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和尚的居所一般叫庙,大点的叫寺,尼姑的居所叫庵。南京城中有座千年古寺叫鸡鸣古寺,她实际是个尼姑庵,为什么对外声称是寺?笔者对此进行探庵。</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南京鸡鸣寺--南朝首刹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就是现在的北极阁)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 一。鸡笼山东接九华山,北临玄武湖,西连鼓楼岗,山高62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 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绿树,翠色浮空,山青水秀,风景绮丽。</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 同泰寺与台城(宫城)隔路相对,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盛极一时,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誉。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由于皇帝的尊祟,同泰寺俨然如当时南方之佛教中心,天望高僧达摩从印度来建康时,就居于此。 梁武帝经常到寺里说法讲经,听众逾万,并曾先后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为僧,脱下皇帝龙冠莽袍,穿上僧衣,在寺中过起僧人生活,人称为"皇帝菩萨"。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侯景之乱"后,同泰寺荒芜多年,直至922年杨吴时,才又在同泰寺故址建台城千佛院。南唐时 称净居寺,建有涵虚阁,后又改称圆寂寺。至宋代又分其半地置法宝寺。至明初时,这里只有一座小 小的普济禅师庙。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同泰寺故址重新兴建寺院,尽拆故宇旧屋,加以拓展扩建,题额为"鸡鸣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清朝康熙年间曾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为了迎早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凭虚阁,作为驻跸行宫,乾隆也这座古寺题 写了匾额和楹联。</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年间重修,仅有房屋十余间,中间是小院,前面是正殿。至同治六年(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资修建了观音楼,楼内供着普渡众生、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有趣的是,鸡鸣寺的观音与众不同,为一尊倒坐观音菩萨像(面朝北而望),佛龛上的楹联道明原因:"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鸡鸣寺从今又称为观音阁、观音楼。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又将殿后经堂改建为"豁蒙楼",并手书匾额。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被守卫部队征用作全城通信中心。同年,鸡鸣寺僧人收留抗日军官纽先民。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时,鸡鸣寺、北极阁成了日军杀害中国军民的屠场,鸡鸣寺空无一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1946年9月8日,已成为陆军总部的将军钮先铭随何应钦飞抵南京,接受日军投降,他下飞机后首先来到鸡鸣寺,重温故旧,并要求鸡鸣寺为他作法事酬神,以偿宿愿。</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1952年,印度代表潘迪特夫人来宁参观鸡鸣寺,反映鸡鸣寺神、佛像混杂,不象个道场。<br>1953年10月,赵朴初来宁,由金陵刻经处的吕徵先生陪同参观鸡鸣寺,赵朴初向南京市佛教学习委员会反映印度代表潘迪特夫人对鸡鸣寺的意见。</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市政府听了赵会长的意见后一气之下,你和尚干不好,换成尼姑吧。</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1958年鸡鸣寺改为尼众道场。所以是先寺后庵,名字没改。<br>尼众道场指受过三坛大戒的出家女众。 相关知识延伸: 尼众,又称比丘尼。俗称尼姑。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新颖的亭子</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做尼姑也真不容易<br>尼姑需守的戒律甚多,统称五〇〇条(各戒本都有出入)。中国第一个比丘尼是检净。在东晋升平元年(三五七年)受了具足戒,正式成了比丘尼。 比丘尼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又作苾刍尼、■刍尼、备刍尼、比呼尼等。意译除馑女、乞士女、沙门尼、除女、薰女等。略称尼或尼僧。</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这炉有年头了</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年青的小尼姑</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马上要做功课了</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佛教与莲花关系密切,庵里有大片美丽的莲花。</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众尼在念经</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武中奇老先生题字霸气</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药师佛塔</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塔内供奉的是能消灾延寿的明代青铜药师佛像,原来在北京雍和宫的,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手指一摇,给南京吧,哈哈,现在想要也要不回去了。</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塔的来历碑</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还願钟,据说蛮灵。</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中国佛教很深奥,拜佛嘴里,心里都叽咕着什么愿望,西方人的基督教我所知道的都是忏悔,想想葛优那部电影把神父都忏悔疯了,肚子笑痛。</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第八大愿望(转女成男愿)<br>女同志注意了,不小心会转性哦。</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六根完具愿<br>这个愿好啊,缺胳膊少腿瞎子聋子,甚至麻风许了就好。还能美容。</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胭脂井,南朝,陈国,景阳殿之井,又名辱井、景阳井。 祯明三年,隋兵南下过江,攻占台城,陈后主闻兵至,与妃张丽华、孔贵嫔投此井。至夜,为隋兵所执,后人因称此井为辱井。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侧。隋唐以后,台城屡遭破坏,景阳殿已毁,景阳井也随之湮没。后人为了记取陈后主亡国教训,遂在鸡笼山的法宝寺(今鸡鸣寺)侧立井,并刻辱井铭。 简介 据《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记载:胭脂井,原名景阳井,在台城内。台城是六朝之宫城,大体位于今北京东路之南,珠江路以北的地区内。隋唐以后,台城屡遭破坏,景阳殿已毁,景阳井也随之湮没。后人为了记取陈后主亡国教训,遂在鸡笼山的法宝寺(今鸡鸣寺)侧立井,并刻辱井铭。今鸡鸣寺东麓山坡上的"古胭脂井",由此而来。井前竖有一碑,碑上"古胭脂井"四个大字历历在目。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供奉的各种佛像</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巨大的香炉</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这佛墙老照片上有</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这瓦这么贵</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西边是现代文明的高楼紫峰楼,高四百五十米,世界第九,中国第四。与一千多年古寺比,那个文化高?</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香客在听师父点拨</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寺在前,庵在后。</font></h1>