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分析,把握变化 理性思考,科学备考——海口市2021年中考语文学科试卷及质量分析

郭梅婷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9日清晨,虽然秋雨霏霏,但依然挡不住全市初三语文老师学习的热情,大家冒雨提前来到了干净整洁、文化氛围浓厚的实验中学,聆听海口市语文教研员覃冰主任关于“海口市2021年中考语文科试卷及质量分析”的讲座。会场内,楼上楼下800多人,座无虚席;讲台上,主任的讲座鞭辟入里,妙语连珠,引来大家阵阵掌声。</p> <p class="ql-block">  覃主任的讲座共分两部分:</p><p class="ql-block">一、试卷结构、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二、作文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及建议</p><p class="ql-block"> 首先,覃冰主任就海南省2021年中考语文学科的试题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每一类题型的特点提出了建议:如何教学生审题、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等。</p> <p class="ql-block">其次,覃主任就大家关心的“作文试题”考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p><p class="ql-block">(一)2021年作文基本情况:</p><p class="ql-block">1.考生人数:123858</p><p class="ql-block">2.平均分:31. 09</p><p class="ql-block">3.满分人数:5</p><p class="ql-block">4.零分人数:3347</p><p class="ql-block">(二)情境作文</p><p class="ql-block">1.“情境”是课标的关键词。</p><p class="ql-block">“情境”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共出现了33次,几乎分布干课标的各个部分,尤其在“教学建议”中明确强调语文教学需要创设,初中教育要和高中教育衔接,中考要向高考过渡。因此,“情境”成了新时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重要关键词之一。</p><p class="ql-block">2.“情境”的含意,词典解释:“情境”是“情景、境地”。情景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境地就是情况(情境即场景)。</p><p class="ql-block"> (1)课标明确:语文学习活动的情境有三种: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p><p class="ql-block">(2)对情境的两个要求是:一是“贴近现实生活”,二是“富有意义——激励、唤醒和启迪”。</p><p class="ql-block">(3)材料描述某种情境,依据所描述的情境,按照任务的要求而作文,叫做任务驱动型材料情境作文。</p><p class="ql-block">(4)材料作文命题重在命意立意,情境作文命题重在创设情境。</p> <p class="ql-block">(三)试题分析</p><p class="ql-block">任务驱动型材料情境作文的特点:(2021年作文试题)</p><p class="ql-block">1.材料取自现实生活,直击社会热点。(现实性)</p><p class="ql-block">2.材料描述活动场景,让人身临其境。(情境性)</p><p class="ql-block">3.材料涉及人物事件,体现多种关联。(复杂性)</p><p class="ql-block">4.揭示事物角度多维,体现观点多元。(层次性)</p><p class="ql-block">5.题目设计某项任务,具有读者定位。(指令性)</p><p class="ql-block">6.命题歌颂时代楷模,突出立德树人。</p><p class="ql-block">(教育性)</p><p class="ql-block">案例:</p><p class="ql-block">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p><p class="ql-block">为缅怀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阳光学九(3)班召开了主题班会,在班会上,老师和同学们倾情回顾了袁隆平的一生——(创设情景——缅怀追忆袁隆平的主题班会);</p><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2日,被世人管为“当代神农”的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全世界为之痛惜!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高盘概括)</p><p class="ql-block">生1:他个子不高,长相平平,但很乐观,爱好广泛,他最爱游泳和打排球,81岁还参加排球赛,他平时喜欢在实验田里拉小捉琴。(身高长相、兴辉爱好)生2:袁隆平爷爷一生低调且朴素,他不住豪宅,不穿名牌,不食大餐,(不求老堵、生活俭朴)</p><p class="ql-block">生3:他心怀梦想,曰睹了那个年代断粮缺食的生活状况,他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生为此苦耕不辍,他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世界!(心怀梦想,一生奋斗)生4:他对给予他帮助的人心存感激,他说母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曾在给母亲的信中说:“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揭示原因,从小立志)。</p><p class="ql-block">2021年海南中考语文科作文题优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层面缅怀追忆袁隆平,引发考生联想,拓宽写作思路,启迪人生思考。</p> <p class="ql-block">(四)创设情境的作用和意义</p><p class="ql-block">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身临其境方得其趣(①联系生活展现情境②运用实物演示情境(道具演示“泼”和“灌”《泼水节》)③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先文后图,图文结合,领悟内涵)</p><p class="ql-block">④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范读、朗读配上背景音乐)</p><p class="ql-block">⑤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本剧)</p><p class="ql-block">⑥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教学语言,绘声绘色,生动形象)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情境决定了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案例:湖光山色;花前月下;灯红酒绿;虎啸狼嚎。。 . . . .(描述某个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覃冰主任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和摄影实践,向老师们形象地阐释了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趣味,领悟到不一样的美。</span></p><p class="ql-block">案例: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先文后图,图文结合)</p><p class="ql-block">本人1997年发表的论文《诗画结合,以画解诗》片段</p><p class="ql-block">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作者选取了四个物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从构图上看,画面的上半部分是广阔平坦、一望无际的高原沙漠,远处升起一注笔直的“孤烟”。“大漠”是背景,给人开阔空旷的感觉,“孤烟”是远景,所以才见烟不见人。远近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所房舍,使人感到荒凉寂静。一个“直”字不仅写出了“孤烟”的形状,尤其表明没有一丝风,突出了画面的静态美。·画面的下半部分是一条由近而远、由宽变窄、水清如镜、蜿蜓崎岖、伸向远方的“长河”,一轮圆圆的、渐渐西沉的落日倒映在水中。因为“孤烟直”没有风,所以水面风平浪静,没有一丝波纹,“落日”的圆形倒影才清晰可见。“圆”字进一步突出了无声无息的寂静美。</p><p class="ql-block">案例:摄影作品的背景与课堂教学的情境。(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 自然孕育万物,生活丰富多彩,事物千差万别。用纯净的心灵去感悟自然,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审美的视角去欣赏事物。“</p><p class="ql-block">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程标准界定)</p><p class="ql-block">“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人文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更高境界是上升到艺术、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覃冰界定)</p><p class="ql-block">语文学习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感悟人生。(课程标准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教师要体验生活,教学要联系生活。因为情境也源于生活,我们要高度重视情境教学,探索情境教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他向大家展示了今年中考优秀的作文和差等的作文,同时针对作文写作向大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1.加强写作过程指导</p><p class="ql-block">审题、立意、构思、选材、拟题、行文、修改、校对、定稿</p><p class="ql-block">2.写作教学回归生活</p><p class="ql-block">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于生活。</p><p class="ql-block">3.培养学生写作品质</p><p class="ql-block">观察、体验、感悟、实践、创造。</p><p class="ql-block">4.加强作文语言训练</p><p class="ql-block">中心是文章的灵魂,语言是文章的血肉。</p><p class="ql-block">5.提高汉字书写水平</p><p class="ql-block">继承民族文化,传授书法知识。</p><p class="ql-block">6.倡导教师写作垂范(写随笔、写博文、写下水文)</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上午的讲座令大家受益匪浅!老师们在聆听精彩讲座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教学中如何教授学生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和写作的技法,为接下来初三语文学科中考的科学备考提供了有益的指导。</p>

情境

作文

教学

语文

中考

生活

袁隆平

创设

写作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