有上去。但透过窗户往外看,风光秀丽,景色怡人。</p> <p class="ql-block"> 平台上,打核人晒的衣服在风中左右摇摆,一袋袋成品山核桃籽经过捆扎后,在此排队待运。</p> <p class="ql-block"> 虽然这里海拔在800米左右,但水和电都是通的;此外,在平台的前方有两条平行的钢缆通往山下,那是一条运输通道。每天傍晚,山上一袋袋成品核桃籽就是顺着这条缆索徐徐下的山。少云女婿告诉我们,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p> <p class="ql-block"> 说话间,从山上陆续冲下来七八个打核人,有男有女,皮肤黝黑,着长褂长裤,每个人都是单肩挎着一个半截蛇皮袋,里面装的无疑是一上午的成果。只见他们迅速地将袋中的山核桃倒入平台上,然后洗手吃饭。 </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因为我们造访,今天的饭菜特别丰盛:有胡氏一品锅,绩溪炒粉丝,腊狗肉,还有海带炖排骨,等等。加上少云从龙川带上来的卤菜,满满一桌。</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人很客气,一定要我们坐在桌边用餐。如此一来,工友</span>们倒是有点怯场了,他们抄起大碗,盛满饭,加足菜,到外面或蹬或坐,尽情享受。</p><p class="ql-block"> 山上的饭菜确实很香,大家都吃的开心,我也顾不上往日的斯文,狼吞虎咽起来。大概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觊觎锅里那</span>块<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灿灿的锅巴,于是我</span>放慢了吃饭节奏,最后在确认时机成熟时,果断出手,来个“连锅端”,享受久违的大灶锅巴之香味。</p> <p class="ql-block"> “战斗”很快结束了,打核人又背上了那半截口袋向深山挺进。因为中午时间短,少云老伴并没有下山来吃饭,而是让同村人把午饭带到山上去吃。 </p><p class="ql-block"> 少云跋山涉水,但 没有见到老伴似乎有点失落,于是我们决定跟上三位上山送饭人,去大山深处寻找洪嫂。</p> <p class="ql-block"> 无奈,她们走得太快,一眨眼功夫,就把我们这些“旱鸭子”甩的老远,渐渐的消失在大山里,云深不知处。</p> <p class="ql-block"> “回去吧”。少云犹豫片刻说出了三个字。真是高兴而来,失望而归。我问他有遗憾吗?他说,老夫老妻的了,见到了关照她一声,注意安全;见不到也没什么,过几天就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山里的天气说风就是雨。 一片乌云爬起来了,阳光被遮蔽,天空稀疏的落下了雨点,高处不胜寒。我催促着大家快下山吧,否则雨水淋湿了山路,下山就异常危险和艰难的;如果山上的雨水折叠下来,淹没了来时裸露的石头,就等于切断了我们的退路,故必须在大雨来临前翻越沟底。 </p> <p class="ql-block"> 得知我们这就要回去,热情的主人将一桶积存的野生猕猴桃毫不吝啬的拎了出来,说城里人很少买到吃到,让我们全带上。还嘱咐我们,明年秋天再来啊!</p> <p class="ql-block"> 告别了主人,我们急促的往山下奔去……。</p><p class="ql-block"> 回到车里,我发现少云的裤脚和鞋子都是湿的;胖子的拖鞋早已变形了,他正在用双手揪住胸前的衣服,使劲的拧出水来;我的衬衫也湿的前胸贴后背。彼此相向,一笑而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雨停了,太阳又从云中探出头来。坐在车里的我,在“回家”的萨克斯乐曲催情下,心中滋生丝丝寒意。呵呵,10多天没回家了,我那远方的亲人们你可安好? </p><p class="ql-block"> 结束语:如果没有这次特殊的深山体验,就不会知道这帮人工作的艰辛与危险;也不会知道这“粒粒皆辛苦”的山珍美味来之不易。向他们致谢、致敬!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