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真实的它———生活在新疆一千年的这个部族

丝路侠客Леон连彦伟

<p class="ql-block">  许多人讲,新疆是维吾尔的故土,他们这种概念是不正确的,西方欧美为了分解大清西北领土,不断与沙俄在中国西北地区瓜分中国的领土,最后泡制泛突厥主义,其实维吾尔族与突厥没有直接关系,在思想给世界造成错觉,好像天山南北的新疆才是维吾尔族的故土。却忘记了这里还有哈萨克人,汉人,塔吉克人,回回,蒙古人等等。</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从地名开始梳理,新疆自汉代纳入中国版图称西域,后 改名西域新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西域进入清朝版图,再次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称为“西域新疆”,后为了区别与“云南新疆”后简称“新疆”。新疆分为南北二部分,天山以北的蒙古准噶尔故地为“凖部”,天山以南的叶尔羌国故地为“回部”)。</p><p class="ql-block"> 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最后在1955年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给许多人造成错觉,这是维吾尔族的自治区,以及我们自己学历史不去关心国家历史,人云亦云,让许多居心叵测的学者扰乱了心智,还有许多入疆的干部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士兵和百姓,不了解和学习西域文化,许多人也认为汉族这个外来的族群占领了维吾尔族的地域,殊不知汉族开发新疆比维吾尔族早一千年。近半个世纪让一个地区的变成了动荡不稳定因素。</p> <p class="ql-block">  我们说一说回鹘历史:</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回鹘(hu)部族本名回纥(he)。回纥人的族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丁零人,到了隋朝丁零人的后裔被称为铁勒人(即乌古斯人,现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西伯利亚南部和贝加尔湖西-巴尔喀什湖一带)。当时铁勒人有九个部族,他们分别分为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拔悉密、葛逻禄。</p> <p class="ql-block">  这些铁勒部族曾长期是匈奴、鲜卑、突厥等草原统治民族的附庸。在唐太宗李世民攻灭东突厥汗国的战争中回纥部选择投靠唐朝:回纥首领药罗葛·菩萨(活颉利发)在马鬣山之战中率五千骑兵大破十万突厥狼骑。战后回纥与其他草原民族一起接受了唐朝的册封。当时包括回纥在内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将唐太宗李世民遵奉为各民族共同的“天可汗”,还提议修建开设了沟通长安和大漠南北的“参天可汗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则天执政时期后突厥汗国复国,回纥人南迁至唐朝境内的甘州、凉州一带(现在甘肃地区的西部)。公元727年回纥人在唐朝凉州都督的欺压下北归草原臣属于后突厥。从公元734年起后突厥汗国不断内乱:十年间竟换了九任可汗。唐朝趁机召集漠北各部出兵征讨。这次回纥人再次选择投靠唐朝。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回纥部首领骨力裴罗统一铁勒九姓诸部后设牙帐于乌德鞬山(今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与嗢昆(今鄂尔浑河)之间。</p><p class="ql-block"> 公元745年骨力裴罗起兵击杀后突厥白眉可汗并将其首级送至长安。同年唐朝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东到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至阴山的回纥汗国就这样崛起于漠北草原。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回纥受唐肃宗李亨之邀出动4000精骑协助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公元788年回纥向唐朝上表请改“回纥”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从此回纥汗国变成了回鹘汗国。</p><p class="ql-block"> 回鹘汗国称霸漠北长达百年之久。在此期间回鹘名义上是接受唐朝册封的臣属国,实际上却与唐朝屡有外交摩擦:早在当年出兵协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时回纥人就曾在洛阳城大肆抢劫。名义上称臣于唐朝的回鹘对唐朝使者以及和亲公主常有倨傲无礼的行为。尽管唐朝与回鹘屡有外交摩擦,然而双方却并未因为这些摩擦而撕破脸。随着吐蕃帝国在西部的崛起使唐朝和回鹘实际上结成了共同对抗吐蕃的盟友关系。</p><p class="ql-block"> 唐朝与回鹘之间的外交摩擦其实更多只是停留在口水战的层面,在更高的战略层面上双方出于共同对抗吐蕃的动机一直维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北方新兴的黠戛斯人(即吉尔吉斯人)击败:损失了十万精锐,都城也被焚毁。经历此番波折之后回鹘汗国彻底瓦解:约十五万回鹘部众西迁西域,约三十万回鹘部众在首领乌介可汗带领下南下中原。这就使唐朝不免担心南下的回鹘人会不会夺取自己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唐朝宰相李德裕调度指挥北方的幽州、河东、镇武各藩镇迎面痛击了南下的回鹘军。在渔阳之战中唐将张仲至斩杀、俘虏回鹘军九万人。杀胡山之战中唐军石雄部攻破回鹘可汗牙帐。剩下的回鹘部众除却冻饿而死者分别向唐朝北方各藩镇投降。统治漠北草原百年的回鹘汗国至此灭亡。南下的回鹘人此后逐渐被汉人和其他草原部族同化: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平就出自归附于契丹人的回鹘部族。</p><p class="ql-block"> 西迁的回鹘人先是到了河西走廊一带安家。这一部分回鹘人在历史上被称为河西回鹘、黄头回纥,另一部分回鹘人则分批到达了如今的新疆地区。河西回鹘在攻占甘州城(今张掖)后建立了甘州回鹘政权。11世纪中叶甘州回鹘政权被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所灭,各部落迁到嘉峪关外放牧。从11世纪中叶到16世纪河西回鹘同周围的蒙古、藏、维吾尔、汉等民族日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裕固族。</p><p class="ql-block"> 明朝开国后曾在嘉峪关以西设安定、阿端、曲先、沙洲、罕东、赤金、哈密等卫所,裕固族也被之于明朝卫所的统治之下。明中叶后国立日衰的明王朝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在这一过程中关西七卫被放弃。包括裕固族在内的关西居民被迁往嘉峪关以东。裕固族因此来到了他们现在所聚居的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当河西地区的回鹘人建立甘州回鹘政权时迁徙到如今新疆地区的回鹘人则建立了高昌回鹘、喀喇汗国等政权。</p><p class="ql-block"> 迁居西域的回鹘人中有一支迁徙到葱岭以西与当地的葛逻禄人互相融合形成了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极盛时期据有东起库车,东南起罗布泊,西至咸海、花剌子模,南临阿姆河,北至巴尔喀什湖、七河流域的广大区域,版图囊括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南部以及我国新疆中西部。大体为“唐朝的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所辖的大部地区。</p><p class="ql-block"> 喀喇汗王朝曾朝贡于宋,喀喇汗王朝的可汗自称“桃花石汗”或“东方与秦之主”。在喀喇汗王朝人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大词典》中解释为秦是由桃花石(宋国,即宋朝)、契丹(辽朝)和喀喇汗国组成。这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喀喇汗王朝看来:他们就是中国人,中国是由当时的宋、辽和喀喇汗王朝三者共同组成的。喀喇汗王朝第三任大汗萨图克·博格拉汗改宗伊斯兰教并征服了信奉佛教的于阗国。</p><p class="ql-block"> 从此开启了这一地区伊斯兰化的进程。喀喇汗王朝甚至一度向西灭掉了波斯的萨曼王朝。喀喇汗王朝统治时期回鹘人开始与生活在南疆绿洲的操龟兹、焉耆、于田语的西域土著居民日渐融合。西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地区:这里是全世界唯一同时融合汇聚着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地区。这种多元文明交汇的历史塑造了如今中国新疆地区在民族人文领域的多元化多样性。</p><p class="ql-block"> 西域早期的居民正如在新疆罗布泊发现的楼兰古尸一样是以高加索人种为主,后来在与来自蒙古草原的回鹘等游牧民族日渐融合后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介于东方黄色人种和西方白色人种之间独特的相貌特征。近代新疆各地陆续发现的考古资料已证明:最晚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在距今大约二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新疆天山南北各地都已出现人类活动的遗迹。</p><p class="ql-block">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对新疆地区的人类活动有了相对明确的文字记载。当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有塞人、羌人、月氏人、乌孙人、匈奴人、汉人、吐火罗人......这其中除塞人以外都是从东向西进入新疆的,属于东伊朗白色人种的塞人则是自西向东进入新疆的。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世纪塞人抵达了伊犁河流域。公元前178年前后塞人受月氏人西迁的挤压南下散居于南疆各地。</p><p class="ql-block"> 羌人、汉人、回鹘人等来自东部地区的黄种人进入新疆后与散居南疆各地的白种塞人、吐火罗人通婚融合。所以将新疆许多地方的人称为维吾尔族也是不准确的。这也可能会是将来国家重新划定确定民族族别的参考吧!当时受苏联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把新疆各地的回部中大部分称为维吾尔族。(满清对新疆天山南北的伊斯兰教信徒称作回部,在康熙十二年文书中称是成吉思汗后裔,如“辟展城(今鄯善)回部”、“吐鲁番回部”、“哈密回部”、“叶尔羌(今莎车)喀什噶尔(今喀什)回部”等。而如缠回,特指维吾尔人。)</p><p class="ql-block"> 2003年考古队在于田县阿羌乡昆仑山深处阿克布拉克台地发现的墓葬中所出土的遗骨既有蒙古人种、也有欧罗巴人种。12世纪进入新疆的契丹人和蒙古人将回鹘人与南疆土著居民融合形成的民族称之为畏兀儿。畏兀儿人所使用的文字在元代被称为畏兀儿文(又称回鹘文)。这是回鹘人自公元840年西迁以后逐渐采用的一种文字。</p><p class="ql-block"> 在回鹘汗国政权形成以前分散的回鹘部落口头语言而没书面文字。随着回鹘人由原来松散的部落联盟形态向较为成熟的国家形态过渡就使回鹘社会对书面文字的需求日渐增长。回鹘汗国形成后用中亚地区的粟特文字母拼写回鹘语从而创造了回鹘文。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命回鹘人塔塔统阿用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而创造了最早的蒙文。公元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又命人参照回鹘式老蒙文字母创制了满文。</p><p class="ql-block"> 回鹘文字对北方游牧民族文字的影响正如汉字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文字的影响一般:契丹文、女真文、蒙古文、满文都曾受到回鹘文不同程度的影响。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帖木儿帝国都曾把畏兀儿文作为官方文字使用。直到17世纪甘肃酒泉地区还曾使用畏兀儿文刊刻佛经。清朝政府发往新疆地区的官方文书也使用畏兀儿文书写。元代的畏兀儿人在清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缠回”。</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仍沿袭了清代的“缠回”、“缠头”这样的称呼。1934年新疆维吾尔文化促进会成立后呈请将族名恢复原名,此后新疆边防督办公署及新疆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将“缠回”名称改为“维吾尔族”的通令。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维吾尔族使用的老维文是借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回鹘文形成的畏兀儿文:共有28个阿拉伯字母和一些辅音符号,还借用了4个波斯文中的字母。20世纪30年代以后维吾尔族的文字经过了多次改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国民识字率对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1965年到1982年期间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曾在中小学推广过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维文。新维文的推广客观上提高了维吾尔族同胞的识字率,但同时一部分维吾尔族同胞认为老文字对保护民族文化意义重大。1982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觉得恢复老文字,同时将新文字作为一种起到识字辅助作用的拼音符号予以保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原因造成维吾尔族实际上像蒙古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一样是在我国与周边邻国跨境居住的一个民族。目前全世界约有2000万维吾尔族人口:其中约1300万人生活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此外在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等与中国新疆接壤的中亚国家也生活有一定数量的维吾尔族人口。生活在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维吾尔族从前苏联时代起开始使用以西里尔字母拼写的维吾尔文。了解历史才会了解新疆这块地域文化的特殊性,才会知道新疆是中华民族的自古以来就是许多族yi的共同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