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双减政策下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襄阳五中华侨城实验学校小学部开展了“同伴携手六课促成长”活动。<b>“同伴携手六课促成长”活动包括听课、悟课、仿课、回课、赛课、评课六个环节。</b>本周数学第二成长小组:杨微、刘翠娟、田子月三位老师开启了六课行动之旅。</p> 一、听课 <p class="ql-block"> 根据教学进度数学第二成长小组在网络上共同学习了一节浙派名师吴志坚老师的优课视频《吨的认识》。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克与千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在生活中学生对吨的接触不多,如何让学生感知这个抽象的质量单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p> 二、悟课 <p class="ql-block"> 听完名师优课,刘翠娟老师和田子月老师就本节课与杨微老师进行了探讨。</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的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打造了一节生本课堂。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发挥想象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将抽象的重量转化为具体的物品。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理中感知并归纳出了以吨为单位的物体的特征。吴老师的课堂既生动又有深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值得我们学习!</p> 三、仿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经过前期探讨,结合学情。</span>刘翠娟老师在三(1)班进行了仿课。张德兰校长、杨微老师、田子月老师到班听课进行指导。</p><p class="ql-block"> 在本节课中刘老师学习吴老师的经验,先带领学生回顾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在体验感知1吨的环节,不仅让学生借助对1千克物品的感知来认识1吨,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重来进一步感知1吨的重量。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p> 四、回课 <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在回课环节刘老师先对本节课进行了自评。接着田子月老师和杨微老师对这节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双减政策下要打造高效课堂,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深度学习。本节课整体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可以进一步的精简、整合!在引导学生体验感知1吨的重量时,可以再深入一点,多给学生一些推理、探究、体验的机会,让教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p> <p class="ql-block">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离不开老师反复地推敲,不断地调整。教学之路任重道远,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