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塘秋色 且歌且行

1组

<p class="ql-block">  一直认为去延安是我们工作室最后一次聚会了,没想到唐老师和几个班级的主要帮手还是努力地又给我们安排了最后一次集体研训,恰巧的是在马塘中学,它不仅和我校是合作学校,更是南通地区课改、教研走在一线的代表学校。唐老师告诉我们,就是想让我们都去真正的感受一下,学习一下常态化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虽然唐琴老师由于特殊原因没有能够来到会场,但她的报告可以看得出来,她在尽力地完善PPT,想把报告做好,殷切的期待我们的发展。看到唐老师我们都特别高兴,纷纷伸手和唐老师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唐老师给我们做的报告题目是“再出发:在教研写中专业进阶”</p> <p class="ql-block">  唐老师教导我们教育科研体现了专业成长的“区分度”,写作发表是教育科研的关键要素。一些教师对专业成长失去信心,重要原因就是在写作上未能突破。专业写作要有问题导向、理论指向、实践走向、价值指向,需要理性思考、实践改进。</p><p class="ql-block"> 唐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教研写的重要性,我知道我们都比较懒,这也是限制我们成长的主要因素,唐老师为之比较着急。我想这就是她做这场报告的初衷吧。</p> 一、教研写的路线 <p class="ql-block"><b>(一)基于教学实践发现问题</b></p><p class="ql-block">1.谁是教育评价的主体?“学生评教”不仅是学校对教师教学绩效的调研方式之一,更应该是教师改进教学的镜子。</p><p class="ql-block">2.对公开课后把学生清场、听课教师专家一言堂的评课方式一直抱以质疑:上课,是教师上还是学生上?教学进度是教的进度还是学的进度?“基于学情”真的基于学情了吗?评课最有发言权的人到底是谁?学生会认同评课教师所判断的学生获得感吗? </p><p class="ql-block"> 以上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实践当中的问题、思想的碰撞,更是研究的方向和路线。</p> <p class="ql-block"><b>(二)基于问题导向开展研讨</b></p><p class="ql-block">1.没有问题导向的教研和写作往往无病呻吟、不能走心。</p><p class="ql-block">2.问题导向的教学研讨,其本身就是基于解决问题的任务驱动。</p><p class="ql-block">3.通过研讨,更为全面认识问题的根源、表现和解决方法,尤其是研讨中的碰撞和成,往往会产生超越预设的价值。</p><p class="ql-block">4.教育,“人”不能缺席。学生不仅是授课的对象,更是评课的主体。</p><p class="ql-block">5.他们以“受力人”的身份对老师公开课作现场评课。</p><p class="ql-block"> 唐老师的这些思想,如果你仔细研读,能不能感觉到一些研究的路线和方向呢?这些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你有没有一点触动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三)基于主题研讨组织表达</b></p><p class="ql-block"> 一个有价值的研究主题首先孕育在活动策划方案中,更是生长在活动现场。能在活动后逻辑整合,使活动从现场研讨走向书面表达,使具有研究价值的生长点继续生长,形成多维度的系统表达。</p><p class="ql-block"> 这段话有点难,我的理解是发现了问题,要把问题基于活动、基于集体研讨,在活动中在研讨中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且能够吸取别人的思想,多角度多维度的进行系统表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四)基于专业表达放大效应</b></p><p class="ql-block"> 相对于单篇文章,一组导向问题下的、有实践路径的文章,能将问题充分呈现、周全分析,说透彻、说到位,能在实践层面多方位展现、多角度阐述,教学改进效应更立体、更务实,其所产生的应用性更强、辐射面更广。</p><p class="ql-block"> 到这里我稍微有点小晕,只能理解唐老师更加希望我们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多实践去阐述一个问题,阐述的越全面、越深刻、应用性越强,越能产生放大效应,具备更好的研究成果。</p> 二、教研写,我们可以写什么? <p class="ql-block">  在唐老师看来教研无时无刻、随时随地。写作素材来自会议培训、学术活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读书交流。</p><p class="ql-block"> 以什么形式写?沙龙、随笔、叙事、论文、编著等,各有特征、各得其所。</p> <p class="ql-block">  总体来说写什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一)叙述中“悟”</b></p><p class="ql-block">1.参会感悟 2.阅读悦悟3.成长启悟</p><p class="ql-block"><b>(二)论谈中“研”</b></p><p class="ql-block">1.沙龙研讨 2.课堂走笔3.科研论文</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三 )编著中“长”</b></p><p class="ql-block">1.个人专著2. 团队编著3.个人小书</p><p class="ql-block">下面我带领大家一一分享唐老师的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一)在叙述中“悟”</b></p><p class="ql-block"><b>1.参会感悟,让过程走心</b></p><p class="ql-block">参会受培“三动”和“三备”。会前,选择大会主题或分会小主题,文献阅读和实践梳理,由“备”而去;会上呼应主题,对接认知,准备交流发言;会后每人及时推文,展现所见所闻所悟,因为“不同的人说出来是不一样的”。“三备”(唐老师以前的报告当中有,一时想不起来了😭)后,确定选题写稿。</p><p class="ql-block"> “唐秦效应”、“吴江现象”,承办全国学术研讨会”,千人赴会等,唐老师讲了这么多切身的故事,就是想让我们学员在所有的参培大会上,要认真学习,不放过可能写的细节,因为这种论文是主办方特别需要的,最容易发表。唐老师也说我写了的这篇核刊,质量根本算不上精华,只是抓住了机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2.阅读悦悟,为输出“升级”存量</b></p><p class="ql-block"> “输出”要有“输入”存量,写作输出要有习以为常的阅读输入供给。各学科要求教师丰厚自身学术素养,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一句话就是要看书。</p><p class="ql-block">每个人对历史的主观解读和教学转化方式各不相同。这也是一种出论文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2013年《中学历史教学》发表了唐老师的《厚积学养、丰厚课堂一 一个教学团队在探微索迹中践履成长》一文,文章记录以“共读一研课一写作”为方式,推进教师不脱离历史教育核心目标、把读书写作与课堂相结合一一对历史教育的积极回应、丰厚自我的必然要求。这种方式被作为模板传承和扩展,同仁碰头,不分享些近期阅读体会都不好意思,而这种模式同时也被其他学校、其他学科移植借鉴。给自己“加餐的黄雯婷、杨春华将读书感悟推在工作室公众号,也被期刊看中发表。</p><p class="ql-block"> 阅读交流反思真的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b>3.成长启悟,发现独特的自己</b></p><p class="ql-block">每个人和他身边的人,都是一本可读的书。撰写专业成长叙事很重要。你想呀,个性化交流,云淡风轻的点拨、追问,一桩桩生动的故事跃然,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启示浮现,能不加深你的专业写作能力吗?“容易读、启发深”,这样的文章自己也能写。要穷追不舍中生发意义和价值,看到“独辟蹊径”与众不 同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唐老师的《在阅读的麦田中守望人的价值》《沿着教育“慢”行》《专注,成就一树花开》等20多篇成长叙事,讲述一个个别样的自己、铺展了一条条独特的成长路径。</p> <p class="ql-block"><b>(二)在论谈中“研”</b></p><p class="ql-block"><b>1.沙龙研讨,让老师有话说</b></p><p class="ql-block">沙龙议题简要、参与面小、非正式化、气氛活跃,适合不同梯队的教师参与;</p><p class="ql-block">教研沙龙议题从教育科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立场生成,要具有导向性;</p><p class="ql-block">组织形式可以先备再谈,可以现场生成,可以预约笔谈;</p><p class="ql-block">交流上要有交互性,角度多且有逻辑,让不同层面的老师有话可说;成果呈现上,要努力统整期刊上的文字。</p><p class="ql-block">沙龙策划人要有敏锐前验的选题眼光,有协调统筹的管理能力,有提携教师的奉献精神,有统稿策划的逻辑思维,有活跃开放的文笔风采。</p><p class="ql-block">反正上面我把唐老师的意思码清楚了,你们自己体会学习吧。</p> <p class="ql-block"><b>2.课堂走笔:不止是一节课</b></p><p class="ql-block">公开课只是一节课吗?当然开课证书首要取向,但是我们思考的还要更多。没有构思、没有反思,再多的课也只是低水平盘旋,没有高度。</p><p class="ql-block">每年拿出一节课,这节课应该是自己的看家课、代表作,课前打磨、课上审视、课后反思,形成多样化的教研成果,包括成熟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课件、系统的课程资源以及以该课为案例的教学论文。这样,教师不成长也难。</p><p class="ql-block">公开课不止是一节课。上课教师说,磨课、说课、演课、研课,都是写作材。</p><p class="ql-block"> 感觉有道理不,有启发不?就是我太懒,哎!😂</p> <p class="ql-block">  大家注意一下下面的图,只是一个在课堂上史料的教学转化的问题,一起研、一起思、一起写,你看人家出了多少篇文章。而且文章呈现多角度、成体系、宽领域、重实践、生为本、可借鉴的特点,关键还充满着浓浓的文学气质,让人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想起唐老师以前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因为可以互相鼓励,可以互相扶持,可以更加有趣。</p> <p class="ql-block"><b>3.科研论文,让课题坐实</b></p><p class="ql-block">课题申报书就像一份合同,履行约定,逐条落实。如果只重立项和结题两头、缺失中间过程,那么研究就会落空,课题的价值就会流失。</p><p class="ql-block">通过过程研究和总结提炼,促使参与者全神贯注研究表达,丰实个人科研业绩,还能从认识性成果、实践性成果、推广性成果多维度丰富课题内涵。</p><p class="ql-block">也是,课题和教研、写作一定是分不开的,课题研究过程当中能形成很多写作点,同样完成的科研论文,反过来又会推动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两者相辅相成。</p> <p class="ql-block"><b>(三)编著中“长”</b></p><p class="ql-block"><b>1.学术专著:给自己一个“理由”</b></p><p class="ql-block">专著是研究的阶段总结,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将成为名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p><p class="ql-block">唐老师的《问史·践履一—让历史进驻“人”》《问史·成人—一遇见更好的你》《问史·领跑一一我这样带工作室》还有将来可能要出的“问史·建构”等方面的专著,就是她本人的成长痕迹。</p><p class="ql-block"><b>2.个人小书:倒逼写作成为常态</b></p><p class="ql-block">散漫后的归拢?提前规划来推动研究的有序和系统?<span style="font-size:18px;">写书,在回首自我、发现自我中,建构研究框架,完善后续研究,使教研写成为常态,</span>为自己写书多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主张、未成体系,理论不深、实践单一。要从理论和实践双向建构,让行动接地气、让思想看得见。</p><p class="ql-block"> 看我们名师工作室成员给自己写的小书:名字一听都很漂亮,这也是一种成长方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问史.芳华◇问史.鉴明◇问史.丹心◇问史.方骏◇问史.行走◇</span>问史.践履<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问史.索迹◇问史.论谈◇问史.立意◇问史.建构◇问史.探究◇问史.贯通◇问史.领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3.团队编著:做自己的责任编辑</b></p><p class="ql-block">专业表达除发表是否还有其他方式?唐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一种立场,我感觉非常有意思,那就是学做编辑。在编辑的过程中,身为编辑立场、读者立场,能体会的更多,能看到更多的东西,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p> 三、教研写的一路景致 <p class="ql-block">1.为自己教学助力</p><p class="ql-block">2.为团队文化积势</p><p class="ql-block">3.为专业成长助力</p><p class="ql-block">以上所有的内容对我们来讲绝对是收获很多,干货满满。唐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只希望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记得,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看。专业成长的路,一个人走起来真的很艰难,感觉自己肯定是不行,所以很希望好多同伴加入进来,很希望还能跟着唐老师的群体,一路欢歌笑语,一路慢慢成长。</p> 葛家梅校长的报告 <p class="ql-block">  葛家梅校长是我们的学姐,在我的印象当中,校长因为工作需要都是比较威严的。但她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更多的是当姐的那种柔美和蔼的一面。葛校长的报告主要是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她对教学的理解出发,把她们学校教学的特长和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分享出来。</p> <p class="ql-block">  葛校长给我们介绍了马塘中学的一些基本情况,阐述了她们学校十几年来教学改革的历程和基本的情况。一个学校的改革历程,肯定是充满荆棘,充满着磨难,充满着思想的彷徨,充满着破釜沉舟的勇气。从高效课堂到灵动课堂再到立德树人下的立学课堂,怎么样真正能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打造高效课堂;怎么样结合国家的教育方向和目标,改变教学思想;怎么样结合本校学生教师环境实际,打造学校特色教学模式,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探索、蕴育、沉淀。(真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给大家介绍一下南通的立学课堂的新思想</p><p class="ql-block"><b>立身之学</b></p><p class="ql-block">即在课堂中的学习保持着“直立的身姿”去学习,因此,“立身之学”是南通课堂学生学习的一种姿态要求,回答了“课堂怎样去学习”的问题,怎样培养人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立根之学</b></p><p class="ql-block">课堂中的学习就是为了夯实学生的终身发展根基,因此立根之学是南通课堂教学的一种目标诉求,回答了”课堂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为谁培养人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立人之学</b></p><p class="ql-block">即课堂中的学习指向培育健全的人、完整的人,因此,“立人之学”是南通课堂建设的价值取向,回答了“课堂教学为了什么”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把南通提出的立学课堂和马塘中学的灵动课堂进行有效的结合,就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下一组图是他们的融合新思想,有兴趣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感受一下。</p> <p class="ql-block">葛校长还跟我们分析了教学改革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是普遍性的问题。</p><p class="ql-block">1.课堂样态:气氛沉闷,一讲到底,被动接受。</p><p class="ql-block">2.教学功利化:新授课复习化 、复习课习题化 、讲评课标准化 、导学案全能化</p><p class="ql-block">3.师生素养:老师只做题不研题, 想做题不想做课题,学生只刷题不思考,学生不能举一反三。</p><p class="ql-block">其他的我就不说了,我感觉这三点值得我们深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还有几个葛校长讲的重点问题,我给大家分享一下。</p><p class="ql-block"><b>1.问题导学</b></p><p class="ql-block">问题设置的质量</p><p class="ql-block">导学案:变“讲”导学案为“用”导学案。 导学案要换代升级。</p><p class="ql-block">问题探究的效果</p><p class="ql-block">教案:变“气氛探究”课堂为“思维探究”的课堂。</p><p class="ql-block">问题生成的质态</p><p class="ql-block">笔记:变“解决问题”记录为“问题解决”的方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小组合作—教学共同体</b></p><p class="ql-block">合作小组的运行:</p><p class="ql-block">小组长培训 展示培训 完善评价标准</p><p class="ql-block">指导策略的研究:</p><p class="ql-block">基于合作教研的教师专业成长引领(教师研学共同体)</p><p class="ql-block">基于合作学习的灵动课堂生态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p><p class="ql-block">基于合作生活的学生关键能力培育(学生活动共同体)</p><p class="ql-block">合作学习“五真”要求:</p><p class="ql-block">真组合、真问题、真讨论、真展示、真评价。</p><p class="ql-block">合作学习操作要领:</p><p class="ql-block">全员参与理分工;独立思考轻声交流;尊重同伴团结协作;主动评价适度竞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3.课堂教学操作要领(问题导学)</b></p><p class="ql-block">1.预设问题引导预学2.生成问题深化思考3.探究问题合作学习4.提炼问题归纳总结5.反思问题巩固拓展。</p> <p class="ql-block">  葛校长让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和课堂改革的根本要素,可能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她的答案是“唤醒师生,发展教师”,这是一种基于实践下的温情而又有力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最后以葛校长的结束语来结束我的反思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晓塘臻美江海图强</b></p><p class="ql-block">不忘过往,不负当下,不惧未来,我们将在课堂教学改革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成就师生,发展学校,让她成为江海教育大地的一颗明珠,以庆祝她的70华诞。</p><p class="ql-block"> (因为文字量较大,请原谅我没有整理格式,只要大家能有所收获就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