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中大山深处的妙峰山德云寺

戴建华…向死而生 把握

<p class="ql-block">8年前第三次来到德云寺后,就一直没有机会再次回到灵山妙寺了,一直到今天,才有机会重返德云寺。</p><p class="ql-block">原来的海顿主持已经到其它地方云游,现在主持德云寺的新主持是从安徽请来的。听说顿海和尚是因为一点点小事,被当地相关部门罢免主持后不得不云游四海……德云寺坐落于云南大姚深山中,这里山路蜿蜒曲折,路窄弯多,上山的路只能一辆车通过,要是遇到对头车,估计错车需要一辆车倒车,一辆车慢慢跟行,到路稍微宽一点的地方才能错开……很考驾驶水平。</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云寺位于大姚县城南11公里金碧镇仓街境内,面积约8平方公里。每当夕阳西下,万山皆紫,山头浓翠欲滴,数十里外,见之如在图画中,大姚县古八景之一“妙峰晚翠”即指此景。妙峰山为滇中佛教圣地之一,区内峰奇水秀,古柏参天,建于明崇祯二年的德云寺,整个建筑群体雄伟,庄严肃穆,精工细致,全部占地25亩,现存房间218间,亭、坊、池、阁交错,柱、檐、楹、碑刻相互映衬,绘画、雕塑细腻美观,虽经历三百多年沧桑,仍然保持完好,光彩夺目。</p><p class="ql-block">寺内还有明代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考察妙峰时写下的《七律.宿妙峰山》诗文的碑刻:“ 织路千山积翠连,穷边欲尽至天边。风留古德云还在,界群诸天日月悬。狮窟吼风随法鼓,龙泉喷玉护金连。代来力里腾慈伐,一榻三生岂偶然。”[1]</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德云寺</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大姚县城南11公里仓街乡境内</p><p class="ql-block">占地面积</p><p class="ql-block">约 8 km2</p><p class="ql-block">山顶海拨</p><p class="ql-block">2341米</p> <p class="ql-block">基本概述</p><p class="ql-block">德云寺位于大姚城南12KM的仓街乡境内,山顶海拨高2341米,是当年名震遐迩的风景名胜区。早晨,太阳 从山丫口斜射下来的阳光,撕开山中的浓雾纱幕,随着太阳慢慢升升起,光束变成无数光圈,此时的妙峰山奇峰怪石,绿树林梢完全变成了金色,缭绕在山中的雾霭象一群群被驱赶着的绵羊,奔跑着、扑腾着渐渐消失在山巅、天际。此时妙峰山就象一个刚出浴的少女,在人们面前展现出青春之美。每当夕阳西斜,日照蒸烟,万山皆紫,十里之内能见傍晚山峰浓翠欲滴的艳丽之景。 德云寺始建于明朝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鸡足山彻庸和尚,为寻佛道云游,从鸡足山出发历经坎坷来到大姚,选地妙峰,不辞千辛万苦,率徒创建。由大雄宝殿、芷经阁、大悲阁、殿前楼、选佛场、聚钵处、善财楼、厨房、仓熬、钟楼、鼓楼、门碑和津池等大大小小218间屋宇组成。于康熙46年毁于大火,后经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公元1786年至1877年),终于重修复原。德云寺历来是文人学士的旅游胜地,明末清初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游寺住宿,写下了《宿妙峰山》诗,至今完好保存寺中,诗曰:“路识于山积翠连,穷途欲尽到天边,峰留古德云还在,界壁诸天日月悬,狮窟吼风随法鼓,龙泉喷玉护金莲,我来万里瞻慈筏,一榻三生岂偶然。</p> <p class="ql-block">每当夕照蒸烟,万山皆紫,山头浓翠欲滴,数十里外,见之如在图画中,大姚县古八景之一“妙峰晚翠”即指此 景。妙峰山为滇中佛教圣地之一,区内峰奇水秀,古柏参天,建于明崇祯二年的德云寺,整个建筑群体雄伟,庄严肃穆,精工细致,全部占地25亩,现存房间218间,亭、坊、池阁交错,柱、檐、楹、碑刻相互映衬,绘画、雕塑细腻美观,虽经历三百多年沧桑,仍然保持完好,光采夺目。</p> <p class="ql-block">寺庙历史</p><p class="ql-block">相传,彻庸禅师云游到妙峰山地界,忽然听到密林中一阵动听的仙乐之音,见一高僧乘云驾雾而来,等到彻庸禅师赶到,而高僧又飘然消失,彻庸禅师放眼望去,出现在眼前的是祥云瑞现、千峰争秀、万壑斗奇。于是,彻庸禅师便在这仙山宝地建起了德云寺,成为了一大佛教圣地,是大姚有名的八景之一“妙峰晚翠”。</p> <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著名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曾游寺夜宿,写下了著名诗句,如今刻石立于寺内,这一切验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古训。1990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修缮,塑佛像数十尊;199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又多方投资,修通了公路,完善了相关设施,引得游人纷纷而至德云寺始建于明朝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僧慈光重修。清乾隆八年(1743)僧道济重修。民国十七年(1927)和二十九年(1939)培修。建国以来,先后作为中岩村公房,青神县干校,青神县林业局苗圃,1996年辟为宗教场所。历经500多年。寺庙壮观,香火旺盛,是佛教旅游圣地。德云寺,座东向西。保存完好,现存正殿、前殿、右厢房、砖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正殿:砖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3穿6柱,面阔8间30.9米,进深5间11.3米,通高6.38米,素面台基高3米,垂带式踏道16级,殿梁间墨书“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39)培修”。前殿:砖木结构重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4穿6柱,面阔5间18.2米,进深4间10.7米。系二层木楼。厢房:面阔2间5.12米。总占地面积949.33平方米,形制较完整,其建筑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寺内存有摩崖虎头面造像1个,卧佛造像1尊,五级石雕经幢及碑记1座。</p><p class="ql-block">建筑艺术</p><p class="ql-block">德云寺由大雄宝殿、芷经阁、大悲阁、殿前楼、选佛场、聚钵处、善财楼、厨房、仓熬、钟楼、鼓楼、门碑和津池等大大小小218间屋宇组成。座东向西。保存完好,现存正殿、前殿、右厢房、砖木结构。正殿:砖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3穿6柱,面阔8间30.9米,进深5间11.3米,通高6.38米,素面台基高3米,垂带式踏道16级,殿梁间墨书“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39)培修”。(以上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碑林是德云寺一大禅宗文化特色……有待众生前来考察……</p> <p class="ql-block">由于疫情,德云寺曾经关闭了近一年时间,导致现在寺庙残破不堪,许多建筑成为了危房……由于资金短缺,zf也无法拨款修缮,只待有缘人出资让德云寺重新散发出她的光芒,普照大地……</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游记。</p> <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是德云寺风光。(摄影作品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