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想在国庆假期去武当问道,神农寻踪,然“非必要,不出省”之规还是在节前两天姗姗而至。令如山,只好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速度折返,改而去了英西峰林呆了三天。</p> 英西峰林位于广东省英德市西南60公里的九龙、黄花、岩背三镇,是群山环抱的一片谷地,密集分布着上千座石灰岩山峰,是广东省最长、最密集的峰林景区,自然景观似桂林,也是户外行摄、徒步赏景的好去处。 即使已经是假期第三天了,仍担心出行车多拥堵,还是起了个大早,一路畅顺,三小时车程后,于上午十点左右抵达九龙镇。 本来也没有想好是先找个客栈安顿下来,还是去哪逛逛。在镇里开车转悠时,见到一个“洞天仙境”景区的指示牌,牌上还写有“华南第一天坑”的字样,于是决定先去参观。<br> 来此参观的游人真不少,临时停车场塞得满满的,只好将车停在离景区一公里远的地方,头顶烈日步行进入。<br> 这是个收费景点。购票进入景区大门后,前行一小段,正前方是一个洞口,就是由此进入天坑的。有两个途径可进入天坑,坐船或步行。见有不少人在排队等着坐船,干脆步行。 沿着在洞壁边缘修建的悬空栈道进入,洞口处有一巨大的钟乳石向下垂吊,洞口像是一个龙口,垂吊的钟乳石就象是龙舌,故称“龙舌滴水”。洞口下方则是一汪碧潭,坐船就是由此进入的。 穿过洞口,进入荫凉处,一阵凉风吹来,顿时清爽起来。走上近百米,则来到了天坑中部。视野豁然开朗,因为溶洞顶上有个大豁口,明亮的阳光从上面斜射下来,上方还搭建了一条悬空栈道。洞天仙境原来的名字叫穿天岩,相当形象。 岩壁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钟乳石,象观音、象天龙、象狮子、象蘑菇,惟妙惟肖。天坑中潮湿温润,绿植翠嫩;天坑内流水潺潺,水从钟乳石上面流下,形成小叠瀑,还有一条小瀑布从高高的悬壁上飞泻而下,升腾的雾汽在阳光中泛出彩虹。潭水顺着岩壁、穿过瀑布,蜿蜒穿洞而出。 相比其它溶洞,这个天坑的一大特点是洞中有天,洞天相连:抬头仰望,阳光明亮;回望入口,洞口上面还有一个小洞;前方出口上方有一个长椭园形的大洞口,在其下方则还有一个短小的园形洞口,一长一短,两者合在一起酷似一个巨型的感叹号,让人叹为观止。 虽是华南第一天坑,面积才近百亩,感觉也并不是很大,一边走,一边观赏,二十分钟左右到了天坑的另一出口。 该处出口分岔成两条处,往上有石阶可以爬上天坑上部崖壁,由此往下望,可以换个角度看天坑,又是另一感觉;往下则沿着小溪边的步道走,可以走到一大片翠竹林中,竹子修长,竹林茂密,好些销售当地特产的商店密布其中,将本来幽深的竹林喧闹起来。 参观完原路返回出来已是中午了,就在景区不远处的农家乐午餐,吃了有名的清远鸡,然后找了民宿休息。<br> 民宿位于九龙镇一个村子里一排房子的边上。站在民宿三楼的天台上视野不错,前方不远处是一个池塘,周边是田野、树木、水泥路,远处则是连绵的低矮的峰林。拍了照片给人看,人家以为是桂林或是贵州呢。其实,真的有很相似之处,都属于喀斯特地貌,景色也差不多。<br> 其实对于游人来说,只要有一个舒适卫生安静的休息之处即可,那些星级宾馆所拥有的游泳池、健身房之类对于大多数游人来说都是摆设,而价格又贵,不合算,所以民宿自有其优势。<br> 下午休息到近五点才开车去看和顺岩和永丰桥。毕竟午后的太阳太强烈了,气温也不低,该有三十四、五度吧,今年的国庆假期气温特高。<br> 和顺岩在英西峰林照片中常常可以看到,其实就是在山脚底下的一个穿山岩洞,短而宽阔,长度不到百米,宽约三、四十米。洞内低洼处平常应是被溪水覆盖,潮湿泥泞,不知是枯水期还是其他原因,现在只在洞口处有一小池。我直接开车通过洞口处窄窄的一条石板桥,小心翼翼地沿洞壁边上凹凸不平的路面穿洞而过。 这里不仅是一个旅游打卡点,也是一个摄影地,有一群人正在进行摄影创作。洞内凉风习习,一扫洞外的酷热,洞顶都是坑坑洼洼各种形状的钟乳石。挂在洞口顶上的那几个钟乳石看起来象几只巨型蝙蝠倒挂着。站在里面望上洞外,田野、小溪、树林、草丛、山峰映入眼帘,形成特别的透视效果。 永丰桥离和顺岩不远,建于清朝年间。永丰桥建造简单、简陋,由数百块长短不一、表面开凿得并不很平整的石灰石辅就,形成一个跨度不过十米的单孔拱桥横卧小河;石桥的侧面上长上了杂草藤蔓,可感觉到桥的年代感。桥旁边有几档商铺,价格比较实在,就顺便买了点英德红茶、无花果之类的当地特产。 本属一座平淡无奇的单孔石桥,外形也只有丁点似赵州桥,竟有所谓的“小赵州桥”之称。正因这一名称的改变,引来不少游客到此打卡。周边景色倒还不错,旁边还有个永丰寺庙,跨过小桥在田野间的路上走了一段,直到寺庙、村庄、农田、山林隐没在夜幕里。 计划第二天一早起来赏景峰林田野。<br> 因夜里下了雨,第二天一早起来山谷里起了浓雾,直等到八点左右雾气渐消时才出发,照着客栈老板娘提供的游览路线,从路边一个竖着“中国美丽乡村”的牌坊进入旅游观光道。没走多远,即来到一个驿站,是一个叫山焦坪村的地方,前面设有开阔的停车场及简易摊档。村庄背靠几座峰林,峰林翠绿,晨雾似薄纱飘缠在峰间。 <br> 呆了一会,继续开车前行。行驶在人少、寂静、青绿之地,心情愉悦放松。穿过田野果园,绕过峰林水塘,徜徉在静寂的山水画廊间,呼吸着新鲜迷人的空气,欣赏了水塘倒影,观察了玉米地、芭蕉林,充分享受着浓郁山野田间气息。 途中经过一个山脚转弯处,来到一个叫龙泉驿站的地方,旁边水塘边上设有餐厅,还有不少人正在用餐。在山间田野间,竟然有如此完备的驿站,让我感到惊讶。的确,英西峰林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挺好的,旅游配套是相对完善的。行走途中,不时可见驿站、民宿,道路修得也不错,既可开车、也可骑行、还可徒步,路线可长可短,非常适合户外活动。此外,还有热气球、滑翔伞、漂流、攀岩等游乐项目供人们体验。 看完虎迹岗村的断桥已近上午十点多了,太阳又已经很晒了,即返回客栈休息并退房。在黄花镇那边找了另一个民宿,到了才知道原来就在和顺岩附近。早知这样,昨天下午就不用先来参观和顺岩了。呆到下午四点多出发去参观彭家祠。 彭家祠也是个收费景点。停好车后,见有彭家祠和黄花溪漂流套票,就先去体验位于彭家祠旁边的黄花溪竹筏漂流。 黄花溪水流平缓,溪水青绿;两岸树木葱茏,翠竹修长,芭蕉叶茂,水草丛生。只是竹筏上所配的发动机的噪音跟这宁静的原野格格不入,最悠闲惬意的还属武夷山人工竹筏漂流。 漂流了半小时后,在一个水面稍为宽阔的地方返回,又过了近十分钟,在一个码头上岸,再步行一小段路去参观彭家祠。 彭家祠始建于清代中叶,既是当地彭氏族人为抵御土匪滋扰而建的防御型堡垒,又是祠堂,乡间称之为“寨山古堡”。 它座落在一个独立的高约三十多米的小山包上,傍山临河,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房屋从山脚一层一层盘旋至山顶。 在这座稍显破落的建筑中,都是些斑驳不一的墙壁、阴暗潮湿的房间,仍可见到一些保存完好的墙壁雕刻、古老窗花,特别是那块清咸丰年间的“明义知方”赐匾,仍然稳稳地挂在大门口上。 沿着陡峭的石阶,逐层参观,直走到最上面一层,背面是一个半园形的封闭围墙,筑砌在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上,有很好的防御效果。 而正面则视野开阔,站在顶上平台可饱览整个峰林景色,正当夕阳西下,柔柔的霞光中,溪流、田地、树木、草丛、峰林构成一幅优美的画图。 第三天一早出发,参观周边峰林。这里也是峰林十里画廊核心景区,峰峦叠嶂,有的孤峰突起,有的双峰对峙;峰形奇异,似竹笋直立,若骆驼卧伏。 移步换景,换个角度,很多山峰就展现完全不同的风景。途中经过一个热气球基地,正在放飞热气球,鲜艳的色彩跟翠绿的山峰相映成趣。 <p class="ql-block"> 返回客栈用完早餐,退了房后,去了观音谷。观音谷隐藏在群山环绕的山谷中,因为谷中有峰形似观音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从杂草丛中的一条沙石泥土路走进去的。群峰环绕下是一片平地,有田地、池塘、野花、竹林、寺庙、露营地、简易商铺等等,置身谷中,仿若走进了世外桃源。眺望两座山峰之间,有两尊小石峰似唐僧问路观世音。</p> 商铺小妹指着左边的高耸山峰说以前当地人是将此山峰当作观音的,又指着左前方远处的山峰说那是骆驼峰,但我怎么看也感觉不太象,对于石峰似是而非的形态,看来是要充分运用想象力才行。又是在她的指点下,找到那个水池拍了山峰倒影,然后买了些土特产,喝茶休息一会,即启程返深了。 英西峰林山形俊美不输桂林,水景较少稍逊桂林。“赏景何须到桂林,近在咫尺到英西”。英西峰林虽是个广东省内小众景区,但慢慢行走于这连绵不断的峰林里,也会收获一段美妙的旅程。<br> (写于2021年10月15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