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秘境伍仟村40:皖赣边境浮梁严台古村落。

行书房

<h1><br></h1><h1><b>40:皖赣边境浮梁严台古村落。</b></h1>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7日,在牛育民先生引荐下,来到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这是第二次深度了解这座古村落。</p><p class="ql-block">严台村古称严溪,坐落在江村的最北端,紧邻安徽祁门渚口乡和闪里镇,而距离浮梁县城却有74公里,依然一派徽州风俗。</p><p class="ql-block">严台村起源于东汉光武年间,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严台也属于“祁门古戏台”群落,其中一古戏台已经有1000多年,台前全是青石板和石柱彻成。严台还有闹花灯的习俗,从大年初一到元宵,龙灯或板灯,热闹非凡。目前,村内保留徽派古民宅140多幢。</p><p class="ql-block">严台村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里,东为谷底,西是谷口,清澈的严溪自北向南过村门,抵山甩首向西流去。</p><p class="ql-block">古廊桥-富春桥 桥头有刻"富春桥记"石碑,注明了富春桥始建于"明弘治十五年",即公元1502年。(弘治为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相对于公元1488年至1505年,前后共十八年)</p><p class="ql-block">村庄有“城门”,青石垒砌,古樟密罩,一护便是几百年。村门额上雅书:“严溪鎻钥”(严溪锁钥)。令人油然起敬。</p><p class="ql-block">据记载,民国四年(1915年),江村乡严台村江资甫"天祥"茶号经营的"浮红"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p><p class="ql-block">严台之美在其古朴,在其幽静,在其淡然,在其创造。来严台,一定要住下来,闻一闻村口的古樟雅气,走一走村中的厚朴石板,想一想人生的前世今生,便觉生命之奇妙与宝贵。(本期摄影:陈忠平。摄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p> 存图为念: <h5><i><u>1、古樟千年不语,门楼半千自开,通而有关,敞而有收,一族之人,发于四海。</u></i></h5> <h5><i><u>2、游人,居民,旅途、本土。生命的意义在于好奇,在于探索。严台,我们曾经来过。</u></i></h5> <h5><i><u>3、始终不明白其中的关系,最终明白,也许并没有关系。旅途之美,在其皆可。</u></i></h5> <h5><i><u>4、无论动,还是不动,我们都在合适的时空里观望。</u></i></h5> <h1><br></h1><h1><b>39、皖赣边界,浮梁县苍溪古村落</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入乡问俗。</p><p class="ql-block">要感谢牛育民先生的引荐,与苍溪相遇,一见倾心。</p><p class="ql-block">我觉得这是我31年行走生涯中,看到最有特色的古村落。因为村民祖先来自徽州篁墩,对苍溪又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p><p class="ql-block">沧溪古村落历史悠久,自始祖“浮梁开国男”朱秀起,人才辈出,南宋理学家、朱氏十三世祖朱宏曾在此著书立说。</p><p class="ql-block">苍溪古村落位于皖赣边界,从祁门磻村开车到苍溪,只有15分钟的车程。沧溪村沿河而筑,青山想对。别出心裁的装水楼,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苍溪现有古建筑近140幢,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有73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始建于明代正德十五年(1520年)的“蜚英坊”。蜚英,意为文坛英豪,乃沧溪朱氏二十四世祖、池州知府朱韶为纪念先祖朱宏而捐资兴建。</p><p class="ql-block">漫步村内,遇到村委书记,正在修理家里的器具,问起苍溪,其中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本期摄影:陈忠平。摄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p> 图片为念: <h5><u><i>1、“装水楼”,“水”,财也。杨村河自东而西,苍溪门朝东而立,其中寓意,世代心明。</i></u></h5> <h5><i><u>2、屋宇内门朝南,而院门朝东,院落如葫芦开敞,村民挨户沾福,同族团聚一心,天下谁与?</u></i></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8、石迹古村落--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b></p> <p class="ql-block">2020年春季,好友相约去祁门石碛村访红茶,第一次知晓这一处神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神奇之一,从事旅游文化工作30年,我第一次知晓石碛是祁门红茶的核心产地。石碛村现名字为石迹村,位于祁门县历口镇东南部,村里只有196户人家,登记人口622人,是一处很偏僻的徽州小村,却是红茶的诞生地。</p><p class="ql-block">神奇之二,石迹村的红茶传说有点悬,但是非常有趣。相传当地老农吴老汉在挑茶去历口售卖的途中,因为太阳热烈,温度过高,刚采的鲜叶变红了。可是吴老汉又不舍得扔,挑回家加工后,口感还不错。于是又挑到历口镇上售卖,一名外国传教士买过以后觉得好喝,这一消息很快在当地传播开来,吴老汉的茶叶供不应求。于是村民开始仿效这种制茶方式,祁门红茶由此诞生。</p><p class="ql-block">神奇之三,石碛的红茶口感香甜,但是一直执行“三不”管理: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采老叶。确保了石迹高山红茶的品质。</p><p class="ql-block">神奇之四,小小的石碛村专出祁红“制作师傅”。全村在祁门县各地茶厂当制茶指导的师傅至少有10多位,他们有着多年的制茶经验,年龄在50-70岁之间,是祁红业界的抢手“宝贝”。</p><p class="ql-block">神奇之五,石碛村2019年才通微信,而微信一通,石碛红茶立即直销到全国各地。村民收入得到很大改善。</p><p class="ql-block">神奇之六,李白诗歌中歌咏的“白鹇”鸟居然群体隐居在石碛村附近山林里。白鹇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现石碛正在申请“中国白鹇之乡”、“中国白鹇最佳摄影基地”。</p><p class="ql-block">因为疫情影响,转型茶叶老行当,又为我的旅业本行发现了新的旅游目的地。(本期摄影:陈忠平。摄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p>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37、黄山市祁门闪里镇坑口磻村</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7日,蒙福前往祁门闪里镇坑口磻村古村落,拜访艺术家牛育民先生。</p><p class="ql-block">因为工作需要,磻村到过一次,搜集两座古戏台的图片资料。当时便深深倾慕,流连忘返。未入村庄,先看到村头茂密的水口林;既入,古巷深深,戏台幽然,祠堂内楼阁木雕,工艺精细,古朴优雅。</p><p class="ql-block">磻村历史悠久,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目录。嘉会堂和敦典堂两座古戏台均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是"祁门古戏台群"的组成部分,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如何保护并传承乡村的传统习俗,牛先生有自己的思路,“戏和喜”将成为他未来要挖掘的文化主题。</p><p class="ql-block">磻村古名竹溪,又名竹源,与江西浮梁仅一山之隔,是徽文化和赣文化的融合发展之地,不久的将来,村中响起的旋律,将再度打开传统戏曲的艺术之门,让傩舞、目莲戏与徽剧的传统魅力,重新回到“新农村”的生活时空。(本期摄影:陈忠平。摄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p> 附图为念: <h5><i><u>1、进村被村口的芭蕉树吸引。古诗云:“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唐 白居易)</u></i></h5> <h5><i><u>2、村口一幢被废弃的小学校舍被改造成了一处“戏和喜”的阅读厅。一楼看戏,二楼可以进行文化艺术交流。</u></i></h5> <h5><i><u>3、牛先生的艺术创作,融入了诸多徽文化的戏曲元素,让村落似乎处处有一种灵魂深处的对话。</u></i></h5> <h5><i><u>4、这对话无所不在,营造着蟠村的艺术时空,又穿越在过去、现在与未来。</u></i></h5>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36、黄山市黟县金家岭古村落</b></h1>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4日,蒙福拜访了<b>黟县“金家岭小学”艺术家耿耿先生</b>,参观了他的艺术殿堂,品尝了耿夫人精心定制的“素斋”,聆听了诸多美好的“人间故事”。</p><p class="ql-block">金家岭村是黟县县委的诞生地,是县委确定的红色旅游基地,为发展红色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金家岭村位于黟县中部,距县城5公里,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西递之间,紧邻舒秀文故居。</p><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1日,金家岭村被认定为2020年度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本期摄影:陈忠平。摄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文字资料部分参考网络,仅供参考,並致谢原编辑者。)</p> 附图为念: <h5><u><i>1、“金家岭小学”现在已经是“黟山画院”,主人是耿耿先生。去他的画院,首先要穿越一片稻田。现在稻谷正硕。</i></u></h5> <h5><i><u>2、即便是画院门前的象形石,亦充满奇特的经历。</u></i></h5> <h5><i><u>3、艺术与生活在这里相遇,生根,四季,绵长,禅悟、永生。</u></i></h5> <h5><i><u>4、有点像窑洞,在皖南徽州出现,有一些深邃的意味。</u></i></h5> <h5><i><u>5、耿耿老师艺术作品(局部)欣赏。爱这种浓烈、瑰丽,和磅礴的气势。</u></i></h5> <h5><i><u>备注:一激动,误将“金家岭”写成了“金山岭”,特此订正。</u></i></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5、黄山市休宁县黄村古村落(原属古徽州)</b></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3.日,友人约去黄村。黄村距离屯溪市中心十几公里,属休宁县治,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曾因“荫馀堂”中美文化交流项目而轰动一时。</p><p class="ql-block">荫馀堂是清代富商所建的徽派大宅,年久失修,濒临毁坏。1997年,荫馀堂花费1.25亿美元,被整体搬迁到了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埃塞克斯博物馆内,异地重建。</p><p class="ql-block">它是全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建置在海外的古徽州建筑。荫馀堂旁边的国保单位-进士第气势宏大值得一看,还有古建明珠-中宪第、百年学堂-黄村小学等等都保存较好。</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教育家黄炎培和民国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都曾来到过黄村,考察黄村小学,并分别题词“知君所学随年进,许我重游到皖南”、以及“桃李争辉”。</p><p class="ql-block">(摄影:行书房、 格格。文字资料部分参考网络,仅供参考,並致谢原编辑者。)</p> <h5><i><u>1、村中央的老人与进士第,还有正在拍摄“天下粮仓”的青年。</u></i></h5> <h5><i><u>2、似乎这样挂起来,农村就真的大丰收了。</u></i></h5> <h5><i><u>3、老牛才是实在的宝贝。生活一种是用来看的,一种是为了吃的。</u></i></h5> <h5><i><u>4、墙壁上的记忆。那些年多么纯洁的祝福。一个时代的主旋律。</u></i></h5> <h5><i><u>5、难忘这种纯净的笑容,属于“治愈系”的仙丹妙药。</u></i></h5> <h5><i><u>6、感谢格格给我留下的工作照,尤其是这双穿了4年的旅游鞋,贴心棉袄买的,再破还能穿。</u></i></h5> <h1><b></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原徽州府歙县县邑古村落(现徽州区)</b></h1> <h1><b>34:富堨古村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绍濂辖村 (现徽州区)</b></h1> 2020年2月23日,疫情已经明朗,所幸还能自由活动,便为摄影团采风,去了富堨古村落,目的想为春节的摄影活动作题材准备。那时候,还没有把疫情想象的很坏,以为与2003年“非典”一样会很快过去。<br><br>富堨古村落是镇政府所在地,被称为歙县城北第一镇,距县城7公里。堨是大坝的意思,据说一千多年前,唐朝时期,这里就修有水坝,富资河穿越镇域,丰乐北干渠和多条支渫横贯境内,历史上水路交通非常便利,经济活跃,地方富裕,文化发达。<br><br>富堨古村落目前还保留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沙溪洞宾祠、丰口四面坊、富堨老街、莎萝园、九如桥、五福庙和连村堨等。尤其是富堨的“传统木榨油坊”,令人印象深刻。(本期摄影:陈忠平。摄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h5><i><u>(歙县木榨油工坊内景1)</u></i></h5> <h5><i><u>(歙县木榨油工坊内景2)</u></i></h5> <h1><b>33、富溪古村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绍濂辖村 (现徽州区)</b></h1> 2020年3月24日,第一次以“行书房茶叶公社”的名义,进入富溪山区,采购这里的“富硒毛峰”头采茶。<div><br></div><div>黄昏看好茶,其实根本不用看,因为头彩茶叶的高价,茶农都很自觉,采下的芽头整齐划一,香气四溢。</div><div><br></div><div>在茶厂吃晚饭,乡村的红烧肉就是好吃,铮亮铮亮的肉块,有一种说不出的诱惑。<br><br>饭后开始制茶,杀青、烘焙、出茶,拣选,整个过程非常细致,第一炉茶叶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才结束。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作了诗歌多首,以为纪念。</div><div><br></div><div>富溪作为乡政府所在地,位于徽州区北部,东与歙县许村镇接壤,北与黄山区汤口镇交界,距区府所在地岩寺约40公里,距黄山风景区约10公里,富溪乡全乡总面积9257.54公顷, 是“富溪毛峰”的核心产区。</div><div><br></div><div>2003年,我们在老街开设“元亨园”茶庄,富溪茶是最畅销的优质毛峰之一。茶季一到,我就与鲁子来到富溪,她负责从富溪朋友这里买茶,我只管在村子里转悠,拍摄这里的乡村传统风貌。后来为了孩子的养成教育,鲁子停了茶庄,我们来富溪的次数就少了。</div><div><br></div><div>今夜感慨,集句微信,应答较欢,复转存附后,供今后怀旧。</div><div>其一:春芽入汤暖,夜半山间寒。一抔早春气,田家无梦乡。其二:有茶不思睡,新春听新歌。汤沸闻春雨,风起万松贺。</div><div>其三:夜到子时静,茶入心时香。蛙声如波起,春雨唤春忙。(本期摄影:陈忠平。摄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br><br></div> <h5><i><u>1、富硒茶上品基本是手工制作。</u></i></h5> <h5><i><u>2、富溪茶头采芽头肥硕、整齐。</u></i></h5> <h5><i><u>3、早春3月,半夜以后,降温很大。同来收茶的小妹贴着锅炉取暖。</u></i></h5> <h5><i><u>4、为确保茶叶条形和茶叶质量,制茶最后要过一下吹风机,将茶叶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焦片、散叶和杂物过滤掉。</u></i></h5> <i><u>5、一簸一叶都是深情。</u></i> <h5><i><u>6、富溪茶叶从采摘、运输、杀青、炒制、筛选,要万分小心,稍一不慎,便是“万金”之损失。</u></i></h5> <h1><b>32、岭口村古村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绍濂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2020年3月21日,第一次走进岭口村古村落,去这里选购他们的毛峰茶。<div><br></div><div>疫情期间,旅游业彻底瘫痪。幸友人襄助,成立了“行书房茶叶公社”,开始卖茶。</div><div><br></div><div>历史上,岭口村以养猪闻名,人们忽视了这里的毛峰茶,我们因为村里的亲戚介绍,有幸品尝了他们的茶叶。</div><div><br>岭口村目前只有46户人家,沿溪而建。两边老房子还保留了很多。房后便是茶山,山谷里弥漫着茶芽的香气。</div><div><br></div><div>已经10点多钟,几个村民端着饭碗吃饭。我很好奇,是吃早饭呢?还是吃中饭?一位老奶奶说,是吃早饭喔,采茶辛苦啊,一大早4点起床,洗个脸,喂好猪,就要上山采茶了。采好毛峰远,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四点多出门,要到10点才能回来。尽管花费五个多小时,一个人最多也只能采四、五斤左右。还好能卖个好价钱。</div><div><br></div><div>我们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村民都很和善,村子里比较干净,老房子还保留着品味,是摄影采风的好地方。村子只有一条巷子,很快走到头,便继续到附近的茶山考察了一下。</div><div><br></div><div>茶山上人头攒动,遇到一位大学生,带着男朋友请假回来,与弟弟一起帮助家人采茶叶。毛峰讲节气,过了节气就不值钱了。洁白的小手,浅绿的茶芽,我觉得画面美极了。祝福茶香的生活越来越美。(本期摄影:陈忠平。摄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div> 留图为念: <h5><i><u>1、农村里的男人多才多艺。能制作生产生活中的各项工具,还能吹吹打打,还会写一手好字。</u></i></h5> <h5><i><u>2、上午10点开始,村民陆陆续续回来,大包小包,将茶叶卖给制茶师。</u></i></h5> <h5><i><u>3、不要小看这称,每一两都是大钱。村民起大早才来的毛峰茶芽都是珍品。</u></i></h5> <h5><i><u>4、村里还保留着旧时光留下的土坯房,老人还喜欢住,因为冬暖夏凉。</u></i></h5> <i><u>5、采茶虽然辛苦,但是挣钱,一年的茶季要争分夺秒。这位大姐刚卖完上午的毛峰茶芽,扒了几口饭,现在又进山了。</u></i> <h5><i><u>6、虽然已经读了大学,暑假是一定要回来帮忙采茶的。农家一年的收入中,茶叶占了很大的比例。</u></i></h5> <h1><b>31、叶村古村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三阳乡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2020年1月,第一次进入叶村拍摄资料。目的是为了推广叶村的文化摄影活动。<br><br>一直关注着叶村的“叠罗汉”民俗活动。这次来,又遇到叶村在举办孝敬老人的“百寿宴”,甚为惊喜。<br><br>叠罗汉集古代杂技、体育等技能,源于明代。当时叶村族人为纪念村边解元寺的仁义和尚而举办的仪式,以后流传下来,成为古朴、粗犷的表演项目。每逢闰年的元宵节,“叠罗汉”活动如期举行,以娱乡亲。改革开放以后,生活富裕了,叠罗汉活动更加精彩。<br><div><br></div><div>于此同时,叶村倡导的“百寿宴”也乡亲感动。事业成功人士为了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恩,决定每年的元旦,为全村老人举办一次公益活动。村领导把医生从市里请来,为老人提供专家门诊;又根据老人需要,定制不同的礼物等等。午饭时间,为村里老人精心烹制好“罗汉锅”,在祠堂里济济一堂,好不快乐。(本期摄影:陈忠平。摄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div> <h5><i><u style="">1、冬天,叶氏祠堂大门前,挎着火熜晒太阳的叶村老人。</u></i></h5> <h5><u><i>2、赶上叶村举办第二届“亲老宴”,在祠堂里摆席,好不热闹。</i></u></h5> <h5><i><u>3、叶村古民居(洪氏支祠敬本堂,始建于明初。),历史的厚重感令人肃然起敬。</u></i></h5> <h1><b>30、水竹坑--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杞梓里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2020年1月,与摄友一行四人,第一次来到歙县杞梓里水竹坑,沿途所见牌坊与古村落,才知道其中的乾坤之大。<div><br></div><div>水竹坑雅名竹溪村,因多水竹而得名。属柯姓聚族居住之地,始建于宋,盛于明、清,有近800年的历史。历代以来,英才辈出,成徽州望族。<br></div><div><br></div><div>水竹坑位于与绩溪交界的清凉峰山脚下,属柯姓聚族居住之地。前几年,据村民说,这里发现过华南虎,所幸被上海动物园捕获,保护了起来。</div><div><br></div><div>水竹坑村是柯庆施先生的家乡。到他的亲戚家,主人拿出有关的报纸和信息资料,在讲述柯家故事时,充满自豪。</div><div><br></div><div>村庄群山环抱,生态良好,清溪映带,环境优美。现在开通了从绩溪障山过来的县级公路,生活越来越方便。(本期摄影:陈忠平。摄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br></div> <h5><i><u>1、图为柯庆施先生与领袖合影。</u></i></h5> <h5><u><i>2、图为柯姓家族祠堂,依然“张贴”着文革期间的历史瞬间。</i></u></h5> <h5><i><u>3、村口的牌坊。</u></i></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原徽州府绩溪县邑古村落</b></h1> <h1><b>29、笆篱山丛山村--安徽省宣城绩溪县杨溪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笆篱山丛山村古村落在绩溪丛山关关口,聚族而居,村民以凌姓为主。一湾水潭,两条小巷,三座民宿,已经让笆篱山小村庄充满故事。<div><br></div><div>我知悉笆篱山是从小夏和小何开始,他们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这里,想办民宿,又想读书,就编制了一个“三味书屋”的文化理想,扎下根来。家里的父母担心他们辛苦,两边的老人也干脆搬了过来,于是,2019年,绩溪笆篱山多了一处雅屋“笆篱山三味书屋”。</div><div><br></div><div>正要大展身手,疫情来了。一切暂时似乎有些困难。雅人有雅人帮扶。摄影人周晓谨等认为这里是很好的摄影采风处,我引荐了江苏与福建的文化摄影人来到这里,我们的确在这里获得了惊喜。</div><div><br></div><div>笆篱古村落依偎在山湾里,旷野开阔。晨闻百鸟啼鸣,暮看霞光映潭,读书朗朗,唱曲清清,便是一处发呆寻趣的好港湾。从民宿走出,没几步,古朴的老巷弄迎面而来。老牛进出,乡音远近,更让摄影人痴迷往返。(摄影/文字:陈朝旧士。)</div><div><br></div><div><br></div> <h1><b>28、金沙--安徽省宣城绩溪县金沙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p class="ql-block"><br></p> 金沙是一个大集市,是长江流域西津河的上源。一直传说金沙名字的来源,是因为流过金沙的河里有金子。<div><br></div><div>在我眼里,金沙镇上的“金子”,是改革开放后分配到这里的大学生。我有一段时间,经常到金沙来玩,看望这里的老同学。八十年代末在金沙中学,章熙平弹着一首好钢琴,字写得好,文章写得好。坐在他寝室里,听着听着,就到了吃饭的时间。孙国庆理科男,却喜欢写诗,最后娶了一位金沙姑娘。我帮他接亲时,新裤子北门后的蜡烛点着了,当时真可惜啊。(摄影/文字:陈朝旧士。)</div> <h1><b>27、三十八号桥古村落--安徽省宣城绩溪县金沙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p class="ql-block"><br></p> “三十八号桥”村落是一个马路边的商业街,三十八号桥源于皖赣铁路在这里的第38号桥梁标识。 最喜欢三十八号桥桥头的一家饭店,他们家的酱油特别香,特别有回味。因为这里与宁国交界,绩溪林业局要在这里设立检查站和木材收购站,有一两年的时间,我的父亲在这里工作,我便得以有机缘在这里过上了几个“没天没地”的假期。<br><br>三十八号桥的河里有金子,因为不远处就有一个大镇名叫金沙。夏天,我们就泡在河里,整天捞金沙,金子没弄到,但每次从河里回来,总能搞上一大碗鱼,这是爸爸最喜欢的。<br><br>三十八号桥的街面很大,因为是两县交界的边城,这里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各种流动小贩很多,饭店一到中午,香气扑鼻,生意火红。几个小伙伴凑点钱,叫上一碗汤面,一人一口,热腾腾地吃下,那种感觉,直叫一个快活。(摄影/文字:陈朝旧士。) <h1><b>26、兵坑源古村落--安徽省宣城绩溪县金沙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p class="ql-block"><br></p> 知道兵坑源很久了,但直到2020年10月,才有机缘进入兵坑源大山里。<div><br></div><div>大学同学许东升来参加绩溪的一个摄影节,我陪他在龙川石笏山上看夕阳。石笏山上的农庄主人邵总说,他在兵坑源里的大山上也造了一栋民宿,朝看日落,暮观夕阳,风景不是一般的好。</div><div><br></div><div>于是心动了,第二天结束活动,饭也不吃,就一头扎进了兵坑源。翻过几座山头,视觉越来越碧蓝,有时候能望见山脚下远远的县城,觉得此行靠谱。</div><div><br></div><div>但是肚子逐渐很饿了,金黄的银杏树下有一户人家,拍过照片,边走着,远远就望见了主人,站在门口,和善的样子。现在已经是下午两点左右了,知道我们没有吃饭,也过了吃饭的点,主人有点为难。</div><div><br></div><div>在厨房里找了半天,只剩3个鸡蛋,2个挞粿,我们已经很知足了。边吃边谈心,边吃边欣赏主人家厨房里贴的宣传画,觉得兵坑源的乡亲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div><div><br></div><div>兵坑源现在发展旅游,漂流项目远近闻名。兵坑源的摄影资源非常丰富,古树、红叶、柿子、小桥流水、老屋,令人应接不暇。出了兵坑源就是石门,一头黄牛带着牛仔在金色的树叶下休息,夕阳斜照,仿若油画。(摄影/文字:陈忠平。)</div> <h1><b>25、石歇古村落--安徽省宣城绩溪县家朋乡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1990年夏季,与石歇古村落的老周一家建立了友谊。老周懂中医,爱好戏曲,我有一段时间就拜他为师,早出晚归,中午就在他家吃饭,或者在他懂戏曲的朋友家吃饭。留下许多美好记忆。<div><br></div><div>一直想做乡村教师,一直迷恋乡村的各种故事,那是一个资讯欠发达的时期,我拿着笔记本,跟着老周,学了很多有趣的生活知识。</div><div><br></div><div>后来把这些生活告诉朋友,又带着朋友到他家去,听他讲中医,讲乡村“英语”老师的故事,又跟随他回到家朋水街,听他朋友唱徽剧的选段,咿咿呀呀,阳光照进名堂,非常文艺。</div><div><br></div><div>以后到屯溪做旅游工作,出差就是“踩线”,便间或找一些机会去石歇徒步,但没有电话预约,几次到了村里都没能遇见,以后便联系少了。</div><div><br></div><div>石歇就是两条古巷,青石板铺道,十几户徽派民居,村前靠马路是一条戈溪河,村后便是稻田和一列大山。喜欢石歇古村落的春天,油菜花盖满,整个村庄仿佛住在花的心里。(摄影/文字:陈朝旧士。)</div> <h1><b>24、和阳--安徽省宣城绩溪县家朋乡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h1></h1><h3>第一次进入和阳是在2006年,与好友郑雷一起,骑着山地车在经过家朋的三岔路口时,突然看见“和阳”的路牌,不禁一楞,多漂亮的地名,这么多年居然没有去过。于是和郑雷兄一商量,飘然而去。过一个山门便是和阳,仿佛是一处封闭的世外空间,人家靠马路而建,再进去,能远远望见高山上的村子,遥不可及。因为天色已晚,只好折回。</h3><div><br></div><h3>第二次进入和阳,是在一个春天,想拍摄油菜花围绕的和阳人家,大白天,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遗憾而归。</h3><div><br></div><h3>和阳村位于安徽绩溪县家朋乡东北部,原为和阳乡政府所在地,东与浙江临安市仅一山之隔,距岛石镇为6公里。(摄影/文字:陈朝旧士。)</h3><br> <h1><b>23、荆州高山人家--安徽省宣城绩溪县荆州乡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第一次进入荆州是在1988年暑假,与大学同学张丰年一起,到达荆州时,已经是掌灯时分。大山里,天一黑便是伸手不见五指,我们跌跌撞撞,终于找到师兄赵日新的家。<div><br></div><div>当夜山雨,第二天清晨醒来,听着雨点落在瓷片上发出的磬音,十分好听。这时候,又听见一个童声,是师兄家的侄女,正呼唤我们起床吃饭。逐渐牛叫的声音传来,鸡鸭的声音传来,开门后,炊烟的香气传来,便觉得过了好几个世纪。</div><div><br></div>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处皖浙两省交界的天目山深处,东临浙江临安昌化镇,距离绩溪县城75公里。辖区含上胡家、方家湾、下胡家、九华4个村民委员会,行政区域面积5234公顷,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4519人。<br><br><div>绩溪荆州海拔大概为200-1300米,丘陵地形。境内四周中山环绕,呈舟形盆地。境内还有一条荆阳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流入天目溪。</div><div><br></div><div>荆州历史上人文昌盛,代出名人,虽处边界,徽文化积淀依然厚重。改革开放后,荆州乡村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富有时代特征的描述是当地诗人胡介平的诗词:“种田地不缴税、上学读书不花钱;医院看病能报销、老人月月有补助……”(摄影/文字:陈忠平。)</div><div><br></div><div><br></div> <h1><b>22、家朋水街--安徽省宣城绩溪县家朋乡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家朋原名磡头。一条溪流从山云岭峡谷里穿出,摇摇摆摆,一路欢歌地经过家朋古村落。溪水清澈,溪床流沙,仿佛一条翡翠玉带,镶着金子,将家朋人家缠绕起来。<div><br></div><div>家朋因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不能外出经商,生活一度困顿。所谓“磡头磡,上床三道坎”。但家朋历史上名人辈出,徽商活跃,改革开放后,又焕发生机。</div><div>(摄影/文字:行书房。)<br></div> <h1><b>21、冬青岭古村落--安徽省宣城绩溪县家朋乡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从幸福村去家朋水街,要翻过一个小小的山坡,山坡上有一个小小的古村落,就叫冬青岭。<div><br></div><div>我的高中、大学同学许晓俊的老家就在家朋。徒步经过家朋的时候,就住到他家,然后一起结伴,探访“明清古道”,往返都要经过冬青岭。</div><div><br></div><div>欣赏“家朋花海”与“家朋梯田”,最好的摄影途径,就是通过冬青岭,走到风景最深处。(摄影/文字:陈忠平。)</div> <h1><br></h1> <h1><b>20、幸福村古村落--安徽省宣城绩溪县家朋乡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1987年,与大学同学陈三胜徒步经过这里。1988年,与大学同学张丰年徒步经过这里。以后无数次经过这里,直到现在。(摄影/文字:陈忠平。) <h1><b>19、松树岭古村落--安徽省宣城绩溪县家朋乡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松树岭古村落因为老周、菜平、柳红一家而喜欢。溪水从柳红家门前流过,四季喧哗,溪涧里生长着丰茂的菖蒲,奇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度引领美国、法国的友人来探访,引领著名歌星杨钰莹女士来访,引领政府及各界人士来考察。笃爱松树岭以及附近的尚村。(摄影:陈忠平。文字资料部分参考网络,仅供参考,並致谢原编辑者。)</p> <h1>18、尚村--安徽省宣城绩溪县家朋乡辖村 (原属徽州府)<br></h1> <p class="ql-block">尚村是徽州的奇迹。十姓九祠,满村庄的手工艺人,徽派建筑,明朝遗留下来的古官道,令人一见倾心的美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云岭下,峡谷流金,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中国农村第一个乡镇摄影创作基地设在这里。(摄影/文字:陈忠平。)</p> <h1><b>17、竹里古村落--安徽省宣城绩溪县家朋乡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h5><u><i>竹里村中央的太子庙(摄于:2020年夏季,与南京摄影的概念留影。)</i></u></h5> <p class="ql-block">竹里古村落因为好友周晓瑾的引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村中央的“太子庙”,令人难忘。一度带领南京以及广东的摄影家常入村中,尽可能想拍摄一些珍贵的影像。(摄影/文字:陈忠平。)</p> <h1><b>16、霞水--安徽省宣城绩溪县家朋乡辖村 (原属徽州府)</b><br></h1> <p class="ql-block">霞水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家朋乡境内,自古至今,名称有云川、下许村、下水村、霞川、霞光。位于绩溪县东北部天目山余脉云山之麓,距县城约40公里。</p><p class="ql-block">霞水村随着许姓、胡姓、唐姓、周姓、汪姓以及郑姓等姓氏人口的陆续迁入,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属两省(安徽、浙江)三县(绩溪、宁国、昌化)的交界地带,古时隶属十五都。村的东面是东戈溪源,西面为西戈溪源桐源河流域。霞水村就在桐源河的支流霞川河上。登源古道穿越西、东戈溪源,经霞水村(称登源古道里节段)然后进入浙江昌化县界。在唐宋时,这条古道在进入东戈溪源后,沿线人烟稀少,没有多少完整的村落,而霞水村是为数不多的村子之一。</p><p class="ql-block">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郭因的家乡在这里。</p><p class="ql-block">2016年,霞水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 2018年5月,霞水村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摄影:陈忠平。文字资料部分参考网络,仅供参考,並致谢原编辑者。)</p> <h1><b>15、西山村--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p class="ql-block">我是在胡家古村落讨水喝时,受了胡家兄弟的指引,才知道河对面还有一个古村落。于是穿过稻田,渡过小河,来到了西山村。这一次是与30多年的老朋友王学文仁兄一起,深度寻访绩溪古村落。为我们保驾护航的是我的战友鲁子。</p><p class="ql-block">进村后,古朴的村庄让人流连忘返。但是,老屋已经倒塌,只有老人踽踽其间,似乎有些荒凉。一群闻讯而出的小鸡,在老母鸡的带领下,为村庄增添了一点喜气。(摄影/文字:陈忠平)</p> <h1><b>14、胡家--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p class="ql-block">至今,网络关于胡家的记载依然很少。</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经过胡家是在1988年,当时大学刚毕业,与同学章丰年一起,经胡家徒步古道,去云外荆州。途中有一路亭亭里凉风徐徐,亭边山泉淙淙,山花围簇。我们倒在亭内的石板上休息,居然睡着了。醒来时,闻着稻香,看着金灿灿的稻田,心情十分愉悦。亭门口有一条黑线在流动,定晴一看,是蚂蚁在搬家,浩浩荡荡。怕要下雨,不敢久留,起身往荆州继续赶路。</p><p class="ql-block">胡家位于伏岭至家朋途中,附近还有西川和西山两个古村落。中国著名科学家程良俊先生就是西川村人。我的高中同学程良敏的老家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到西川村旅游时,居然在这里与老同学相会。西川村不大,老屋很多,溪水清澈,村民友善,一派祥和。(摄影/文字:章丰年、陈忠平)</p> <h1><b>13、赤岭古村落--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p class="ql-block">赤岭因为修建蓄电能水电站而被拆迁。只能留一些附近的影像来勾起回忆了。(摄影/文字:陈忠平)</p> <h1><b>12、渔川村--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p class="ql-block">渔川村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雨后的村落,错落有致。(摄影/文字:陈忠平)</p> <h1><b>11、永来村--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p class="ql-block">去永来村的古道上,能够看见“墙壁上的记忆”。时针永远记录着毛主席的语录,你们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但,慢慢地,我们已经不再“九点”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来村136户,493人。全村共有耕地107亩,山场10778亩。</p><p class="ql-block">近年来,随着户外徒步游的兴起,位于该村蓝天凹景区游客数量稳步增加,该村的旅游经济得到快速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村还依托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山核桃、高山绿茶、燕笋干、茅菜,奇异果,桃子,辣椒,大芋头,洋芋,芦笋等特色农产品,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来村与周边村庄有:阳山,浙岭,浙川村,长坪尖,大坦,干坑降,号坟头,半岭亭等;(摄影:陈朝旧士。文字资料部分参考网络,供参。鸣谢原编辑者。)</p> <h1><b>10、蛇墓坑--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p class="ql-block">蛇墓坑遇到老邵一家,热情、真挚、好客的一家人。以后与大学同学、同事、家人徒步徽杭古道,基本每次都要造访。这里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邵家有一只黄狗,名叫“花的”,2008年陪同我和澳洲来的摄影家一起,翻过班肩坞,越过蓝天凹,一直送到与浙江交界的永来村。当晚月光下才走到投宿地,当时大学校友周兄在这里负责一家招待所,抽烟、喝酒、聊天,一直到深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太疲惫,与黄狗“花的”进入房间休息后,就睡沉了。第二天醒来,花的已经不在,招待所主人说,她一早就回去了。这才想起,昨晚四点多钟听到一阵狗的喧哗声,也没注意,想必是花的在回去的路上,受到了攻击,心里十分难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赶紧给老邵家打电话,打通后问起,知道花的已经平安到家,没有受伤,这才放下心来。与澳洲朋友JAMES唏嘘不已。花的是给我们带路才跟随而来的,任务完成,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告别了,那种情义,语言无法表达。(摄影/文字:陈朝旧士。)</p> <h1><b>9、黄茅培--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p class="ql-block">进入江南第一关,走不远就到了【黄茅培】,不多的十几户人家,散落在“徽杭古道”沿途。</p><p class="ql-block">1987年大学期间,与同学陈三胜徒步古道,第一次经过黄茅培时,这里很荒凉。21世纪徽杭古道旅游开发后,黄茅培新房子多了起来。(摄影/文字:陈朝旧士。)</p> <h1><b>8、绩溪江南第一关--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p class="ql-block">江南第一关就在江南村附近。目前已经成为“徽杭古道”上的标志性景点。(摄影/文字:陈朝旧士。)</p> <h1><b>7、岱下 - 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p class="ql-block">岱下村是最令人难忘的古村庄,位于江南第一关出口处,登源河最上源,渔川古村落的对面。1984年,我受教委委派,从县城坐公交车,专门赶到这里,给同班同学汪永良送大学录取通知书,在他家吃了十个水鸡蛋,甜的齁人,大快朵颐。</p><p class="ql-block">这棵树是岱下村村旁的一颗枫树,看到这棵树,岱下村就不远了。以后摄影,常来这里。每次来,都要去向永良的爸爸妈妈问个好。(摄影/文字:陈朝旧士。)</p> <h1><b>6、六亩丘 - 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p class="ql-block">六亩丘是一个小山村。2016年5月下旬一个夏季的中午,与唐主席、东升兄、晓谨老师等进去拍摄麦田,久久难忘。</p><p class="ql-block">乡村生活因为赋税减免而得到了改善。自家种的小麦不再需要上交或者变卖,而是留作家里自己吃。这些消息,都是社会进步的表达。(摄影/文字:陈朝旧士。)</p> <h1><b>5、伏岭 - 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p class="ql-block">伏岭镇,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位于绩溪县东南部,东临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南接瀛洲乡,西连扬溪镇,北靠家朋乡。绩胡公路南北纵贯全境, 胡坎公路直连省道芜屯公路,镇政府住地距县城22公里。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官网信息引显示,伏岭镇辖12个村委会。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8300公顷,常住人口14593人 。</p><p class="ql-block">1958年建东风公社,后改伏岭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置镇。1997年,面积48平方千米,辖伏上、伏下、<b>岭前</b>、成功、合庄、卓溪、合村、际下、新桥、<b>岱下</b>、<b>江南</b>、<b>六亩</b>丘12个村委会。</p><p class="ql-block">区划调整后,辖伏上、上门、<b>胡家</b>、<b>西川</b>、<b>上西</b>、桐坑、合庄、<b>岭前</b>、成功、<b>岱下</b>、伏下、半坑、卓溪、<b>际下</b>、新桥、<b>六亩丘</b>、<b>江南、黄茅培、逍遥、永来</b>、绿景、大障、芷白、<b>水村</b>、<b>新屋下、</b>德锦、<b>石夸</b>、<b>北村、石门外、湖村</b>30村。</p><p class="ql-block">农产品:</p><p class="ql-block">1、山核桃加工业:山核桃种植面积5500亩,<b>年产量5万斤</b>,随着扩大种植,将会有十倍的产量提高。</p><p class="ql-block">2、竹笋加工业和竹制品加工业:毛竹、燕竹种植面积达1.5万亩,<b>鲜笋达45万斤。</b></p><p class="ql-block">地方风俗:</p><p class="ql-block">三十岁舞狮,四十岁做新春唱大戏,元宵舞长龙,秋千抬阁,赛琼碗等民间活动。</p><p class="ql-block"><b>"徽厨之乡","徽剧之源"。</b></p><p class="ql-block">早在明万历年间,苏州昆曲传入伏岭,当地艺人们创造性的融入本地剧种的演唱技巧风格,逐步发展成既具有昆曲的韵律美,又有弋阳诸腔通俗美的新剧种--徽剧。</p><p class="ql-block">1983年10月,<b>伏岭镇业余剧团</b>获得国家文化部嘉奖,被授予"老树奇花"锦旗。为了传承徽剧艺术。</p><p class="ql-block">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p><p class="ql-block">傲居群峰之首,养育着众多珍稀动植物,为理想的观光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江南第一关。</p><p class="ql-block">"江南第一关"徽杭古道位于伏岭镇江南村东部,是通往逍遥峰、清凉峰的必经要道,原为徽杭通商古道,素有绩溪"古丝绸之路"的称誉。境内植被葱郁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拥有滴水石瀑布、大岩顶、金龟敬酒、三扇东门、人面石、戏台顶等,峰峦叠嶂,奇石嶙峋,相映成趣。除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外,人文景观资源也十分突出。历经苍桑的<b>徽杭古道已有800多年历史</b>,尚保存有<b>四洲庙、观音寺、施茶亭</b>等遗迹。</p><p class="ql-block">伏岭之美,在山在水,在乡情。学生时代,常去伏岭河畔的同学章毓民家夜居。夏天的夜晚,还在河畔的滩石上乘凉,那种生活,至今犹记。(摄影:陈忠平。文字部分参考网络,鸣谢原编辑者。)</p> <h1><b>4、石川 - 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p class="ql-block">石川古村落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登源河流域,伏岭镇境内,凤凰山下。旧时是通往“徽杭古道”沿线上的中转站,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纪念先祖,歌颂英雄,传承尚武精神,石川“游龙舟、抬五帝及跳旗”三项传统民俗活动备受瞩目,2010年6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摄影:唐祖怀。文字:陈忠平。)</p> <h1 style="text-align: left;"><b>3、北村 - 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p class="ql-block">北村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清澈的登源河从村旁蜿蜒而过,崇山峻岭在周边围护环绕;雄俊的七姑山峰形如睡佛,深奥的大鄣山流传着天子墓的传说,而不远的龙须山则留存着明朝贤臣胡宗宪读书舞剑的书房遗迹。</p><p class="ql-block">明朝永乐十年,即公元1412年,歙县富堨人程文贵,举家定居于此,成为北村程氏的始祖,立下了男丁四十祭社做寿的族规。风俗传承,一直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北村祭社是安徽省非遗文化,值得关注。(摄影:唐祖怀。文字:陈忠平)</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2、湖村 - 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辖村 (原属徽州府)</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湖村,别名太极村。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辖村(原属徽州),是安徽省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传承区。</span>(摄影:陈朝旧士。)</p> <p class="ql-block">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诸多古桥、古亭、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千年古树、明代吟泉街、大型砖雕门楼群等,依山而筑,逶迤伸展,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摄影:陈忠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保留众多名人故居(徽菜馆业创始人章祥华、作家章衣萍等),地域绝活秋千抬阁,绝奇药王石,是徽州建筑、徽州文化的活化石。</span>(摄影:陈忠平)</p> <p class="ql-block">湖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东北约17公里处,缘溪河呈"S"形绕村南流,西部村落和东部田野组成天然的"太极"地貌奇观,还有三道徽州绝佳水口"狮象把门、日月当关、龟蛇拦水",令风水学家惊叹!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为巧合又现 "帝王坟"。(摄影:陈忠平)</p> <p class="ql-block">走进太极湖村,一座高大巍峨的祠堂坐落于村的西头章氏宗祠,祠堂门前的照壁上画着一幅彩绘:瑞兽图。祠堂中有一座明代的蟠龙香亭,圆柱上雕有六条摇摇欲飞的蟠龙,代表了徽派木雕的最高水准,堪称木雕一绝。这是太极湖村的一项传统文化秋千抬阁的道具。(摄影:陈忠平)</p> <p class="ql-block">太极湖村凡男子到了40岁,须"做场",即开展"秋千、抬阁"大型游艺活动。 秋千为风车形,由少女彩旦,着古服,缚坐在椅止,唱徽调,伴以吹奏。抬阁为木棉方箱,四周镂花,架幼童二三名,扮戏文,用钢筋按人物分次把演员固定在阁上,不露痕迹,惊险奇观,堪称江南绝活。</p> <p class="ql-block">出了祠堂,沿着石板路,就到了水街――吟泉街。吟泉街建于明代,全长300余米,水来自石金山,穿村而过,注入石门河。一年四季溪流终年不竭,水声淙淙。吟泉街与南北两条主街形成"丁"字形,清一色青石板铺垫,街上架设两座石桥,称大小石桥。沿溪两岸相对建造白墙青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一百余幢,有民居、店铺、药铺、油坊等,大多为明清建筑,古朴雅致,并有石阶通向河面,供村民浣洗之用。(摄影:陈忠平)</p> <p class="ql-block">太极湖村门楼砖雕堪称徽州之最,每一幅砖雕都是一件稀世珍宝,具有奇异变形的浪漫美。砖雕数量多,雕刻面积大,有20处之多,最大雕饰面积达4.2平方米;门罩形制丰富,有书卷式、城楼式、垂花柱式等;雕刻技艺高超;物象生动,构图疏密得当;湖村砖雕门罩时跨300余年,是极为难得的文史资料。因此,太极湖村也誉称"中华门楼第一村"。(摄影:陈忠平,文字,部分参考网络。)</p> <p class="ql-block">村子的东沿口,发现了龙川胡氏二十五世显祖古墓,墓主为宋朝枢密史胡云龙。墓顶原有两棵千年古槠参天大树,现仅存一棵,虽然曾遭雷击,但仍老而弥坚,根深叶茂,极为壮观。墓正对着七姑山,站在槠树下,远眺七姑山,象一尊睡佛。据老人说,当年胡姓二十五世祖就是觉得这里风水特别好,墓的所在地为龙形山,两颗树为龙角,山脚的两口井为龙眼。(摄影:陈忠平。文字部分参考网络。)</p> <p class="ql-block">湖村属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大山深处,位于登源河上游支源缘溪河畔,河流呈“S”形,居住环境得天独厚;风水学家认为,湖村有狮象把门,日月当关,龟蛇拦水的奇象,是人间宝地。湖村有八百多年历史,诸多古墓、古桥、古亭、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千年古树、明代吟泉街、大型砖雕门楼群等。是名副其实的徽州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在缘溪河畔,“秋千抬阁”的梦幻与意境,无言能表,宛若一曲春水,百转千回,静穆如歌。(摄影/文字:陈忠平。)</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绩溪湖村石门外</b></h1>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3日、24日,连续两天从屯溪一早出发,赶赴宣城市绩溪县湖村石门外,与好友晓瑾兄一起,拍摄杜鹃花开时,高铁从油菜花田里穿过的画面。</p><p class="ql-block">突然意识到,这里就是我童年与父亲一起呆过的地方。当年学习过的校舍、玩耍过的操场、抢过喜糖的古巷子都还在。</p><p class="ql-block">石门外依然是古朴的小村庄,位于登源河的上游。这里是我童年生活中最快乐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八岁,已经上小学大班。一天晚上,无意中听到父母的谈话,知道父亲就要调往石门外一带工作。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饭,就让等我的同学先上学,帮我请一个病假,然后悄悄躲在一边,注意着父亲的动向,一直跟到父亲到汽车站。在客车即将关门的一刹那,我跳到车门口,大喊了一声:“爸爸!”</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便被父亲抱上了车,一起来到了石门外。父亲上班,我就在上门外小学插班上学。只要放假,便骑在父亲的肩膀上,与父亲一起出差。那一年很多美梦是在父亲的肩膀上。(摄影/文字:陈朝旧士。)</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备注:文字待细述。</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摄影:陈忠平。</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