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和美课堂”如雷贯耳,金秋十月慕“和美课堂”之名,赴“和美课堂”之约,我校一行五人邂逅数学界8位名师专家,汲取精华,成己之美。两天的学习,我发现和美课堂,是以生为本,以美启智,以和谐促生长,以高效促发展的全新高效课堂。这样的课堂,“和”在精彩,“美”在不同。</p><p class="ql-block"> 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们领略到了数学深邃的思想。名师们或幽默睿智,或专业深刻,或又有独特个性;同学们的回答真实又精彩。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真正享受到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每一位名师、专家在授课前都会以自己不同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很快地融入到陌生的学生群体里,给学生们亲切感,让学生们能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轻松自信地去学习。</p> <p class="ql-block"> 张齐华老师的《图形中的秘密》拉开了帷幕,张老师的课由一块打碎了的玻璃引入本课,课堂学生不仅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相互接纳和欣赏,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就是这样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气息,充满了师生的灵性和个性。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真正是教学“无痕”,精彩“有痕。</p> <p class="ql-block"> 罗鸣亮老师借助《轴对称图形再认识》一课,带领学生在探究、交流、聚焦、反思活动中,思辨:怎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正方形对称轴数量最多的理由是什么?数学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数学学科的定理、法则、算理等知识的产生、发展及每个规则的确定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道理。罗老师在课堂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结构,以有效活动为支撑,通过问题引领、对话交流、思辨提升、追根溯源,引导学生挖掘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那些深层次的数学之“理”,从而促进“数学理解”,活化“数学思维”。</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用分数乘除法一节课,把整数分数小数计算的原理归纳为一句话:单位是谁,有几个!从而把数学的大单元教学提现的淋漓尽致。在和老师的交流中吴老师提出:老师要用适时的“退”、适度的“装傻”、适当的融入,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要特别关注学生困难的、胆怯的、不爱发言的学生,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句鼓励的评价和由衷的赞美,都能使这些平时收不到关注的学生在课堂中挺直腰板,自信地与其他同学交流;而对于有了错误的学生,我们要及时送上鼓励,帮助他找到错误的真正原因,并进行真诚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面地坐下。对教师来说,这是特别有价值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特级教师贲友林为大家执教了《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以“学”为中心,引导学生经历个别想法、多种想法、关联想法和拓展想法四个数学学习阶段,充分体现了公开课的“家常味”,充分体现了动态预设与生成融合发展,课堂生成,生于学生,成于教师。让所有现场参与者体验到让学习真正发生,体验到学生成长的鲜活轨迹。</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三节课是储冬生老师带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储老师在与孩子们的交流认识中不知不觉进入课堂学习,课始,同学们齐读课题,感悟“策略”是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逐次深入的问题探究,学生通过读题、分析、解答、验证、交流汇报、总结,在不入痕迹中经历运用了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假设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强震球老师在《解决问题》一节课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先确定解题思路,再让学生初步运用假设与调整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与调整的策略,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的能力。最后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 刘延革老师执教的《数与形》一课能较地好地把握教材,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数与形”这一内容,刘老师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问题,更让学生领悟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极限思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刘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越来越趋向于1,感受什么叫“无限接近”。 同时又出示一个圆及一条线段,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最终的结果是“1”。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化数为形”的直观、形象、简捷特点。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展开探究,而不是由教师灌输知识,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10月17日下午是周卫东老师讲授的《“-2的故事”》。先让学生认识负数的读写,接着聚焦一个核心问题“有了正数为什么还要负数呢?”理解负数的意义后,抽象出在数轴上表示数。通过三个故事的引入,学生知道,负数是表示与正数意思相反的量,0是正负数的交界。使学生感知探究出“确定了不同的标准为0时,比较后得到的结果是不一祥的”,最后让学生理解负数在运算中的封闭性,同时感知到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拓展。</p> <p class="ql-block"> 在本届观摩研讨会上,我们不仅观看到了专家、名师们在课堂上与学生们思维火花的激烈碰撞,目睹了魅力的课堂;同时也领略到了专家、名师们的教学风采!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落实:课堂要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建构有价值的课堂!走进和美课堂,向名师们学习,且教且研,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