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记忆中的老郑州》文化名人之一——赵举人办新学

【回首】史金腾

<p class="ql-block">  我母亲张淑贞是赵星阶先生创办的郑州女子小学首届学生,我从小常听母亲讲赵先生办新学的故事。赵先生郑州西大街人,他的直系亲属赵述智是我的同学,西大街路北赵家大院也是我小时候常去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星阶,字瑞平,出生于郑州市,清末举人,人们都尊称他为赵举人。光绪年间,赵氏在京候试,受康梁变法新思潮影响,赵星阶和举人牛棠联名上书“废科举、兴学堂”。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旨为先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我国战败,清政府割地赔款,百姓怨声载道。赵星阶举人放弃仕途,决心走兴办新学之路。自光绪十八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892~1903年),先后任河南扶沟、临颍、沁阳、开封、淮阳等县任教谕学监(教育局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赵星阶因年事已高而归故里,在东里书院山长(今书院街),在郑州东里书院讲学。</p> <p class="ql-block">  东里书院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时任郑州知州安而慕在子产祠与郑州文庙之间始建的。“东里”曾是春秋时期政治家子产居住地,故取名东里书院。清光绪八年(1882年)王成结任郑州知州,将东里书院迁至郑州南门东侧,原天中书院旧址(现10中)。并重建照壁、大门讲堂、东西配楼,东里书院恢复了当年郑州最具影响的天中书院的规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星阶担任东里书院山长之时,正值满清政府废科举兴新学之时,赵星阶将东里书院改成为郑州官立高等小学堂。当时郑州的知州饶拜任命赵星阶为学监(校长)。学堂招收学生1个班42人,开设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经学、体操、图画等科目。1906年,郑州新任知州叶济将高等小学堂迁到南学街原训导衙旧址,高等小学堂改为郑州中学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曾听我母亲说过,1915年,赵星阶先生在此处开办了郑县师范传习所,为新学培养师资,学生都是年纪较轻的私塾老师,为郑州新学培养大批师资。我的姥爷和三姥爷同时进入这所学校,接受新学教育,后来我姥爷在私立明新中学教国文,率先推广使用拼音字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师范传习班的学生们多来自塾师,有的已到了知天命之年,重新学习英语、算术其困难可想而知。为培养新学师资,赵星阶呕心沥血,倾尽全力,他将许多原私塾年青教师培养成新学教师骨干,为当时的郑州私塾转新学提供了师资。后来郑州许多新学教师如史廷珍、张兆坤、张瀛涛、姚凤楼等均出自该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星阶不为官、不媚上,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两次派人请他进京做官,他都婉言谢绝,为此,他曾一度辞去郑县劝学所所长等职务,到淮阳师范教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学校房舍不足且残破不堪,赵星阶与其堂兄赵继谦,募资兴学。郑州的商贾士绅,敬仰赵氏办学功德,纷纷解囊相助。校舍得以扩建,成为当时郑州房屋设施最好的一所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星阶举人曾与我三姥爷有过一段渊缘,赵举人是我三姥爷的大媒人。当时,郑州汉川街有一陈氏,他原是卖豆芽出身,曾结识了一位行伍之人。此人欠陈氏一笔银两,因无力偿还,离开郑州时,将郑州城西的一片滥葬坟地抵债,陈氏也只好接受。谁料,1905年京汉铁路修通,郑州辟为商埠,此地正好在郑州火车站附近,这块荒地一下子变成了黄金宝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氏自己读书并不多,却崇尚文化,他为人谦和。他敬仰赵星阶办学功德,常捐资助学,与赵举人相交甚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氏有一女,白皙端庄,到了论嫁年龄,陈氏欲为爱女择一人品好的读书人结为连理。当年,师范传习所结业考试中,我的姥爷张兆琨和三姥爷张兆麟分别名列第一和第二名。因我的三姥爷尚未订婚,赵举人作媒,陈氏爱女带着丫环,嫁到了瓦屋李乡下,与我三姥爷结为伉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张氏家族上下40多口人,她和妯娌们一样,轮流下厨做40多口人的饭,侍奉长辈。后来,她辞退了带来的丫鬟,赢得了张家老少的交口称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星阶一生酷爱书法,其字骨秀神劲,右手因多写致疾。后改为左手持久练习,左手书写渐入妙境,且胜于右手,人称“赵左手”。我家曾收藏过赵氏楹联一副,此墨宝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星阶多年为新学教育奔波,积劳成疾,于1925年与世长辞。赵星阶一生处世为人,宗儒家忠恕中庸之道,谦逊待人,诚挚化人,传道育人,以德服人,躬行示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他70寿辰时,他的学生郑县劝学所所长贾伟勋献寿联颂他:“品端学优,忠厚导师;精神铿铄,管城耆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