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大学

枯藤

2019年的金秋时节,我们一行自驾开车来到福建,开始了为期半个多月的闽南之旅。时隔两年打开电脑,我被两年前在福建拍摄的画面再次感动,甚至有点震撼,从北到南我们依次走过了霞浦滩涂、崇武古城(惠安女所在地)、泉州、厦门,最后是福建土楼。其中厦门大学是我这次旅行当中最意料之外的一个亮点。 拍摄厦门大学我最值得庆幸的就是我正确地选择了拍摄地点。2019年11月5日下午4时许,我购买了厦门双子星大厦的游览门票(全称叫厦门世荗海峡大厦),这是厦门市的地标建筑,是2016年上海世荗集团在厦门投资建造,俗称“双子星”,当时还觉得门票有点贵,(好像是每人90元),随着观光电梯的高速提升,我眼前的景色在夕阳余辉的折射下显得分外耀眼。这座高达300米的厦门第一高塔俯瞰整个厦门市容尽收眼底。向南望去:鼓浪屿、日光岩、郑成功雕像,依稀可见;东西走向:厦门海峡,金门列岛,帆影闪烁,落霞生辉,最动人心魄的一刻终于来到了——我简直不敢相信北面的影像让我惊呆了,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好像深藏着天宫般的“琼楼玉宇”,碧绿的中式屋顶、飞檐走壁,浑身镶嵌着琉璃玉瓦,俨然像一个芙蓉美人亭亭玉立在万顷湖水之中,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是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亲自投资亲自参与建筑设计及方案修改,充分反映了陈嘉庚先生的创作理念和建筑风格。是中西建筑文化的有机融合,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与空间特征。芙蓉楼是厦门大学的主体标志性楼群,庄重宏大,但不奢靡华丽,提倡节俭的作风也反映在建筑观念中。在20年代厦门大学的大规模建设中,选用闽南石材砖材等作为建筑材料,选用闽南本土工匠,凡本地可取之物料,宜尽先取本地生产之物为至要。总体布局采用主体突出,对称布局和各种建筑群或组团,不设统揽全局的单一轴线,各个建筑群各有轴线,结合地形形成族群分散布局,并借地形地势布局,合理经济。不同标高的地形,以地下层或错半层来找平,既节省了土方开采,又丰富了建筑空间。 在组团中主楼中式。其它西式,建筑体量较为庞大,外观融合了中西两种不同的处理,西洋式的屋身,南洋建筑的拼花,细作、浅脚等,屋顶则是中国或闽南的屋顶形式。更为有趣的是,建筑本身正面与背面不求统一,而更注重每个立面与所对应的建筑立面协调一致,注重两个建筑间空间环境的协调,在细部刻画时飞檐起翘的流动曲线与艳丽色彩,有闽南民居遗痕。嘉庚风格建筑的造型与外观能同时满足远、中、近三个距离的观赏效果(屋顶,屋身,细部)。 嘉庚风格的建筑布局很好的处理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依山傍海,就势而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然风光,同时外廊的使用能遮风挡雨,减少日晒,十分适合闽南的湿热气候,嘉庚风格建筑是上个世纪上半叶的产物,式样新奇,不中,不西,不古,不新,却一直有着一种强烈的场所感。这种意向来自于陈嘉庚先生对建筑和人的关怀。儒家文化色彩十分浓郁,中西不同建筑形式,在嘉庚建筑中得到最好的交融。同时陈嘉庚先生由为族人建校到为“闽帮”建校。由为家乡建设到为整个民族建设,这长达40多年的建筑活动,体现着一种文化的超越,是专善,独存,是不依赖,不与人同,正是我们民族精神气质的一种超然和永恒。 此时此刻,在我的心目中厦门大学不仅建筑美,更美的是她那博大的人文精神和可贵的爱国情怀,陈嘉庚先生高尚的人格魅力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